乾隆的大名大家都聽說過,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堪稱“大帝”的皇帝,延續了康熙、雍正的功績,好歹讓康乾盛世有始有終。但跟前兩任帝王不同的是,乾隆特別好大喜功,雖然統治時看似海清河晏,但底層百姓的日子早就過不下去了,朝政機構也臃腫不堪,一切都只是粉飾太平。
我們都知道滿清中國吃得最大的虧就是沒有及時跟上時代潮流,完成工業化的轉變,以至於落後西方社會上百年的差距,但實際上當時清朝是有機會趕上近現代化的列車的,只是他們並沒有抓住這些機會,不僅沒抓住,還反過來進行嘲諷,乾隆就曾鬧出來了這麼個笑話。
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是1765年珍妮機的發現,使得紡織業能夠工廠化、大量化,在不久後的1785年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機的實際應用性,更是放大了工業化程序。
英國是率先開始工業革命的地區,加上他們透過新航路開闢開啟了全球殖民市場,使得這一階段的英國已經是世界上一流的強國。英國開啟工業革命之路的時候,正值我國乾隆時期,飛速發展的工業使得英國將目標放到了盤踞在東方的超級大國,中國身上。
開頭其實有說過,雖然此時清朝內部已經充滿著矛盾,但從表面上來看,還是花團錦簇很是繁榮,因此在1793年的時候,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英國最具盛名的外交官,也是英國近現代著名政治家喬治·馬戛爾尼以給乾隆帝祝壽的名義,帶領英國代表團抵達中國進行訪問,除開祝壽外,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開啟中國市場。
馬戛爾尼帶來了豐厚的禮物,其中包括了鐘錶、望遠鏡、全球地圖等新奇物品,以及新式火藥、軍用品、船隻、天文地理儀器等等代表近現代科技文明的產物,另外還加上了醫生、藝術家、天文學家、數學家等等,可以說這個代表團完全囊括了當時英國最為領先的方方面面,如果乾隆肯重視,那歷史的程序將從此改變。
但結果我們都知道,乾隆捧著天朝上國的想法,對英國代表團多有怠慢,還因利益問題鬧了不小的矛盾,乾隆要求英國代表團按照禮節叩頭跪拜,馬戛爾尼當然不樂意,最終還是和珅在其中周旋,達成了單膝跪禮。
就這樣,自大的乾隆將來自西方社會的現代文明叩門聲拒之門外,並且為了展現“大國風采”,特地給馬戛爾尼帶回了許多禮品,以及一封給喬治三世的敕諭,說白了就是給英國國王頒了道聖旨。
甚至一共976個字,如今還被儲存在英國大英博物館中,相信現在大家去看了後都會覺得非常荒唐可笑,總結一下就是說:“你們送來的禮物我覺得非常普通,我大清四方來朝,什麼好東西沒有?怕你不信,我特地喊你們使臣帶回去了不少好東西給你們開開眼,至於通商之事那是萬萬不可開先河的,你們要做生意就按之前的來,反正我大清地大物博也不稀罕這點生意。”
乾隆的這道聖旨可以說是將“目中無人”四個字發揮了十成十,然而可笑的是,人家好言好語帶著禮物上門請求通商被傲慢駁回,半個世紀後英國人卻帶著長槍短炮,以絕對強硬的姿態發動鴉片戰爭,以絕對武力值碾壓了清朝政府,強行打開了通商之路。
文章的最後,附送部分乾隆聖旨的原文:
“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吉利國王知悉:
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霑恩惠,一視同仁。……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天朝扶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