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卑微,以一介歌女身份,一朝躋身於皇后之列,這個傳奇女子就是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后衛子夫。衛子夫的經歷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自己一家人的命運,其弟衛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漢代歷史上著名的抗擊匈奴的英雄。因為衛子夫從歌女到皇后、一門貴幸的傳奇,當時的民間就流傳著這樣的歌謠: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漢武帝的衛皇后字子夫,出身卑微,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家的婢女。衛媼生有三個女兒,長女衛君孺,次女衛少兒,三女就是衛子夫;三個兒子:衛長君、衛步廣、衛青。
漢代奴婢生女也是奴婢,所以衛媼的子女在身份上講,都是奴婢。衛子夫其實是漢景帝的女兒、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家的一個唱歌的奴婢。衛子夫的母親衛媼雖然是奴婢,但是所生的三個女兒,其中一個最後成了皇后(衛子夫),一個做了丞相夫人(衛君孺);兒子衛青則是大將軍,還娶了公主為妻。這不得不說是一件非常令世人驚異的事情。衛子夫一門的貴幸,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平陽公主。漢武帝的母親王皇后入宮後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就是平陽公主,平陽公主原為陽信長公主,後因為下嫁給平陽侯曹壽為妻,所以稱為平陽公主,曹壽即漢初名臣曹參的曾孫。武帝即位初的幾年裡,後宮后妃沒有生子,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便搜求身家清白的女子十幾人,安置蓄養在自己家裡。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三月上巳,漢武帝去霸上祓祭,回宮路上路過平陽公主家。平陽公主就向漢武帝獻上所選的美人,但是武帝沒有什麼表示,沒有看上姐姐專門為他準備的美女。等到飲酒的時候,平陽公主家的歌女進來獻歌,武帝獨獨最喜歡其中年輕漂亮的歌女衛子夫。武帝起身更衣,衛子夫侍候武帝,在軒車中為武帝所幸。武帝回座後,十分高興,賞賜平陽公主金千斤。平陽公主就向武帝稟奏進獻衛子夫入宮服侍武帝。衛子夫上車時,平陽公主拍著她的後背說:“行矣,強飯,勉之!即貴,無相忘。”勉勵衛子夫進宮以後多多保重,如果富貴了,一定不要忘記平陽公主的恩德。
光陰似箭,轉眼就是一年過去,衛子夫自從在平陽公主家見過漢武帝一次後,就再也無緣相見。她看著那些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女們望穿秋水,孤燈對長夜,空拋美好年華,想著自己如果這樣繼續待在這裡,結局也只能如此,便有了想要離去的心思。一日武帝忽然傳下令來,令有司清查後宮中不可用的宮女,將其遣回原籍。衛子夫在這個時候才得一睹武帝,誰知武帝早已忘了她的名姓。她跪在武帝前,哀哀欲絕,請求準她離官。衛子夫僅來官一年多些時光,青春尚未老去,仍然是如花似玉般的佳人,此時雖淚珠灑面,卻又恰似帶雨梨花,美中更別具丰韻。武帝怎肯讓眼前這位美人走掉,他在龍位上傳旨道:“美人平身,朕問你姓甚名誰,家住何方?何時入宮,可得朕幸?”衛子夫見問,立即跪下答道:“賤妾衛子夫,原平陽公主家的歌女,去歲皇帝去平陽公主家,於時得幸。”武帝聞聽此言,大為震驚,我怎麼如此輕拋美人,因生無限感慨,說道:“朕今老矣,記憶如此之差,你不要離官,我昨日夢見長得像你的一位宮女庭中生出梓樹數棵,這大概是上天指示我去御幸於你吧,朕今日即令你侍寢,何如?”其實衛子夫也不是非想離宮,只是覺得有些無望才只好出此下策,今日見事有轉機,何樂不為,於是轉悲為喜,奏道:“賤妾敢不從命?”於是武帝又寵幸了衛子夫,不久衛子夫就有了身孕,當時武帝沒有子嗣,所以此後衛子夫的尊寵日隆。衛子夫先後生三女,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衛子夫生了一個男孩,起名劉據。於是武帝遂立衛子夫為皇后,這一年,漢武帝才29歲。
衛子夫當上皇后後,她抱著小心謹慎的態度,在後宮複雜的環境中,做了三十八年的皇后。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被立為皇太子,後來又被稱為戾太子。漢武帝29歲才有兒子,一開始非常喜歡劉據,但是等到劉據長大以後,漢武帝因為嫌太子性格太過仁恕溫謹,能力一般,不像自己,所以不太喜歡劉據。武帝在位期間,四處征伐,而太子劉據經常勸諫漢武帝。漢武帝就笑著說:“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加上衛子夫當初受武帝寵幸是因為色相,後來衛後年老色衰,武帝又先後寵幸趙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尹婕妤、鉤弋夫人。除了太子劉據以外,後來武帝后宮嬪妃又為武帝生了幾個兒子,如王夫人的兒子劉閎,李姬之子劉旦、劉胥。武帝晚年最喜歡的兒子還是鉤弋夫人所生之子劉弗陵,也就是後來的漢昭帝。劉弗陵於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出生,據說其母鉤弋夫人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下了他。漢武帝說:“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於是命名其所生之地為堯母門。當時衛後和太子都在,武帝命名堯母閂,對衛後和太子來講,無疑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
所以在武帝晚年,衛後、太子因為武帝的寵幸日少,他們常常感到不安。衛後的弟弟衛青還在世的時候,漢武帝知道衛後和太子的擔憂,就對衛青說:“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漢武帝說這番話的目的,是想透過衛青轉告衛後和太子,讓衛後和太子安心。衛後知道後,脫去頭上的簪飾去向武帝請罪,表現得非常謙恭。
衛後雖然後來並不受寵,但還是受到武帝禮遇,獨尊皇后之位。這和衛後在宮中懂得避嫌,處事謹慎以及謙讓有關。衛後對衛氏子弟也是嚴加管教。如衛青的四子都不成器,衛後就向武帝涕泣,請求武帝削奪衛氏子弟的封賞。武帝就說:“吾自知之,不令皇后憂也。”衛青的少子最後因為犯罪被殺,武帝一併削奪其他几子的封爵,為此武帝還遣人向衛後通報道歉。太子劉據對武帝時期酷吏的作法,不以為然,多有違反。衛後擔心這樣做會違背武帝的意思,得罪武帝,經常勸誡太子應該留心揣摩武帝的意思,不應該擅自平反冤獄。武帝聽說後,認為太子的做法正確,衛後不對,但是衛後謙虛謹慎的態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