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中美相遇:大國外交與晚清興衰(1784-1911)》,王元崇著,69元,新經典出品。

貿易戰、留學生、移民、種族歧視、朝鮮半島問題……困擾今日中美關係的這些話題其實並不新鮮,它們都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清朝與美國的相遇。《中美相遇》以生動的敘述,還原200多年前真實的中美交往。回到歷史發生的時代,認真檢視每一個細節,我們會發現,很多我們自以為是常識的東西,其實與真實相去甚遠。

我們如何認識百餘年前的晚清,也同樣決定了我們如何認識眼下的中國。

慈禧太后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她的第二輪夫人外交,而且擴大了規模。1902年2月1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即北京過“小年”的日子,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聯合召見了各駐京公使的夫人、各公使館衛戍將官的夫人以及她們的孩子。作為公使夫人中居京資歷最久的人,康格夫人薩拉擔任此次的覲見領班,而太后其實只認識她一個人,其餘的太太都是新來的。這次覲見並不是所有人都樂見其成的,義和團圍困期間的陣痛還沒有消除,各國有不少的反對和批評意見,認為不應該接受覲見邀請。但是薩拉認為此時應該捐棄前嫌:“把悲憤與復仇的刺更深地扎進我們心裡的話,將永遠不會鬆開那根載著可怕的過去的弦,也不會讓我們在和平中得到安寧。”

召見當天,公使夫人們和孩子們齊集美國公使館,高興地拍照留念後,一起乘坐中方安排的29 臺綠呢大轎,前往紫禁城,公使團主任與幾名翻譯隨行。養心殿在乾清宮西側偏南,是自雍正皇帝以來歷代皇帝經常召見群臣和理政與休息的地方,在此殿召見公使夫人,也可見清廷的苦心。

當日天氣晴朗,薩拉心情格外舒暢,認為宮中建築的顏色搭配和日光陰影都是那樣的漂亮無比,但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大約並沒有一絲去發現這些美的心思。在走進養心殿正門時,慈禧太后朝著薩拉微笑地注視了一下,因為在眾多夫人之中薩拉是她唯一認識的老熟人,而巧合的是薩拉此時恰是諸位夫人的領班。此次各國夫人們也是行鞠躬禮。覲見之時,薩拉作為代表致辭,由美國領事館中文秘書翻譯成中文,其中說歡迎聖駕回宮,自此以後中外友誼會進一步發展,並說:“世界正在前進之中。進步的潮流無可阻擋,希望中國也在這一進步大潮之中加入偉大的萬國之盟(the great sisterhood of nations)。願所有國家能夠在上天賦予的責任、尊敬和好意之下聯合起來,朝著互惠的方向前進。”

致辭完畢後,慶親王到慈禧面前,跪著接過太后的答覆,再交給薩拉。然後,每位太太和孩子被依次介紹給太后,太后則親切地拉著每一個人的手錶示歡迎;此後,她們每個人再到光緒皇帝跟前做介紹,皇帝則抬手一一示好。這套流程結束後,諸位太太和孩子被帶到一個偏殿用便膳。慈禧太后已經在殿內等候她們,因此當她們一進門的時候,太后對著薩拉親切地喊道:“康太太。”薩拉就走到了太后跟前。太后把薩拉的雙手握在自己的雙手間,忽然動情地抽泣了起來,大約是登時想起了三年多前即1898年12月的那次召見時也是這樣握著薩拉的手,一時悲從中來。太后抽泣了一陣子,平靜下來以後,說:“我後悔呀,後悔近來的這些麻煩。那是一個大錯呀,中國從此將是外國人的朋友。這樣的事不會再發生了。中國會保護外國人的,我們希望以後也做朋友呀。”薩拉回答說:“我相信您是真誠的,我們相信更好地瞭解彼此後我們會是朋友的。”

此時太后問薩拉,現場的太太中還有誰去年被圍困過。薩拉介紹了美國公使館的班布里奇夫人(Mrs. Bainbridge)和法國公使館的索西納夫人(Mrs. Saussine),太后朝著她們兩位表示了友善之情後,又緊緊地攥著薩拉的手,抽泣著說了幾句安慰的話。然後,太后從自己手指上取下了一個沉甸甸的帶著一顆大珍珠的雕刻精美的金戒指,套到了薩拉的手指上,並從自己的手腕上取下一副精美的鐲子套到薩拉手腕上。隨後,太后給每一位太太非常貴重又精美的禮物,連孩子們和翻譯們也沒有落下。

這之後,所有人都被邀請去一個房間用正膳,裡面有三張大大的長桌子,擺滿了各式精美的飲食,隆裕皇后和慶親王的幾位格格也一起陪同。在其中一張大桌子的盡頭有兩把椅子,薩拉坐其中的一把,她左手邊的另一把則空著,恰是為太后預備的。依照中國的習慣,太后這位東道主或者說主陪是將薩拉視為上座之主賓。太后進屋到了自己的座位前,舉起了自己的酒杯,其餘太太也都照樣舉起來。太后將自己的玻璃酒杯塞到薩拉的左手中,再把薩拉正在舉著自己酒杯的右手攏過來,這樣兩個酒杯就碰到了一起,太后說:“一起。”(United.)這之後,太后取走了薩拉的酒杯,把自己的酒杯留給她,再舉杯向大家致意,所有人回敬,這算是走完了一個程式。隨後用茶,慈禧太后兩手端起一杯茶,遞到薩拉兩手中,然後親切地舉到薩拉嘴邊。用茶之後,各位落座,用夾心餅乾。太后掰開一塊餅乾,將一小片遞進了薩拉的嘴中。太后還在同一張桌子的公使夫人的盤子裡,都放上了一小塊餅乾。

這幫太太隨後開始正式用膳,和太后聊起了兩宮回鸞、李鴻章的謝世、薩拉參觀過的中國學校等等。新任駐英國公使張德彝(原名德明,1847—1918)跪在地上擔當翻譯。張德彝曾在1866 年作為同文館的學生隨斌椿出使歐洲,1870年作為英文翻譯隨中國欽差崇厚奔赴法國為“天津教案”道歉,1876年又隨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郭嵩燾出使倫敦,擔任大清公使館翻譯,1892年的時候還曾經教過光緒皇帝英文(光緒曾經計劃以英文向各位公使致辭,但後來沒有實現),1902年初被任命為駐英公使。這次覲見的時候,他尚未啟程。此時張德彝已經55歲,周遊歐美諸國幾十年的他不是第一次跪在老佛爺前面,但恐怕從來沒有見過老佛爺這樣細心地招待外國客人,乃至於酒杯、茶杯和果子都親自兩手遞到客人嘴邊。實在不知道這位新任公使當時心中是做何感想,因為他前往倫敦履任之後,英國皇室是斷斷無人這樣對待他的大清國公使夫人的。

相對於彼此答詞那些刻板的書面文章,慈禧太后這回可真是做足了親情交流,連眼淚都下來了。她向康格夫人等人一遍遍地保證說過去兩年的麻煩(指義和團圍攻使館區)不會再出現了。康格夫人說,慈禧太后的態度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是真誠而嚴肅的,而且非常注意讓她的客人們感到舒心快樂。她評價太后說:“她的雙眼明亮、熱切和有神,不讓任何事情逃過她的觀察。她的臉上沒有任何殘酷或者嚴峻的表情;她的聲音低柔而且有感染力;她的觸控是溫柔和友善的。”慈禧太后在同諸位夫人道別之前,說:“我希望我們能經常見面,更好地瞭解對方,變成朋友。”

2月27日,慈禧再度召見了諸位公使夫人。這次比2月1日的那一次更為隨和,去除了很多刻板的儀式。慈禧太后邀請康格夫人和其他公使夫人到她的寢宮裡,並且邀請她們圍著自己坐到了她的炕上。在第一次覲見後,因為太后給了太太們很多貴重的禮物,公使團特意致信清廷,希望日後的覲見不必再贈禮物。但是這次覲見的時候,慈禧太后仍舊把一個精美的玉石雕的男孩像悄悄地塞到了康格夫人手中,並且示意她不要聲張。康格夫人發現慈禧太后正在學習英語,這讓她非常高興,認為中國的確在進步和改變了。她評價說:“我能夠見到這位被整個世界激烈批評過的女人身上散發出來的很好的精神。”

這次覲見之後,公使康格也向國務卿海約翰做了彙報,其中說:“太后向夫人們表示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在和她們談話的時候抽泣了。她自由地招待客人,用最大的熱忱和她們談話,並且保證她們未來的關係一定是友好的。整個過程可以說體現了迄今為止中國在與外國人交往中非比尋常的真誠和尊敬,而如果中國人是真心的話,這件事的確意義重大。”可見,慈禧的夫人外交再次對中美關係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畢竟她所展示出來的對外國人友好的姿態,經過美國公使傳遞到了美國國務卿那裡,這對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的海約翰而言,也未嘗不是一種欣慰:中國不再像兩年前那樣仇視外國人了,美國的政策得到了中國朝廷最高掌權者以實際行動表達出來的支援。

在這樣頻繁交流的環境中,康格夫人有時候問慈禧太后一些有關時政的問題,例如就1902年初朝廷勸誡漢人婦女放棄纏足的習慣,康格夫人問太后是否會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太后說:“不會的,中國人做起來很慢的。我們風俗習慣太深,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改變。”這聽上去十分有道理,然而1898年的改革如果不是被她鎮壓而能夠一直推行的話,恐怕情況會大不一樣吧。

節選自《 中美相遇:大國外交與晚清興衰(1784-1911)》,題目為編者加。

王元崇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漢成帝只做了2件事,就把二百年江山敗個乾淨,最終真兇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