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這本書,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上次我們開始給曾國藩算經濟賬,
發現他的工資根本就入不敷出,
收入只是支出的四分之一,
曾國藩當官後,全開借錢度日。
其實很多官員,
他們也是讀的聖賢之道,
但一旦遇到了生活窘迫,
也就開始動歪腦筋了。
而曾國藩卻志存高遠,
在他的資料中,
沒有發現過一筆,
營求私利的記載,
頂多也就是幫人打官司收點錢,
算是賺點外快。
但你如果覺得曾國藩,
是聖賢就沒有貪念,
那就又錯了,
他在某些方面也很貪婪,
比如藉著祖父過壽誕,
他一心想多收點份子錢,
特意還在此之前,
加大了社交活動,
這在古代不算貪汙,
屬於合情合理的斂財之道。
此外,曾國藩也時刻惦念著肥差,
比如下到地方去當主考官,
清乾隆規定,回鄉主考的官員,
國家撥路費,待遇優厚,
戶部給每人200兩,
然後各地還給錢。
實際路途上,
你也不必花什麼錢,
地方上全都包了,
而且考完試,
各省督撫還會轉交一筆辛苦費,
多的時候幾千兩,
會讓一個翰林一夜暴富,
還不用枉法。
然後還有一些中舉的人,
過來孝敬的禮品錢財,
或者拜師的錢,
曾國藩念念不忘想幹這個活,
但競爭太過於激烈,
所以只能等待,
最後終於讓他等來了,
朝廷安排他去四川監考。
於是他大喜過望,
曾國藩在自己的日記裡,
還入了賬目,這一趟下來,
他足足收了6000兩,
此外還有一些實物禮品,
可算是陡然而富。
拿到這筆鉅款之後,
曾國藩第一個任務就是還信用卡,
據他自己說,
他此時已經欠了人家1400兩了,
要不是這趟差事,
他就已經成為老賴了。
然後他拿出了600兩寄回了老家,
償還家裡的欠債,
又拿出400兩,
饋贈給親戚朋友,
算是第一次股東分紅,
從四川回來之後,
曾國藩整個人都特別好,
每天都吃著火鍋唱著歌,
出門基本也都打車了。
曾國藩就是這麼一個人,
他從不放過撈灰色收入的機會,
但也絕不收黑錢徇私枉法,
作者說他是一個非典型清官,
跟海瑞那些從來不吃肉的清官相比,
曾國藩這屬於鍋邊素。
肉是不能吃,
但油水還是要有的,
等曾國藩當了總督之後,
就更是如此,
他請客送禮也全都用了公款,
他甚至還私設小金庫,
用以跟京官們搞好關係,
同治八年離京赴任的時候,
給京城的官員們,
送了一筆14000兩的錢,
叫做別敬。
所以曾國藩他早期就明白,
清廉不等於清苦,
該拿的錢還是要拿的,
而晚期更是頓悟,
達到自己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形式並不重要。
而海瑞他們反而都是,
形而上的東西,
為了清貧而清貧,
結果一生碌碌無為,
什麼事也沒幹成。
有了曾國藩這個靠山,
曾家在地方上也是如魚得水,
他的親弟弟曾國潢主家,
竟然常常以第一士紳自命,
在地方上可以說是呼風喚雨,
不用曾國藩寄錢回家,
也能住豪宅開豪車,
僕人幾十名。
道光27年,
曾國藩掛禮部侍郎銜,
副部級,道光29年,
他補到了實缺,
成為禮部右侍郎,
正經的副部長,
後來道光去世,
咸豐上來,
曾國藩就開始了兼職之旅,
一共6個部,
在曾國藩兼任了5個副部長。
侍郎一年可以賺155兩,
加上其他的補貼,
大概一年620兩,
所以相當多的錢了,
但是你已經是副部長了,
生活水平就更高了。
副部長是必須坐轎子的,
不能再走路上班了,
副部長家不必須得有20幾個僕人,
然後各種應酬,也都是巨資。
之前我們也說了,
曾國藩此時在官場,
混得並不如意,
所以他很想回家一趟,
但是在家書中透露,
卻籌不起路費,
不僅如此,
此時的曾國藩,
還有1000多兩外債,
到了年根底下,
又要借200兩才能過年。
可見曾國藩已經身居要職,
權力巨大,卻依然不賺黑錢,
此時如果他要真想撈錢,
憑他5個副部長的官職,
隨隨便便就撈個上萬兩是沒問題的。
咸豐2年,
曾國藩又等到了搖錢樹,
皇帝讓他去江西主考,
這趟差事回來,
估計又是大幾千兩,
估計外債就都能平了,
但不了,剛走到安徽,
母親病逝的訊息傳來,
曾國藩也只能回家守孝,
眼看這趟肥差告吹。
但曾國藩還是很鬼的,
他沒有立刻回家,
而是先趕到了江西,
再轉而回湖南。
這麼大費周章,
就是因為他要把老母去世的訊息,
告訴江西的同僚,
然後收一把奠金,
說白了就是去收辦白事的錢了。
他在江西一共收了上千兩,
這筆錢可算是救了急,
他還了部分外債,
帶著剩下的400兩,
趕回家去辦喪事,
甚至他在北京的家人,
還是沒有回鄉的路費,
於是曾國藩寫信說,
回家太費錢了,
你們就在京城弔唁吧。
如果錢收得多,
你們就用這筆錢做路費回鄉來,
曾國藩回家守孝,
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經濟,
外債還沒還完,
所以只能先欠著,
甚至直到曾國藩當了兩江總督,
仍然在還京城所欠的債。
在曾國藩訓練湘軍團練的時候,
他發現一個問題,
晚清的軍隊,
從上到下都在撈錢,
甚至已經到了喪盡天良的程度,
軍隊的腐敗,
遠比官場的腐敗要嚴重得多。
其實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官場的腐敗只是明面,
而軍隊的腐敗則在暗地裡,
大家在軍隊裡撈錢,
扣發軍餉,要不就吃空餉,
最後讓軍隊失去了靈魂,
根本就沒有戰鬥力。
任何一個王朝的末年,
軍隊都是不堪一擊的,
而這主要一個原因就是腐敗,
所以沒有外敵入侵還好,
只要一有外敵,
立馬就暴露無遺,
花了大價錢的國防,
根本就早已潰爛不堪。
在鴉片戰爭中,
清朝政府才第一次發現,
自己的綠營兵,
原來都是一些理髮師,
修腳工,裁縫和木匠,
軍官平時糾集這幫手藝人做生意,
為自己賺外快。
此外,綠營兵還開雜貨鋪,
開茶館,甚至賣魚賣肉,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清朝太摳,
給當官的錢太少,
給當兵的也是如此,
當兵每月只有白銀一兩3錢,
武官的俸祿也很低,
有一筆養廉銀,
比如提督俸祿只有81兩一年,
養廉銀是十倍880兩,
其他的武官也都是如此。
之前我們也說了,
曾國藩當7品小官的時候,
很節儉的生活,
一年也要400多兩,
所以即使加上養廉銀,
也根本就不夠生活的,
於是這些軍隊當官的,
就都開始想別的辦法,
在軍隊撈錢。
甚至把士兵,
直接變成僕人,
省一份開支,
又或者讓手下計程車兵,
去做小買賣,補貼家用。
更缺德的是,
當官的盤剝士兵軍餉,
本來是1兩3錢,
發到底下就剩下3錢了,
當兵就為了吃飯,
結果連吃飯都吃不飽了。
最逗的是,
士兵的武器也要自己去買,
而他們自然就是能不買就不買,
能不修就不修。
甚至戰馬雖然交給了士兵,
但士兵卻不敢操練,
生怕累著戰馬,
要多填草料,
所以最後就是馬都餓得骨瘦如柴,
這種軍隊,
打群架估計都打不贏,
哪來的戰鬥力呢?
清朝老祖宗定下的規矩,
叫做永不加賦,
這個確實很好,
但隨著通脹增加,
財政越來越困難,
所以為了減少支出,
就在財政經費上不斷縮減。
看似佔了小便宜,
但卻吃了大虧,
幾十年不打仗,
一點問題都沒有,
只要一打仗,
就馬上陷入危局。
但清朝的統治者由於久居深宮,
其實並不瞭解這一切,
他們覺得八旗兵丁,
還是那支驍勇善戰的隊伍,
所以每到有外國使團光臨,
總要來一場練兵儀式,
但是不練還好,
一練反而漏了老底,
乾隆時期的來的,
英國馬戛爾尼使團,
就將清軍的戰鬥力做了詳細的描述,
當他們看到這幫,
揹著大刀拿著扇子上戰場,
一個個骨瘦如柴士兵的時候,
其實已經動了發動戰爭的心思,
這個內容在飢餓的盛世裡,
有過詳細的說明。
鴉片戰爭之前,
其實滿清的水師,
就在做走私鴉片的生意,
林則徐轟轟烈烈地去打擊走私,
結果卻沒有什麼效果,
因為這塊已經成為了軍隊的三產,
你讓軍隊去斷了自己的財路,
這個根本就辦不到。
那麼曾國藩,
面對這樣一支軍隊,
他要怎麼處理呢?
他又準備拿什麼挽救這個國家呢?
他又是如何設計制度,
能夠扭轉軍隊腐敗的局面呢?
咱們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