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湯化龍,現代人知道的可能不多,但是在民國時期,他不僅是中國久負盛名的資產階級立憲派領袖人物。還是武昌首義時推動辛亥革命的功臣,所以當中華民國成立之初,他就被國父孫中山任命為法制局副局長,以及陸軍部秘書長。後來在袁世凱和段祺瑞掌權時期,他又長期擔任眾議院院長,可見他的能力和才識得到公認。
段祺瑞內閣倒臺後,失去靠山的湯化龍遠走國外取經,寄望於透過學習國外議會制,回國後重返政壇,但最終在加拿大遭刺客槍殺身死異國,人們不禁要問,是誰對湯化龍恨之入骨,追到海外對其進行刺殺呢?
一、立憲領袖革命功臣1874年11月27日,湯化龍出生於湖北浠水縣一個商人家庭,靠著家境的殷實,他童年進入私塾誦習八股文,成績優秀,曾考取清朝舉人和進士,後到日本政法大學學習法律。
(武昌起義)
1909年湯化龍回國後,清朝政府實行憲政,令各省成立諮議局,他以過人的才識被推舉為湖北省諮議局議長,開始步入政壇。
1911年武昌首義,清朝官員被趕走,在組建湖北軍政府時,由於革命軍中並無執政人才,只得在舊清朝官員中選用,其中軍界方面看中了黎元洪,而政界中則垂意於湯化龍。兩人被請回軍政府任職,湯化龍先後擔任民政總長、政事部長及編制部長等職,幫助軍政府搭建執政部門和人事機構。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由於湯化龍是首義之區軍政府重要負責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便任命他為陸軍部秘書處長等職,從此他走上中華民國的政治舞臺,開始在政壇嶄露頭角。
二、見風使舵攀附權勢袁世凱掌控權力後,將政府遷往北平,湯化龍也隨即轉投袁世凱陣營,由於他在湖北軍政府期間頗有作為,為了拉攏他,袁世凱透過對議員威逼利誘,最終使湯化龍勉強以過半數當選為眾議院議長。
(湯化龍)
湯化龍感激涕零,為了報答袁世凱,鞍前馬後為強化專制統治出謀劃策,在當時的議會中,國民革命黨勢力最大,為了恢復帝制,湯化龍按照袁世凱的旨意,將民主、共和及統一三黨合併為新的進步黨,以壯大實力抗衡國民革命黨。
1913年,為了掃清稱帝的絆腳石,袁世凱對革命黨人進行武力鎮壓,還指派趙秉鈞等人向帝國主義簽訂賣國的“善後大借款”,湯化龍堅決支援,為了在眾議院透過,他在會上向議員們撒謊,說參議院已經透過這項決議,強迫眾議院議員表決透過,結果謊言被戳穿,惱羞成怒之下,他居然指使進步黨議員,對革命黨議員大打出手,把議會會議搞成一場鬧劇。
在民國憲法尚未制定完備情況下,袁世凱想當正式大總統,湯化龍又在眾議院開會選舉大總統,在會場外佈置了便衣軍警和地痞流氓數千人,叫嚷今天非要選出正式總統,否則誰也不許回家。從早晨8點到晚上10點,連續投票3次,忍飢挨餓受到人身威脅的議員們只得選舉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
(孫中山)
湯化龍死心塌地為袁世凱效力,深得袁的歡心,在當上正式大總統後,袁世凱任命他擔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還派其弟湯薌銘為河南督軍。
此後他極力支援段祺瑞,但由於眾議院革命黨議員的反對,他的伎倆總是難以得逞,與革命黨間的矛盾日漸加深。
1917年11月22日,段祺瑞內閣倒臺,湯化龍與梁啟超也隨之退出政壇,和梁啟超看透政治轉而潛心學問不同,湯化龍決定出國考察西方的議會制度,以圖日後在政治上東山再起。
三、出國考察海外遇刺湯化龍先到了日本,可是由於甲午戰爭等海戰中贏得勝利,日本人並不把中國放在眼裡,自然對湯化龍也沒有什麼好臉色,態度上十分輕視和無禮,這讓他覺得沒什麼意思,轉而前往美國。
(梁啟超)
但是美國的華僑很多,革命黨勢力也很大,而且美國對於這位下臺議長也沒什麼興趣,四處碰壁的湯化龍,只得失望地轉道加拿大維多利亞港,準備從那兒坐船回國。
宴會到晚上7點50分才散席,湯化龍搖晃著走下樓,由於維市處於北緯50度,晝長夜短,外面還亮如白晝,於是提議找個娛樂場所休閒一下再回旅店,眾人皆興致猶濃,都表示贊成,一行人便往前面拐角不遠的華商俱樂部適適軒走去。
(黎元洪)
考慮到3年前進步黨人黃遠庸,曾在舊金山一次宴會中被人刺殺,所以湯化龍的隨行人員霍堅勸他坐車前往,但湯化龍藉著酒興說:我怕什麼,誰敢害我?繼續和一眾人等大步前行。
眾人邊走邊談其樂融融,很快就走到街口,拐過彎,適適軒就在眼前。湯化龍開口笑道:看,到了,沒什麼事吧,你們總是風聲鶴唳,草木……“,話還沒說完,路旁突然竄出一名手持雙槍的黑衣人,對著湯化龍舉槍便射,湯來不及躲閃,一槍打中腹部,疼痛之下開口欲喊,又一顆子彈正從口中射入,從腦後穿出,頓時倒地不起當場喪命,終年44歲。
霍堅欲上前扶救,槍手轉而向其連連開槍,霍堅迅速跳開,一顆子彈從耳邊擦過,另一顆從他兩腿間襠下穿過,嚇得他癱倒在地不能動彈,兇手以為已經擊中,轉而追擊領事王麟閣,王轉身便跑,幾槍均未射中。
(刺殺湯化龍的刺客)
這時維多利亞港的警察聞訊趕到,將兇手團團包圍,無路可逃之下,兇手舉槍自盡,後經調查,他是國民革命黨黨員王昌,廣東香山人,在維市做理髮師。
就這樣,早年參與和發起立憲運動,推動辛亥革命的功臣湯化龍,卻因後來追隨袁世凱、段祺瑞等軍閥,為了官位和權勢逆歷史潮流而動,最終落得個慘死異國它鄉的下場,實在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