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羅鍋本名劉墉,清朝乾隆時期時的官員,劉墉本人清廉正直、博學多才、官居吏部尚書,其家族世代為官,作風優良,不過劉墉在朝廷官居要位不久後,就因為父親被天子責罰,所以受到牽連被貶成了地方官,一直在現在的江蘇、安徽等地發展,再也沒能重返朝廷,對於劉羅鍋是否真正的當過宰相,我們暫且不論,他在朝廷謀事期間正是和珅得意之時,和珅其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古今第一貪”。
兩人一起在朝廷為乾隆做事,劉墉一心為民為皇上謀福,和珅一心仗勢斂財,品性與做事風格完全不同的兩人自然會發生摩擦與爭執,這是不可避免之事,那麼有意思的來了,乾隆會比較偏向他們兩個的哪一個呢?乾隆畢竟是皇帝,對於他來說都是臣子,他誰也不偏心,他要面對的整個天下與全部的子民,只要不鬧到明面上面來,皇帝就當不知道或者真的完全不知道。
那是什麼事情鬧到了明面上來被皇帝知道了呢?這還要從乾隆派人修築神武門前的地板說起,乾隆那日看到了神武門前的地板破舊、年久失修、丟了皇家的臉面,第二日在朝堂尋求一人負責此事,皇上一天到晚忙個不停,不可能去花時間修個門的,機智的和珅看到了這個機會便毛遂自薦,和珅接這個活可不是為了給皇上排憂解難的,而是為了大撈一筆。
倘若和珅好好修繕地板也就沒有後來的事,按照和珅的做事風格,他也真沒讓大家失望,他向皇上申請資金十萬兩,說要去要到房山取上好石材,請特級工匠打造,保證把神武門前做的漂漂亮亮,風光無比。皇上一聽這樣的安排,大手一揮就同意了。結果和珅並沒有按照自己承諾的做,只是把原來的石磚撬起來,再把石磚翻過來放回去,整個工程花費一萬兩。剩餘的自然是進了和珅口袋,其他的大臣對於此事都是敢怒不敢言,畢竟和珅是什麼地位大家都清楚,實在是得罪不起,而劉墉得知此事後,氣憤不已,聰明的他想到一個妙招。
第二天上朝,劉墉反穿朝服,乾隆看到了之後很是不悅,儀表不端是對皇上的不敬,皇上責問劉墉,劉墉就說出事情緣由,皇上對於和珅的做法非常生氣,可是礙於和珅又確實是自己的一把手,什麼事都要靠他,也不能把和珅怎麼樣,所以讓和珅退還錢財,並且由和珅出資修繕,對於劉墉,乾隆讚賞他的行為,賞賜了他十套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