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在抗戰歷史上取得的第一次對日軍的殲滅戰勝利,也是從1931年抗戰開始以來,成果最大的一次殲滅戰。
展示,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因為平型關大捷意義重大,很多別有用心者都針對此戰散播了大量謠言。今天轉輪我本著維護民族英雄,正本清源的想法,給大家一一破除這些關於平型關大捷的謠言。
想要破除謠言,就必須要知道有哪些謠言。針對平型關大捷的謠言有以下幾個:
一,是平型關大捷是我軍宣傳造勢而已,事實上,腹肌的只是小股運輸部隊,整場戰鬥日本傷亡不到六十人。
二,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的只是日軍的運輸隊,戰鬥力低下,並不是訓練有素的戰鬥部隊。
三,八路軍只敢打伏擊,不敢正面硬槓。
接下來我們來解釋下這些謠言的不合理之處在哪裡。
首先是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只擊殺了不到六十人。根據參戰日軍記載,當時在平型關戰役之中,日軍光是第一時間被炸燬的汽車就有八十多個。如果平均一輛車一個司機,那還能多出來二十個司機。考慮到當時的汽車需要兩個駕駛員才能開動,那麼剩下的一百多司機都去哪裡了?莫非是日本人掌握了自動駕駛技術?難怪我軍有了燕雙鷹,全面抗日還得打八年,感情日本人有高達啊。就這,還沒考慮到有些汽車上面運輸有士兵。這樣算下來,日軍的損失就更為嚴重了。
這個謠言是如何產生的呢?答案是hi因為當時參與平型關戰鬥的某一隻志軍確實傷亡了六十多人。然而當時的參戰日軍是多隻部隊混編而成的混成部隊。你挑一支部隊的傷亡就說整場戰鬥就只死了六十多人,這就是典型的斷章取義。
然後是第二點,第二點相對於第一點更加惡毒,言外之意就是,整場戰鬥是晉綏軍在正面和日軍主力硬碰硬,八路軍是躲在後面捏軟柿子的。
針對這一點,轉輪我查閱了一下1973年日本出版的《濱田聯隊史》,這裡面就詳細寫了但是平型關的日軍參戰部隊都有哪些。
當時書中記載,運輸隊一過關溝村,就與八路軍遭遇,當時,他們就進入了戰鬥狀態。,其中吉川中隊負責搶佔北邊高地,內藤中隊負責搶佔南邊高地,橘機槍中隊協助龍澤中隊從中間平地進行突圍。
這裡一下就出現了當時參與平型關之戰的四隻日軍的番號。這四隻部隊均隸屬於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第五師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鋼軍”,是日軍所謂的的甲種師團,師長是後來著名的甲級戰犯坂垣徵四郎。這支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不僅硬體條件遠勝於當時絕大部分抗日武裝力量,就連戰鬥意志也和八路軍不相上下。歷史上,第五師團,曾經有過用一個聯隊三千對人單挑了國軍一個軍的例子。
除了這四個中隊之外,當時參與戰鬥的,還有一隻六十餘人的騎兵小隊,在當天下午,八路軍還阻擊了四個增援的中隊。這樣一算,八路軍在整個平型關戰役中,遭遇了日軍精銳戰鬥部隊數量就高達一千六百多人。這樣的數量無論如何都和軟柿子三個字不挨邊。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輔助證據,可以證明當時日軍對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很有信心。在平型關大捷之中,我軍擊斃了一名叫做橋本順正的中佐,他是當時日本陸軍大學的高材生,按照日軍慣例,這樣的人才應該放在戰力強悍的主力部隊掛職鍛鍊,一來可以讓部隊給他提供保護,二來這個人未來一定會有重用。結果誰能想到,這樣以一個日本帝國陸軍的明日之星,最後卻稀裡糊塗地掛在了平行關東山谷裡面了。
最後再說第三條,也就是八路軍只敢打伏擊。這個謠言可以說是八路軍遊而不及的最新版本。相對於遊而不擊這個說法,只打伏擊承認了八路軍的戰過,但是說他們不敢打硬仗。但是事實上,從本質上來說,這兩個說法並沒有什麼分別,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心態。正面作戰固然需要應用,但是深入敵後腹肌卻更加困難。孤軍深入,沒有支援和補給,時刻都有可能被包圍。大迂迴大穿插,需要一支部隊擁有更高的紀律性才能做到。
此外,伏擊戰的難度也比正面作戰要大了很多。一場成功的伏擊戰需要精確的情報支援,不僅要知道敵人什麼時候來,來多少人,對方是否有支援,更要對地形有精確的瞭解,精確計算敵人的增援時間,分出恰當兵力用於阻援,安排好退路等應急方案。
最好的例子就是整個太原會戰,國軍陳兵百萬,一場勝利都沒打出來。反倒是穿插到敵後的八路軍在平型關實現了殲滅日軍的戰術目的。即便是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結果反差太大,也不是這些理由能難以彌補的。畢竟最簡單的一點,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輸了。
總的來說,乒協關戰役中,八路軍伏擊並全殲了四個中隊,一個騎兵小隊,外加一個輜重部隊總計八百餘人,並且擋住了將近六百人的增援,最終在晉綏軍撤退後,八路軍失去側翼掩護的情況下,順利脫離了戰場的一次戰術性勝利。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作為一箇中國人不應該對此進行任何形式的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