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大司馬和大將軍一樣,都是地位顯赫的武將官職。《周禮》以大司馬為夏官之長。韋昭《辨釋名》曰: “大司馬,馬,武也,大總武事也。大司馬掌軍,古者兵車一車四馬,故以馬名官。訓馬為武者,取其速行也。” 如黃帝時期的大司馬容光,西周大司馬姜子牙(呂尚、姜尚),齊國大司馬田穰苴(司馬穰苴)。
西漢時期,武帝劉徹於建元二年(前139年)罷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年)始置大司馬,以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功多,特加號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自此之後,大司馬成為漢朝地位最高的武將官職。不過,相對於西漢時期,在東漢時期,大司馬這一官職並不常見。縱觀整個東漢時期,只出現了四位大司馬。並且,在這四位大司馬中,有三位還都是漢獻帝劉協冊封的。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東漢時期的四位大司馬。
一、吳漢
首先,吳漢(?—44年),字子顏,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人。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二。眾所周知,雲臺二十八將,是漢光武帝劉協建立東漢的重要力量。因此,吳漢能夠在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二,足以可見他在東漢,尤其是漢光武帝劉秀心目中的地位。西漢末年,吳漢出身寒微,起家亭長,進入漁陽郡販馬為業。更始元年(23年),起家安樂縣令。率眾歸順蕭王劉秀,拜偏將軍、建策侯。
跟隨劉秀後,吳漢率領隨從二十人前去苗曾駐地無終(今河北薊縣)。苗曾以為吳漢沒有防備,便親自出城迎接。吳漢乘其不備,令隨從將其就地斬殺,奪其兵馬。幽州各郡震恐,莫不望風服從。吳漢徵調全部兵員南下,與劉秀會師清陽(今河北清河縣東南)。橫掃河北之後,吳漢征討關東,攻打隴右,立下了赫赫戰功。劉秀稱帝后,封其為大司馬,統帥全軍,更封舞陽侯。當然,對於吳漢來說,最大的功績或許就是平定蜀地,消滅了公孫述這一諸侯。
建武十一年(35年),吳漢率徵南大將軍岑彭自荊州入蜀討伐公孫述。岑彭攻破荊門後,率領大軍長驅入蜀。吳漢留守夷陵,修理舟船,事畢率所部三萬人溯江西上。適逢岑彭遇刺,吳漢兼領其軍。建武十二年(36年),吳漢率部與公孫述大將魏克、公孫永大戰於魚涪津,大破蜀軍,遂北上進攻武陽,擊潰來救的蜀將史興,攻下廣都,前鋒直逼成都。最終,吳漢消滅了割據蜀地的公孫述,幫助東漢王朝一統天下。眾所周知,蜀地易守難攻,吳漢能夠立下滅蜀之功,這無疑是其在雲臺二十八將排名第二的重要原因。
建武二十年(44年),吳漢病重。劉秀親臨看望,並問吳漢後事。吳漢道:“臣愚昧無知,只願陛下慎重不要輕易赦免罪犯而已。”吳漢去世後,劉秀賜諡號忠侯,併發北軍五校、兵車、甲士為其送葬,效法大將軍霍光的喪禮。
二、劉虞
劉虞(?-193年),字伯安,東海郡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人。東漢宗室大臣、諸侯,東海恭王劉強之後,丹陽太守劉舒之子。中平四年(187年),前中山國相張純、前太山太守張舉與烏桓連盟,發動叛亂,進攻到薊下,燒燬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部隊達到十餘萬。面對這一叛亂,東漢王朝自然想到了之前的幽州刺史劉虞。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因為劉虞在幽州的威望很高,任命他為幽州牧。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中記載: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馬,進封襄賁侯。
永漢元年(189年),董卓篡奪東漢朝廷的大權,為了拉攏劉虞這樣的一方諸侯,董卓用漢獻帝劉協的名義,派使者授予劉虞大司馬這一官職,進封襄賁侯。前面已經說過,此時的東漢朝廷,已經無法號令天下了。所以,儘管劉虞成為了大司馬,卻無法真正擁有大司馬的權力。比如在曹魏建立後,曹真、曹休作為魏國的大司馬,就直接掌握了兵權。但是,就大司馬劉虞來說,依然只是幽州的一方諸侯。
初平四年(193年),大司馬劉虞率兵攻打公孫瓚,兵敗被俘,慘遭殺害。
三、李傕
李傕(jué,一說“傕”讀音“què”)(?—198年),字稚然。北地郡泥陽縣(今陝西省耀縣)人,漢末群雄之一。東漢末年漢獻帝時的諸侯、權臣,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
李傕本為董卓部將,董卓被殺後,李傕歸無所依,於是採用賈詡之謀,夥同郭汜、張濟、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將攻向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等人,佔領長安,把持朝廷大權。後諸將不和,李傕在會議上殺死了樊稠,又與郭汜分別劫持了漢獻帝和眾臣,相互交戰,張濟率兵趕來和解,於是二人罷兵,李傕出屯池陽黃白城,郭汜、張濟等人隨漢獻帝東歸前往弘農。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一:“(興平)二年(195年),以車騎將軍李傕為大司馬,在三公之右。”
李傕挾持漢獻帝劉協的時候,迫使漢獻帝冊封自己為大司馬。
公元196年,漢獻帝被曹操迎往許都。隨後,曹操派遣僕射裴茂召集關西諸將段煨等人征討李傕,滅其三族。建安三年(198年),李傕在黃白城被梁興等人破斬,傳首許都。
四、張楊
張楊(?-198年或199年)(《後漢紀》作張陽),字稚叔,幷州雲中(今山西原平縣西南)人,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割據河內。漢末宦官篡奪大權,他奉大將軍何進之命回幷州募兵,此後一直留在上黨郡攻打山賊。曾被匈奴單于擄掠為人質。漢獻帝因為李傕、郭汜叛亂而流落到河東,張楊帶兵來到安邑,被封為安國將軍、晉陽侯。建安元年,漢獻帝返回洛陽,張楊因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決定不留在洛陽,回到野王,很快又被漢獻帝劉協封為大司馬。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圍呂布於下邳。張楊素與呂布相交,想要出兵相救卻因實力不足而辦不到,於是出兵東市,遙為呼應。不久,其部將楊醜殺張楊以應曹操、致使曹操盡收其部眾。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東漢末年的三位大司馬,都可以說是名不副實的。對於劉虞、李傕、張楊這三人,都是東漢末年的一方諸侯,再加上漢室衰落,從而獲得了大司馬這一官職。但是,在東漢末年,不管是大司馬還是大將軍,都不能決定這些諸侯的實力強弱,只是一個名號罷了。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東漢初期,吳漢被劉秀封為大司馬,這自然是名副其實,畢竟其確實為東漢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