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為什麼接管大明留下的江山,是滿清呢?

要知道,當時的女真族,只有區區幾十萬人,如果只算戰鬥力的話,只有十來萬,這點兵力怎麼夠啊。

人口占絕對劣勢、文化又落後的女真人做對了什麼,能實現蛇吞象這一壯舉呢?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01

和其他少數族裔統治漢人江山一樣,滿清成功的關鍵,就是漢化。

正是實現了漢化,清朝才能在將近三個世紀的時間裡維持統治,並且讓自己被視為中國曆代王朝天命的承襲者。

滿清的漢化,其實早在關外就已經開始了。

遼東地區的滿漢族群融合,要從明朝實施的軍戶制度和開中制度說起。

軍戶制度是指祖上是軍籍,後代也是軍籍,世代相傳。

這是朱元璋為了社會安定、讓百姓各安其位而制定的一整套社會制度。

無論關內關外,軍隊都由軍戶為主的人構成。

到了1492年,為了保證邊防軍人的軍糧供應,明朝又實行了開中制度。

就是指,運送糧草不再官營,而是交給商人運糧到邊境,國家不掏經費,而是頒給商人“鹽引”,允許商人們經營鹽來作為報酬。

鹽業的利潤那是相當大的,所以透過運糧獲得鹽業經營資格的商人很快就發了大財。

山西商人是開中制度的主要執行者,由此也誕生了最早的晉商。

這樣,在遼東地區,除了邊境居民,出現了兩類很早就與女真等少數民族部落打交道的人一類是明朝的軍戶一類是運糧的商人。

雖然軍戶制度因為士兵逃亡,後來在內地就執行不下去了,只在關外還保留著,開中制度也因為商人獲利太大,很快就被廢止。

透過這兩個歷史淵源,很多漢人就這樣跟女真人建立起了聯絡。

在努爾哈赤組建的早期八旗兵中,至少有4800戶漢人,他們其中有的人跟滿族貴族通婚,比如康熙皇帝的母親就有漢人血統。

因此,康熙算是關外女真化的漢人的後代,兼有滿、漢、蒙血統。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早期女真部落文明上還很落後,但他們不是什麼蠻荒之地的野蠻民族,而是與明朝近在咫尺的近親民族。

雙方的語言能夠相通,技術、物產時常交換,而努爾哈赤祖孫三代都曾被明朝授職,對於明朝的行政機制、邊境政策也不陌生。

所以,在後來女真部落逐漸壯大的過程中,他們的漢化過程也就相當自然。

02

漢滿民族的長年交融,是清朝強大後得以能迅速漢化的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關鍵,是女真貴族在制度層面上的漢化。

努爾哈赤在政治理念上,還是更接近女真部落傳統的,一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他在臨終前制定了“八王共治”的政治原則。

努爾哈赤對女真的漢化相當警惕。

不過,到1626年努爾哈赤死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努爾哈赤臨死前要求實行八王集體領導制度,因此女真的第二代大汗皇太極繼位以後十分抑鬱,在私下場合,他需要給他的三個哥哥下拜,在正式場合,他得和三個哥哥平起平坐。

而有的女真宗親、八旗貝勒,還想脫離控制,擅自打地盤鬧獨立。

女真宗親靠不住,想要集權的皇太極只能轉而依靠漢族精英。

他檢討了努爾哈赤屠殺、奴役漢人的錯誤政策,把大批漢人奴隸解放了出來,給他們劃出地盤,獨自居住,由漢官管理。

為了制衡女真宗親的權力,皇太極還引進科舉制度,從漢人中選拔官員。

1629年,他辦了第一次科舉,從300名被奴役的漢人中,選拔了200人當官,錄取比例相當高。

皇太極還成立了類似翰林院的“書房”,有80多個漢人秀才在書房工作。

實施了這些政策後,皇太極贏得了關外漢族文人的信任。

以寧完我、范文程為代表的漢人合作者們,也順著皇太極的意思,提出了限制各旗權力、集權於皇太極的許多辦法。

比如,仿效漢制建立了六部,將六部置於八旗貝勒之上。這樣,女真就初步引進了漢人的政治制度。

到1629年末,皇太極突襲北京,佔領了關內的永平等四座城市之後,他親眼目睹了關內的漢人社會是什麼樣的。

於是下令,滿漢官員子弟,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必須讀書。

讀什麼書呢?

就是漢人的四書五經。

皇太極說:“就學者既眾,我等將成禮儀之邦。

而寧完我也勸皇太極讀漢人的書,他對皇太極說:

“要想理解文治,就讀四書;

要改進戰術,就研究《孫子兵法》;

要探究王朝興衰的原因,就求助於《資治通鑑》。”

可以說,從一開始,皇太極讀的書就很高階,他後來的繼任者也是如此。

有人說,清朝入關征服中原時看不懂其它書,靠看《三國演義》打仗,這其實是荒誕不經的傳言。

引進漢人的政治制度,閱讀漢家經典,這意味著在清朝還沒有問鼎中原的時候,就仿照明朝提前建立起了一個能夠適應管理複雜社會的統治機制,引入了漢人的意識形態。

在上層建築做好了準備,標誌就是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然後在1636年5月14日改後金為清,年號“崇德”。

從此,皇太極不再是帶有異族味道的大汗,而成了意識形態上完全漢化的清太宗。

不過,在熟讀史書以後,皇太極產生了擔心:如果過度漢化,清朝就很可能失去戰鬥精神,就像他的女真先輩建立的金朝那樣。

皇太極不希望勇猛的清朝獵手墮落成遊手好閒之輩,所以他推崇漢化的同時,也對滿族的親王、貝勒們特別強調,不能學習漢人的寬服大袍等服飾制度。

這個政策,後來被他的繼任者們透過強迫漢人剃髮得到了殘酷的貫徹。

03

滿清漢化的第三個關鍵是,多爾袞對漢人政治制度的確立。

多爾袞給我們的形象是一個殘暴的人,比如那句“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不知道殺了多少無辜的漢族百姓。

其實多爾袞是一個有相當政治智慧的人。

沒有多爾袞,清朝在入關後,不可能彌合滿漢在統治理念、統治方式上的差異,不可能很快贏得漢人士大夫階層的配合,對新徵服的漢人土地也很難實施有效治理。

那麼,他到底做了些什麼呢?

多爾袞是讓明朝計程車大夫們相信,他將重建一個文官主導的權力系統。

這當然是出於形勢需要,但多爾袞也確實有廣納人才的需求。

清朝缺乏足夠的人才,而人才只能來自明朝士大夫階層。

有史料顯示,1644年到1645年清廷任命的9名總兵中,3人是普通漢人,6人是漢軍旗人;1646年清廷任命的8個巡撫,3人是普通漢人,5人是漢軍旗人。

為了吸引漢人士大夫的合作,多爾袞還耍了一些聰明手段。

先重用北方士大夫,再起用南方士大夫。

因為他很瞭解,在明末之時,北方士大夫多數不得志,同時被江南士大夫和閹黨打壓。

1646年清朝主辦的科舉,在373名進士中,北方籍佔了365名,幾乎囊括了上榜名額。

北方士大夫的抵制情緒很快就減少了,而南方士大夫也感受到了新王朝對漢人士大夫的重視,官吏紛紛投降,士人重新趕考。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浙江海寧的望族陳家,這個家族就是在這一代的陳之遴降清後開始富貴。

從16世紀到19世紀,海寧陳家出了208名舉人、進士和3名大學士。

正因為陳家如此備受隆恩,所以野史才傳出乾隆是陳家人的孩子。

為了控制漢族士大夫,多爾袞還採取了讓遼東時候歸順的漢人執掌上層、讓新歸順的漢人主理地方的策略。

這樣一來,漢族士大夫們覺得,清朝做了明末做不到的事。

在明末,正是因為閹黨干政,崇禎用人隨意刻薄,士大夫們覺得治國平天下的大志難伸。

現在,宦官不再幹政,黨爭也沒有了,士大夫階層似乎可以建立文官制度一展雄心了。

這樣一來,明朝士大夫一方就向清朝輸入了更多、更細緻的治理經驗。

04

1650年12月,多爾袞在專權多年以後去世,這時候清世祖順治帝福臨只有12歲。

福臨6歲即位,在多爾袞的權勢陰影下當了6年皇帝。

民間對順治皇帝的印象是多情、衝動、信佛,甚至有野史說他後來秘密出家了。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順治並不是這樣的,甚至他比被視為少年英雄典型的康熙還要早熟。

接觸過這父子二人的比利時著名傳教士南懷仁,曾經在給朋友寫的信中說:

16歲的康熙在政治上還十分幼稚,經常自己拿不定主意,而要六部官員幫他做出決斷。

順治從不這樣,他從小就憑自己的權力決定許多事情,全然不為大臣的意見左右。

順治從12歲親政,到24歲去世,短短12年裡的作為足以證明,他配得上南懷仁的評價。

甚至在歷朝歷代的皇帝裡,順治都堪稱是帝王術的大玩家。

他的這種素質,使得清朝完成了統治的漢化,而且發展出了新的專治制度,最終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走向。

下面我們具體描述一下順治的帝王術。

多爾袞病逝後不久,順治就宣佈要親政。

他讓濟爾哈朗、蘇克薩哈、索尼等多爾袞攝政時被壓制的滿族新貴秘密上疏議政,認定多爾袞有“挾制皇上、拘陷威逼諸親王之罪”。

後來又昭告天下,說了多爾袞一大堆罪狀,然後剝奪了多爾袞的尊號和家人的爵位,把多爾袞控制的上三旗直接納入了自己的管理之下。

順治還親自閱覽了所有重要官員的人事檔案,然後毫不客氣地說令他失望。

為此,他對調了幾個部的尚書職位,罷免了大批官員,透過清洗,鞏固了他親政的基礎。

雖然順治靠滿族親貴打掉了多爾袞的勢力,但他並不打算重用滿族貴族和多爾袞時期重用的北方漢族士大夫。

很快,順治下令南方籍貫、曾有東林黨人背景的陳名夏、浙江海寧陳氏的陳之遴為弘文院大學士,遼東時期降清的洪承疇執掌都察院,取代了北方大臣。

順治還刻意將部分權力轉移到漢人大臣主持的“內三院”,也就是國史院、內秘書院和內弘文院,以制約清朝貴族。

清軍總部和清朝朝廷從盛京,也就是瀋陽,遷到北京後,北京的好房子都被清朝權貴佔據了,漢族大臣一度連房子也找不到,順治乾脆讓內三院大臣和家屬搬到皇宮居住辦公。

過去,六部自己就可能決定官員的獎懲,順治下令,所有章疏必須先交到內三院,由內三院先決定官員獎懲,包括滿族官員在內也不例外。

這樣,實權就轉到了漢人為主的內三院,而順治再透過內三院的彙報最後拍板定奪。

這樣一來,內三院就如同明朝的內閣大學士,由官僚體系的代表變成了皇帝的私人秘書,專治在順治手裡得到了加強。

順治以防止黨爭再現為名,改造了文人最高的理想,把文人士大夫的抱負從齊國平天下,變成了服務於皇家。

為了徹底讓天下文人不再自行其事,乖乖從屬於新帝制的體制下,1652年,在幾個御史提出建議後,順治頒佈了禁止黨社的命令。

從此,明末復社這樣活躍的書社、詩社就不復存在了。

以往交友,都需要明確自己屬於哪個盟社,現在只能明確是同窗、同年。

“同學”這個詞,就是在順治禁止結社以後,開始流傳至今。

如此一來,黨爭雖然暫時沒有了,但是士大夫的獨立人格也喪失了,他們的政治理想只能在皇帝允許的範圍內,士大夫階層實際上已經異化。

根據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女真族早在關外就已經實現了滿漢融合,對統治漢人並不是一無所知。

皇太極在任內,依靠漢人官員,模擬中原王朝建立一套成熟的執政制度,這套制度幫助了滿清入關後迅速繼承大明江山。

滿清入關後,實際執政者多爾袞大力推行漢族文人治國政策,透過手段籠絡了一大批北方和南方士人,這就鞏固了滿清對漢人江山的統治。

順治帝親政後,透過嫻熟的帝王之術,加強了皇權專制,馴服了漢人官員,徹底把漢人文官集團變成了自己的統治工具。

女真族的文化水平確實落後,但滿清貴族的眼光卻是高瞻遠矚,這點是農民出身、大字不識的李自成無法比的。

李自成沒戰略眼光、南明政權又陷入黨爭,整個大明江山,除了滿清,真的就沒有其他勢力能接管的了。

我們一起漲知識。

1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抗美援朝時,蘇聯究竟對我們提供了哪些援助,讓志願軍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