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年間,隨著隋煬帝三徵高麗的落敗,這個從隋文帝手中接下來的無比昌盛的朝代也算是落下了帷幕。之後,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了,他一手打造的貞觀之治給整個唐朝奠定了無比昂揚的基調。那麼之後的唐朝也確實沒有辜負世人的期望,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迎來了玄宗一手打造的開元盛世,唐朝也迎來了它的巔峰時期。明清之際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則用八個字來評價這個時代“開元之盛,漢宋莫及。”
沒有哪一個朝代能夠長盛不衰,但我沒想到的是這巔峰竟逝去得那麼快。究其原因,玄宗晚年重用宦官,又貪圖美色,他年輕時的那種銳意進取,豪氣勃發早已消失殆盡。玄宗早年任用宰相是很有一套的,前期宰相任用期基本不超過三年,就連姚崇宋璟兩位唐朝名相都沒能逃過三年任期後被下臺的命運。可是到了開元后期,在他身上已經看不到那種睿智了。安祿山恰好又以他肥碩的身軀博得了玄宗與楊貴妃的笑顏。貴妃都笑了,那麼官爵金錢對安祿山來說不過一句話的事情,但他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為何世人皆知安祿山將反,可唯獨玄宗不知呢?玄宗英明神武,一手開創開元盛世,為何犯了這樣可笑的錯誤?也許是玄宗老了,一些小事反而更能打動這位老人的心。
史稱“胡兒身胖三百斤”,可安祿山在給皇上和貴妃跳胡旋舞的時候身體卻輕盈得像風一樣。另一件事是安祿山每逢上朝總是先拜楊貴妃,後才拜見玄宗。玄宗當然感到很疑惑,於是有一天便問他為何如此?胡兒答到“胡人先母而後父“,玄宗對他的回答感到很滿意,並且認為這孩子心很真實。於是更加信任他了,那麼,玄宗對安祿山有多縱容呢?我僅列舉一些吧。天寶二十八年,升任平盧節度使、天寶三年,兼任范陽節度使、天寶十年,兼任河東節度使。至此,安祿山身兼三道節度使,以及河北採訪處置使,掌管河北三分之一以上的軍隊,更不論財政權等等。換做是你,皇帝給你這麼大的權力,你敢保證你內心沒有絲毫波動?向上一步就是君臨天下,再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於是,就如名相張九齡所說,此兒將反。安祿山在河東以誅殺奸相楊國忠為藉口,帶兵劍指長安,直到安祿山的軍隊在殺向長安的路上時,玄宗才相信安祿山反叛。可是為時已晚,燕軍進入長安燒殺搶掠,長安城昔日的富麗堂皇不復存在,至此,玄宗第一次狼狽地逃離長安。
天寶大亂開始了,天寶之後,唐朝就再也沒能恢復到最初的巔峰,哪怕有後來的中興之治、大中之治,那也都是後話了。 玄宗在位時間為44年,他的23個兒子有好幾個未能等到他退位便西去,所以他的長子也就是太子李亨等不及了。在玄宗從長安逃往蜀地的過程中,玄宗和李亨分為兩道,玄宗向南奔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殘兵敗將。不久,李亨就在靈武宣佈即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尊玄宗為太上皇。事已至此,玄宗也就沒再說什麼了。肅宗之後,代宗李豫、德宗李適、順宗李誦,這幾位皇帝在位期間均未有什麼大作為。但幾位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即位之初,大都有中興唐朝的志向,可往往都是志大才疏,即便身邊人才濟濟,可仍舊無濟於事,不免讓人扼腕嘆息。之所以提到他們,是因為有這樣一個人。
在歷史上,總有這麼一些時候,也總有這麼一兩個人,的確是當得起“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李泌就是這樣的人。李泌七歲能文,幼時即粗通黃老,列莊學說,有神童的美譽。可是安史之亂後,唐朝分崩離析。李泌並不那麼出名的原因我覺得有兩點,一是生不逢時,二是未遇伯樂。我敢保證,即便是生在亂世,李泌哪怕是碰到有李世民一半才能的君王,怕是在名聲上比之姚崇宋璟不會弱得半分。首先,平定安史之亂他是頭功。其次,聯合回訖,克服兩京。如果你們確實想知道他的心胸與才能,我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血腥的唐朝》是王覺仁先生寫的,很不錯的一本書。貼近史實、語言也比較有趣。
接下來的是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的第一次中興——史稱元和中興。順宗之後,憲宗李純即位,並大赦天下,改元元和。朝會第一天,憲宗面帶著微笑坐在朝堂之上,掃視著文武百官。他的眼睛裡湧動著和代宗德宗初即位時相同的那種激情與力量。但不同的是代宗與德宗雖有中興之志,卻屢屢碰壁,以至於後來終生鬱郁不得志,憲宗則成功了。新皇即位,再怎麼也得做一兩件顯示自己能力的事,憲宗即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安史大亂之後,藩鎮割據,淮西與河北諸鎮最為猖獗。所謂中興,你首先得把自己本來擁有的東西給收回來。元和九年,彰義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匿喪不報,自立為留後。元和十年,李純決定對淮西用兵,震動河北諸鎮。元和十二年,淮西久攻不下,於是朝廷任命裴度為宰相兼彰義節度使,與李愬一起大舉進攻吳元濟。同年九月,吳元濟宣佈投降,持續三年的淮西叛亂終於落下帷幕。淮西平定,那麼驕縱跋扈,常年割據的河北諸鎮還能逍遙多久呢?劉禹錫見證了這個時刻,於是才寫下“忽驚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這樣的詩句。
當你在黑暗中偶見一絲光明,哪怕這光明是短暫且微弱的。當它逝去後,你仍可對下一次光明的重新出現而滿懷期待,而不至於泯滅了生機。那就讓我們期待下一次的盛唐餘輝吧。
憲宗晚年像他的很多父輩一樣痴迷於長生不老藥,尤其是中興唐朝之後,他大肆求藥並服用,這也為之後宦官謀殺他提供了很好的藉口。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夜晚,病重的李純正躺在寢宮之中。忽然夜色中閃過一道黑影,李純放大的瞳孔逐漸渙散。天子駕崩,幾天後,穆宗李桓在宦官的簇擁下順利登基。前有父親李純為自己打下大好江山,李桓並未想著子承父業,繼續振興唐朝,而是花錢如流水,整天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不久,河北諸鎮將再次豎起反旗,憲宗君臣的十年基業又將毀於一旦。
李桓作為憲宗第三子,本來就沒有被立為儲君的資格,奈何他有一個厲害的母親郭氏,以及他本身有被宦官當做棋子的潛質。李純死後,朝廷對外宣稱憲宗服用丹藥致死,但據史料記載“庚子,憲宗暴斃於中和殿。時人皆言常內侍陳弘志弒逆。”(《資治通鑑》卷二四一)一代中興之主,竟以如此方式離去,實在讓人嘆惋。陳弘志弒君,李桓就算沒有參與,但至少是預設的,也算是參與其中了。敬宗、文宗、武宗三位皇帝都是憲宗李純的兒子,自己的三個兒子都當過皇帝,這在歷史上也是很罕見了。
有人說,海子寫詩歌,根本不像是摸索,更像是神啟。有的人窮極一生都無法邁入那精神世界的門檻,而有的人卻彷彿世間遊歷一番,本就屬於那裡。 敬宗之後,文宗李昂即位,他在位14年。李昂恭儉儒雅,博通群籍。他即位後,勵精圖治,革除奢靡之風,減省冗員,力圖復興。但與海子相反,文宗沒有經過成為優秀皇帝的神啟,所以即便他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自身缺乏治國的才幹,最終還是未能振興唐朝。但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是很為文宗感到惋惜的。外有藩鎮割據,群敵環伺,內有宦官掣肘,作為他本身其實是很難受的。為什麼惋惜呢?對於宦官專政,文宗看在眼裡,於是才有了後來的甘露之變。
太和後期,文宗其實已經算得上是羽翼豐滿。他也採取了手下的建議除掉了當時的宦官之首王守澄。李昂和手下原定趁宦官們為王守澄下葬之時,將他們斬盡殺絕。而另一個大臣為了搶功,不按原計劃行事,導致事情敗露,甘露之變因此宣告失敗。事變之後,李昂被宦官軟禁直到病死。就是這樣無奈,眼見要成功了,卻功虧一簣。事變之後,宦官挾持李昂,並派遣神策軍斬殺叛賊,他們見人就殺,死者不下千數,經過這次大屠殺,整個朝廷幾乎為之一空。這次屠殺的規模在歷史上或許算不上很大,但其損傷的基本都是朝廷要員,能存活得無外乎宦官之類,朝廷也因此陷入更嚴重的宦官之亂。文宗也因為甘露事變失敗所造成的後果被世人詬病許久。
黑暗到來之後,光明就不會遙遠。黎明就在眼前。 正月十四日,二十八歲的李炎即位,是為唐武宗。同樣是被宦官擁立的皇帝,但與文宗不同,史稱武宗“沉毅有斷,喜怒不形於色。”我們似乎就有理由相信他能夠為唐朝的人民再次帶來光明。文宗在位時,除了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牛李黨爭,李黨之首為李德裕,牛黨之首為牛僧孺、李宗閔。牛黨曾在文宗時期勝出,李德裕因此被貶出朝廷,但他本身其實是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所以武宗上位後又將他召回朝廷,在他的幫助下武宗也是完成了會昌中興,這是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第二次中興。其實我剛開始讀到李德裕這個人時對他很反感,因為在國家危難之時他並不全力平叛,而是謀劃著剷除異己,鞏固自己的勢力。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壞人,不同的時間,為不同的人做事,都有可能成為別人眼中不同的你。後面仔細瞭解他的時候我才知道他對會昌中興以及大中之治有多麼重要的作用。
武宗在位時,不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外交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從而造就了會昌中興。但我認為會昌中興的意義並不只是它本身的中興,更多的是為後來的大中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會昌六年三月二十一日,武宗駕崩,李忱登基稱帝,時年三十七歲,是為唐宣宗。宣宗之所以能夠以武宗皇太叔的身份登基,並不是因為他本身能力出眾,而是背後有一隻手將他強推上去的,誰的手?答案自然是宦官。在會昌中興與大中之治以及整個晚唐期間,即便藩鎮能夠被聯合,突厥能夠被鎮壓,宦官問題也從未真正得到解決。那麼為什麼宦官會看上李忱呢?武宗為人豪放,而宣宗早年極為內斂,類似於裝傻型別,所以武宗和很多皇親國戚都很看不起他,不說武宗在一次朝廷宴會上調侃李忱為“光叔”,甚至還命手下去殺掉宣宗,但宦官冒著被殺頭的風險救下了他,不為其他,只為宣宗的傻。那麼宣宗又會給世人帶來怎樣的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