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為了博得冷美人褒姒一笑,無端點燃烽火臺烽火,成功的玩死來自己。
前太子宜臼在自己的外公以及部分諸侯的擁立下成為了周天子,史稱周平王。
不過嗎留給平王只是一個爛到不能再爛的攤子,整個的鎬京已經被自己的外公請來的打手洗劫一空,而且那些打手本來對於周還抱著一絲敬畏,自從鎬京被他們攻破之後,這些敬畏完全消失,鎬京完全變成犬戎們的錢袋子,只要缺錢就來打打秋風。
如此危及的形式平王就想到了東遷這一條路,於是就東遷到了洛陽。從此之後東周開始了,而這也是周衰落的開始,不少人將平王東遷視為一個錯誤的決定,直說是平王為人太慫了。
但是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只要平王不慫就能在那立足下去嗎?
事實上週的衰落已經完全不可避免,自周夷王繼位開始到周幽王死,期間124年,周完全都是在逐漸衰弱,期間雖然有一個被稱為中興之主的周宣王,但是這位仁兄實在是有些名不副實。
史書上可是有載周宣王“不籍千畝”,也就是說不重視農業生產了,即使現在而言那時農業也是第一產業,更何況那個時候,不重視農業,周天下你說你想幹嘛?
周天子震懾天下的六軍就是在這位仁兄手下失去的,周天子如何成為天下的領導,靠的就是威信與實力。實話實說周與後來春秋時期的霸主並沒有什麼兩樣,只不過是周在名義上擁有天下的土地而已。的存在只不過這個霸主更加強大而已,春秋時期能成為霸主完全憑藉實力而已。
周宣王時期周失去了震懾天下的六軍,,而周天子的威信又在周夷王烹殺齊哀公、周厲王濫殺無辜、周宣王干涉魯國的嫡長子繼承、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等諸多事件在諸侯之間消失殆盡。
所以自鎬京被犬戎攻破真正來支援的諸侯沒幾個,而且這些前來支援的諸侯真的是服周天子嗎?完全是為了利益而已。
以防務而言周已經沒有抵禦犬戎的實力了,難道周的防務是要靠那些為了利益的諸侯嗎?更何況還是一小部分諸侯。
而且除了犬戎這個外患,周平王還有另外一個強大的內憂——周攜王。這是另外一個被部分諸侯擁立的王,兩人之間的競爭可以說是不死不休的。
這些之外連天運也不在周平王這一邊,據史料記載,西北關中一帶的乾旱,從宣王末年就開始了,到平王時,洛、涇、渭三川都已乾涸,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岐山一帶發生地震和地崩災害,百姓無法繼續正常的生產生活,民生凋敝。
內憂外患天災人禍,這麼的因素實在不是靠不慫可以解決的,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而且平王的能力實在也是不行,所以遷都是對於平王唯一的出路了。
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為了統管中原地區,營造東都洛邑,作為國之陪都。成王執政後,讓周公、召公派能工巧匠繼續營造洛邑,十多年後,洛邑已經具備陪都的規模。
雖然到平王時,已經時隔二百餘年,但洛邑的宮殿仍然氣勢雄偉、富麗堂皇,具備成為都城的條件,而且位居中原,方便與各國聯絡,經濟發達,又有晉、鄭、衛等支援周平王的諸侯在附近,這條件實在是不能在好了。
於是在周平王元年即公元前770年,平王帶領群臣和申後出了鎬京,準備遷都洛邑。
但是就連這樣的遷都平王也要小心翼翼,此時周天子的實力連保證自己安全搬家的能力都沒有了,只能靠鄭、秦、晉、衛等諸侯的護衛才安全到達洛邑。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平王東遷”。歷史上將遷都前稱為“西周”,其後稱為“東周”。
自此這個長達數百年的亂世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