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揣教書夢想的師範學子到棄筆從戎的愛國志士;從意氣風發的王牌飛行員到隱姓埋名的落魄老者。曾受邀參加日本受降儀式的抗戰英雄,為何晚年卻依靠踩三輪車維持生活?讓我們走進前飛虎隊王牌飛行員—吳其軺的一生。
投筆從戎,立志殺敵報國
80多年前,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國家處於危急存亡之際,日本侵略者肆虐中華,妄圖使中國亡國滅種,無數愛國志士聯合共赴國難。吳其軺的故事,要從那筧橋中央航校的招生告示說起。九一八事變後,民族陷入危亡。在那個年代,戰爭的場所絕不僅僅限於陸地,還包括天空。因此,培育一批空軍人才就成為重中之重。應這一需求,國民政府在杭州筧橋,成立了培育中國第一代飛行軍官的中央航校。
1936年,19歲的吳其軺以教書育人為目標,就讀於一所青島師範性學校。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筧橋中央航校的招生啟示,又目睹祖國危亡,燃起殺敵報國的熊熊熱望。於是寫信懇求父親同意他退學從軍,而他的這一想法,正好與父親吳鑾仕的想法不謀而合。同年,進入筧橋中央航校學習飛行知識。
初入航校,吳其軺的內心就被石碑上的校訓深深震撼,而那段校訓,也被吳其軺用生命忠實踐行。然而航校的生活並不輕鬆,在當時中國空軍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對每一個立志報國的航校學員來說,擺在他們面前的就只有兩條路:要麼亡國,要麼玩命。就在這樣的一種極限練習之下,吳其軺瘋狂地吸收飛行知識,練習飛行和戰鬥技巧。時光飛快,吳其軺很快從航校畢業,正式投入抗日戰爭。
敵機來襲,飛行事業中止
1941年6月22日,鳳凰山遭日本戰機突襲。吳其軺臨危受命,駕駛飛機進行疏散,在飛行途中,與四架日機正面相遇,眼看敵我力量懸殊巨大,他並不欲戀戰,果斷選擇先行躲避。但在操縱飛機下降到水面40米左右的高度時,因敵機火力過猛,所駕駛飛機被擊中油箱。吳其軺果斷跳傘,並在落水時被飛機反扣在水裡,之後雖然被當地鄉民救上了岸,但卻因此前戰鬥時臀部中了4彈,坐骨神經被打斷,左腿終身傷殘,被醫生判定日後行動必須依賴柺杖。
為了重新駕駛飛機,吳其軺扔掉柺杖,堅持復健,每天幾百個仰臥起坐和俯臥撐,他從來沒有喊過一聲累。但當他終於恢復了站立行走,一瘸一拐回到部隊後,急切地想要重新登上戰機的時候,國民政府頒發的二等三甲傷殘軍人證書,卻為他的飛行生涯宣告死亡。
王者歸來,一代傳奇永存
可滿懷報國熱情的吳其軺不肯放棄,無奈之下,只好託關係開了一張假證明,來證明自己還能夠開飛機。面對他的堅持,昔日上司只能讓他再試飛一次。而這一次,就是一代飛行傳奇吳其軺的正式迴歸。
1943年,飛行技術十分出色並且擁有一口流利英語的吳其軺,透過嚴格考核,成為中美合作的“飛虎隊”的一員。同年春,在對湖南湘潭的日軍進行打擊時,吳其軺駕駛的美式P-40轟炸機被敵機擊中。在戰機多出中彈,機身嚴重損毀的·情況下,吳其軺憑藉高超的駕駛技巧和穩定的心理素質將飛機穩穩地控制住。隨後駕駛著已經出現嚴重問題的戰機,穿越層層炮火,安安穩穩地降落在芷江機場。當他毫髮無傷地從飛機上走下來,當時隊內的美軍飛行員都忍不住感嘆“美國飛機硬,中國飛行員更硬”。
後在1945年4月12日,在又一次對日軍的打擊行動中,當時駕駛的P-51戰機引擎被敵機擊中,因為機身遭到嚴重損害,不得不降落在辰溪縣境內。而受傷的吳其軺被熱心老鄉搭救,在休息兩日後,徒步回到芷江基地。在他作戰經歷中,還曾負責過“駝峰航線,這條航線在當年被稱為“死亡航線”。飛行難度極高,一不小心飛行員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戰爭年代,美國曾在這處險要之處損失過上百架飛機,由此可見,飛越駝峰航線的艱難程度。而吳其軺卻曾4次安全飛越駝峰航線,順利完成組織上安排的任務。
吳其軺一生中最燦爛的歲月,都在為祖國獨立與日本侵略者作鬥爭。1945年,他作為飛虎隊分隊隊長,受邀參加日本投降儀式,親眼見證了日本的投降。其後言,這短短的20分鐘,對他的一生影響深遠。
含冤受屈,艱難不忘本我
88次空中抗戰的經歷,他是當之無愧的抗戰英雄。美國航空最高獎項“飛行優異十字勳章”,先後獲得的17枚勳章,都是其對抗戰貢獻的認可。但是,在其後來經歷中,命運彷彿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1948年,吳其軺前往美國西點軍校學習。但在校期間,一封來自父親的家書,卻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一直教育他愛國的父親,希望他回到祖國,一起建設新中國。他聽從父親的召喚,求助西點軍校的同學,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但是作為昔日飛虎隊王牌飛行員的他,回來之後卻被禁飛。
1950年2月,吳其軺被安排到杭州之江大學圖書館工作,還被分到了一套小洋房。在校期間更是結識了後來的妻子裘秋瑾,生活也算不錯。但1954年,吳其軺因為沒有透過政審,而被杭州之江大學除名,並且被送到餘杭農場接受勞動改造。可沒想到這一改造,就是20年。
但幸運的是,面對這樣的吳其軺,正在戀愛的女友裘秋瑾也沒有絲毫改變,更是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趕到農場。沒有嫁妝,沒有喜宴,兩人在農場領了結婚證,正式結為夫妻。婚後,正在接受勞動改造的吳其軺,一個月只能回家一天,但他的家書卻從未斷過。在這段最艱難的時間裡,他們的兩個兒子先後到來。
重獲新生,精忠報國不悔
1974年,吳其軺終於被解除勞教。此時的他已57歲,常年的勞教生活,使他與這個社會完全脫節,沒有什麼特長的他,找工作十分困難,無奈之下,只好到妻子工作的工廠內當三輪車伕。一天掙1元2角,一家四口住在僅僅12平米,房租每月3元3角的小房子裡,卻也絲毫沒有怨言。
晚年的他,踩不動三輪車了,便帶著妻兒到農村居住。這個滿臉皺紋的老人,愛上了疊紙飛機。2005年,抗戰勝利60週年,當記者前來採訪時,吳其軺的故事和冤屈才終於為世人知曉。浙江省委特批其享受退休幹部待遇,浙江大學更是給其調配了一套87平方米的住房。同年,他也拿到國家頒發的“紀念抗日戰爭60週年”的紀念章,當他一次又一次地用顫抖的雙手來回撫摸,這個已88歲,坎坷半生的老人,竟像個孩子般嚎啕大哭。
這一年,他因中風導致半身癱瘓,坐在輪椅上的吳其軺表示,想利用最後的時光,尋找當年幫助過自己的鄉民。2005年,在電視媒體的幫助下,前往湖南省辰溪縣當年迫降的河灘,但被告知當年救命恩人已去世,失望而歸。2009年,吳其軺為尋救命恩人,又一次前往廣元快活林,在見到恩人範成美時,動情地說“如果沒有你們,我連屍骨在哪裡都不知道”也是在這一年,那三枚慘遭洗劫而遺失的勳章終於得到補發。可此時,距勳章被竊已過去29年。
2010年,吳其軺病情加重,彌留之際,他對兒子提出了最後一個要求:去嶽王廟祭拜。坐著輪椅來到嶽王廟門口,此時已93歲的吳其軺熱淚長流。少年立志,一腔熱血報華夏;晚年回首,終不負人民不負家。2010年10月13日,吳其軺先生與世長辭,享年93歲。
回首過去,其曾言“這輩子沒什麼功勞,也沒有幹對不起人民的事”。可事實又何止如此。但終歸,榮光低潮俱往矣,酸甜苦辣皆嚐了,不枉此生來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