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背景

春秋經過兩百多年戰爭,各國內部發生巨大變化。

因為周朝實行分封制,所以各諸侯國也都是以此制度獎勵有功之臣和宗親。

但是為了防止宗親的勢力大過國君,出現臣大欺君,就規定被分封的徒弟最大不能超過“國”的三分之一。

在和平年代這一政策絕對好使。

但是在那個紛亂的年代,這些受分封的宗親大臣經常透過國家內亂或國君年幼時擴充實力,彼此之間經常兼併事件。

而當時的國君因為種種原因無力干涉。

久而久之,促成國家政權逐漸旁落於勢力雄厚的宗親或異性大臣手中,各國君主逐漸變成有名無實的國君。

春秋末期,這種現象以齊國和晉國最為顯著。

齊國田氏取代姜氏(姜子牙的氏族)

齊國的田氏本來是齊國貴族,就是後來的齊威王、田忌賽馬的田氏,那時的齊威王就是田氏之人。

田氏最開始是陳國人逃到齊國。

田氏傳五代到了田乞,他從政實惠平民,收納人心,並且私下結交公卿大臣、聯絡外援,還救急齊國的落難公族。

因此田氏深得人心。

他趁著當任國君死去時廢除了太子,立了田氏的後代為國君。這件事發生在“勾踐滅吳”之前六年時,從這時候開始,姜齊就被田齊取代了。

齊是周武王伐紂之後封給姜子牙的封地。

晉國—四分五裂

晉國在飽受歷代國君兒子和宗親爭大位的內亂之苦。

因此從晉獻公開始,用盡辦法消滅宗親勢力,只留下嗣位的太子,其他國君兒子流放他國。

這樣的操作雖然避免的王室內亂,但也削弱了王室的力量。

使歷代國君不得不重用公卿大臣,在國君去世,新君年幼時,公卿大臣就成為了掌控國家的人。

晉國也因此誕生了許多手握大權的權貴,以至於後面出現了“六卿專政”和“三家分晉”,最終分晉的三家成為諸侯就是後來戰國七雄中的“趙魏韓”。

卿大夫擅位是歷史所驅

雖然卿大夫們擅權奪位,但是他們也是經歷許多的鬥爭,受到許多磨練生存下來的,比安逸的國君要更賢明許多。

因此從另一方面看,這也是一件好事。

也是因為這段時間的優勝劣汰,使這些卿大夫們最先意識到周王朝政府組織的鬆弛,由他們最先開始了中央集權的政策。

才有了戰國時期的“變法盛行”,才有了戰國七雄的興盛。

結語

春秋末期,各國卿大夫擅權現象頻發,優勝劣汰。變法也隨後展開,這時國際局勢平靜無波,就只等各國蛻變結束,開始展開戰國的新局面。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愛贈送領土的皇帝:乾隆贈送大片領土給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