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民國時期由於災荒頻繁、戰爭及經濟與醫療科技的落後,民眾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被風吹被日晒雨打,居住也是集聚而居,很容易發生疫災。每逢瘟疫肆虐,民眾的死亡率極高。正因為如此,民國時期,雲南的衛生防疫也顯得尤為重要。

表1為20世紀30年代前後世界主要的幾個國家的年疫死率和疫死數佔總死亡數的比率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看出,中國人口的死亡率達30‰,是歐美各國的數倍;且其中的一半,即15 %o,是“因不講衛生而冤死的”,也就是因疫病而致死的。以當時全國總人口4億計,疫死人數每年達到600萬之多,屬實驚人。

從南京國民政府30年代初對南京、上海、北平、青島等8大城市人口死因的27項調查統計中,也可得出相同的結論,赤痢、天花、霍亂、猩紅熱等13種疫病所造成的死亡率達22 %。在綜合災害造成的死亡中,疫死所佔比例也不低。

如1931年大水災,據國民政府救濟水災委員會與金陵大學農學院的聯合調查,該年災民死一亡百分比中,淹死僅24,疫病而死佔到70。另據南京、上海、武昌災區收容所農民家庭3796戶報告,淹死僅10%,病死競達87%。中國的傳染病和地域有很大關係,北方的鼠疫霍亂頻發,南方則多熱帶病,比如猩紅熱瘧疾之類。以民國時期的雲南為例。民國時期雲南疫病流行造成了較大的傷亡。1918年,大理縣發生流行性感冒,1月內死亡4000餘人。同時全省斑疹傷寒流行。1921年5月,昆明市白喉、猩紅熱同時流行,據《雲南省志·衛生志》卷六十九記載,發病人數達萬人以上,疫情猖撅,轟動世界,吸引法、日醫學界先後來滇考察。

(圖為大理棺材鋪生意火爆)

根據當時管理防疫的警察廳公佈,1921年5月到1922年3月,患白喉8 750人,猩紅熱2 837人,白喉兼猩紅熱患者931人,共計12518人,病死率無論白喉或猩紅熱或合併發生均達到30%以上。1933年12月,墨江猩紅熱流行。1934年春,昆明市發生疫病,據醫師報告及報載,多系流行性感冒、肺炎、百日咳、麻疹。除了一般的流行病,還有以瘧疾為主的重大傳染病。從民國初年到抗戰爆發前,雲南曾發生過三次瘧疾大流行,分別是修建滇越鐵路、1919-1949年思茅瘧疾大流行、1933-1940年雲縣瘧疾大流行,其死亡人數是驚人的。

對於這些傳染病的防控,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才算是真正的建立起有效的體系,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保持一個乾淨衛生的環境,人類只要不去影響其它野生動物的領地,一般來說是不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新的傳染病的。鼠疫是因為獵殺旱獺而爆發,艾滋病是因為獵人與大猩猩搏鬥而產生,埃博拉則與非洲幼童被蝙蝠襲擊有關,綜合來看都是人類與自然衝突的結果。

參考資料

【1】張鑑安等:《龍陵縣誌》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614位開國將帥籍貫統計:南方比北方多一倍,13省佔據總數90%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