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大明朝皇權傳承採取“嫡長子繼承製”,共延續12世16帝,統治中國277年。從各種有趣的統計數字中,可以看出其皇位繼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傳承特點。全文1581字,深度閱讀需3分鐘。
大明16帝畫像
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1月23日在應天(現南京)登基稱帝,正式建立大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檢1644年4月25日在北京煤山大樹下自縊,標誌大明朝覆亡。期間經歷277年發展歷程,傳承延續12世16帝。
大明16帝列表
透過資料分析16帝的傳承接位情況,可以看出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特點,也可看出皇位繼承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祖制,同時還受文官集團監督和社會道德約束。
10人身為長子,遵照祖制登基明太祖朱元璋還是吳王時,就冊立朱標為世子。朱元璋尚未立國,就在深思如何確立嗣君、傳承政權的問題。
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1月大明朝正式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基本制度構建後,為確保大明“千秋萬代”,這位雄主借鑑歷史“立長”、“選賢”不同利弊,考慮皇權傳承的穩定特性,最終確立“嫡長子繼承製”這一傳承製度,並運用於皇太子朱標、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實踐,作為“祖制”寫進《皇明祖訓》。
大明朝除朱元璋以外的15位帝王,有10位是嚴格遵循祖制,輪序接位登基。
其中嫡長子4位: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武宗朱厚照,分別是大明朝第4、第5、第6和第10任皇帝。
大明朝嫡長子出身的4位皇帝
庶長子3位:明憲宗朱見深、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分別是大明朝第8、第14、第15任皇帝。事實上的長子身份3位:明孝宗朱佑樘、明穆宗朱載垕、明神宗朱翊鈞,他們雖然均為第三子,但因其兄長薨殂,是事實上的長子,分別為大明朝第9、第12、第13任皇帝。
大明朝庶長子、長子身份出身的6位皇帝
2人兄終弟及,1人造反上位兄終弟及的2人是明代宗朱祁鈺和明思宗朱由檢,造反上位者是明成祖朱棣。
明代宗朱祁鈺是明宣宗次子,早年被封為郕王。1449年因“土木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王直等大臣奏明孫皇太后,按照《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原則,同年9月23日擁立朱祁鈺為帝,為大明朝第7任皇帝。
第7帝明代宗朱祁鈺
明思宗朱由檢為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早年被封為信王。明熹宗朱由校1627年9月駕崩,由於其沒有子嗣,朱由檢受遺命於同年10月繼承皇位,為大明朝第16任皇帝,也是大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任皇帝。
第16帝明思宗朱由檢
明成祖朱棣是大明朝第3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1370年被冊封為燕王,1380年就藩北平。明惠宗朱允炆1398年即位後厲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難為名,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明惠宗朱允炆,攻破南京取得勝利,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
第3帝明成祖朱棣
1人因父享國,1人遠房接班因父享國者為明惠宗朱允炆,大明朝第2任皇帝。1368年2月,朱元璋開始確立皇位繼承原則,立朱允炆父親朱標為太子。朱允炆為朱標次子,但因朱標原配常氏和其子早逝,朱允炆生母呂氏得以扶正,所以朱允炆被朱元璋視為事實上的嫡長孫。1392年5月朱標病逝後,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1398年6月得以繼承大統。
第2帝明惠宗朱允炆
遠房接班者為明世宗朱厚熜,生於湖北安陸 ,1519年7月襲興王,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堂弟。1521年4月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因明武宗無嗣,其生母張太后與內閣首輔楊廷和援引《皇明祖訓》“兄終弟及”原則,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是為大明朝第11任皇帝。
第11帝明世宗朱厚熜
大明朝皇權傳承過程中,皇室、勳貴和文官嚴格遵循《皇明祖訓》的規定和“嫡長子繼承製”原則。期間雖有“靖難之役”的變更,以及土木之變的波折,還有皇帝易儲、諸王造反等個別事件,但因有章可循、監督到位和約束得力,總體上看皇權傳承紛爭較少、交接有序、過渡平穩。這也說明朱元璋的預見性和制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