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題記

周朝建立後,受生產力水平所限,單靠周天子無法管理如此“大國”,於是建立了以周王室為中心的分封制度。周天子只管理“王畿之地”,其他都分封給天子的兄弟、伯叔、子侄、功臣等管理,讓這些諸侯國屏藩“中國”。

周公旦和姜太公作為周武王的左膀右臂,周公旦被分封在魯國,姜子牙被分封在齊國。然而,周公旦在周朝建立後,因工作需要,繼續輔佐周武王、周成王,封地交給了兒子伯禽管理;而姜子牙親自去齊國管理。

那麼,魯國的伯禽到魯國3年後才返回周王室述職,而齊國的姜子牙管理齊國僅5個月就能向周王室彙報了齊國的國務,這是為什麼?是水平問題還是方法問題?

周公旦派兒子伯禽管理魯國

周公,名姬旦,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因其采邑在周,所以被稱呼“周公”。

周公曾輔佐周武王滅商;武王去世後,成王即位,周公仍然在朝攝政輔佐成王,並親自率領兵馬東征,平定管叔、蔡叔之亂。

周公推制定封邦建國總方針,推行井田制,制禮作樂,建立了各種典章制度,自己又專注於禮賢下士,得到百姓的擁護。

周公

周公被封為魯國,但他沒有親自去管理,仍然留下來輔佐王室,派自己的大兒子伯禽代替自己去封地就職。

臨行前,周公告誡伯禽:“我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與天下人相比,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是我還是洗一次頭三次提發,吃一碗飯三次放下飯碗,站起來接待來訪的賢士,即使這樣還擔心錯過類天下英才。你到魯國後,千萬謹慎行事,不要向國人擺架子!”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史記》

周公禮待賓客

姜子牙親自到封地管理齊國

姜子牙像

姜子牙,在周文王時期,輔助周文王蓄精養銳,為興周滅商做準備;周武王時期,姜子牙被拜為國師,統帥大軍在牧野之戰大敗商朝,直接宣佈了商朝的消亡。

為了表彰姜子牙在滅商建周方面的功勳,周王室把營丘之地封給姜子牙,被封齊國。

姜子牙到了齊國,根據調研,做了因地制宜地調整:

在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簡其禮”的開明政策。太公認為,齊國毗鄰少數民族地區,如果強力推行周禮,容易產生民族矛盾,不利於治國安邦。因此,齊國必須從實際出發,從俗簡禮,不強制干涉,務實地創造了既讓齊民樂於接受,又不太悖周禮的新辦法。

在產業上,齊國靠海而生,土地多為鹽鹼地,面對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姜太公因地制宜,把產業劣勢變為優勢。充分利用境內礦藏豐富、魚鹽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發展冶煉業、漁鹽業等。

在商業上,還利用齊國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傳統的優勢,大力發展商業,推行與列國通貨的外貿政策。

在這種“農、工、商”三業並舉的宏觀戰略指導下,齊國政通人和,一片繁榮。

伯禽管理封國3年後述職,而姜子牙僅僅5個月

伯禽去了魯國,三年後才把魯國的政治、軍事情況彙報給主持周朝工作的周公,周公感覺很是不爽,就責問他:“都三年了,才來彙報魯國的形勢,為什麼姍姍來遲啊?”

伯禽

伯禽辯解說:“我要改變那裡的風俗習慣,革新民間的禮法,花了3年時間才做完,所以來晚了。”

正巧,齊國的姜子牙也來彙報齊國國務,他到齊國封國僅僅5個月,就向周朝彙報齊國的政治、經濟情況。

周公感到十分驚訝,問:“你怎麼這麼快就來彙報齊國的情況,難道齊國的政治、經濟都走上正軌了嗎?”

姜尚泰然自若地說“是的,一切都安定了!”

周公追問:“是怎麼做到的?”

姜太公說:“很簡單,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

《史記》記載了姜太公的施政方略:太公到了齊國後,修明政治,依照當地的民俗而簡化了繁瑣的周禮;開放了工業,讓百姓從事漁鹽業生產,獲得了很大好處,人民人心向齊,齊國成了當時的大國。

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史記》

周公之嘆

周公沉思了很久,自言自語地說:“唉,魯國的後世恐怕要敗於齊國了,政令如果不簡易平和,人民就不願意接近,政令“平易近民”(後被提煉成“平易近人”),百姓才能歸附啊!”

齊國因繁就簡,正如治大國如烹小鮮,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結果事半功倍;魯國因簡就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就會照本宣科,效率高才怪呢!管理國家如此,管理企業何嘗不是呢,有的人本本主義盛行,就會照著所謂的制度執行,絲毫不會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制宜創新,結果不用問,管理地一塌糊塗。

周公旦預測正確,果不其然,後來齊國甩出魯國幾條街,率先成為春秋第一霸!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沛公與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