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發生在1935年時的河北省主席人事變動的故事。

話說1933年時,日軍和中國二十九軍在長城一線開戰。此戰讓29軍大刀隊名揚天下,也讓日軍付出了極大傷亡。戰後,中國代表黃郛和日本代表在北平簽署了《塘沽停戰協定》。

但是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日本人就開始著手策動華北地域的所謂“自治”,以達到其侵佔中國領土的目的。在這種目的背景下,侵略者再次策動了一系列事件。

1934年11月,國民政府任命于學忠為河北省政府主席。這位於主席是山東蓬萊人,是少帥張學良身邊的重要將領。早在九一八事變時他就積極主張抗日。有這樣一位將領在華北任職,日本人的陰謀就沒法得逞,所以他們想方設法地要排擠走他。

1935年的5月初,在天津市的日租界內發生了兩位親日分子被暗殺的事件。當時親日的《國權報》社長鬍恩溥和《振報》社長白逾桓相繼被刺殺。而之前在冀北一帶領導抗日救國軍的孫永勤(河北興隆人)部進入了《塘沽停戰協定》中規定的所謂“非武裝區”的遵化縣一帶活動。歷史上將這兩起事件稱為“河北事件”。

日本華北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等藉機挑起事端,說中國蓄意破壞停戰協定,提出了抗議。得寸進尺的日本人提出了一系列無理要求,其中包括要求更換河北省主席、天津市長等官員,並將省政府駐地移出天津等。

5月底,在天津等日本駐軍來到河北省政府門前示威,同時派出飛機在低空盤旋製造緊張氣氛。在一系列的壓力之下,河北省政府主席于學忠被免職,天津市長張廷鍔被免職,6月1日,河北省政府遷往保定,而河北省主席職務由民政廳長張厚琬(河北南皮人)代理。

酒井隆影視形象

此外,中日雙方也經過了四次交涉、談判後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根據協議規定東北軍和西北軍撤出河北省,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中國政府機構,罷免日本指定的中國政府官員,禁止河北省內的抗日活動等等。

協議的簽署為日軍的進一步活動大開方便之門。也因為這所謂的“河北事件”導致了河北省主席職位的人員變動。

而在此被免職的于學忠在盧溝橋事變後曾擔任過第三集團軍司令等職務,他曾在山東和八路軍合作抗戰。解放戰爭後期,于學忠拒絕了被挾往臺灣的要求,堅持留在大陸,晚年的他還曾在河北省任職。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瑪雅文明為什麼有那多未解之謎,原因竟是一個西班牙殖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