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很多同胞都知道,二戰末期,在美國狠狠地給日本來了兩下之後,彈丸之地的日本終於選擇了投降。在這裡,胖達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如果沒有那時候的中國軍民前赴後繼、艱苦卓絕地戰鬥,僅靠美國人的兩顆原子彈,萬萬不足以使日本天皇下令投降。

好了,言歸正傳,胖達將為大家說一說美國人研製核武器的故事。

曼哈頓號稱世界經濟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行的“曼哈頓計劃”,便是美國政府組織了眾多科研人員開啟的一項宏偉計劃。在專案實施期間,科學家們嘔心瀝血,最終造出了兩枚原子彈,後來又投到了日本的廣島市和長崎市。

之後發生的事情,胖達覺著,咱們的同胞是不會忘記的。

讓我們將時間追溯到1939年9月,德國的閃電戰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並在當時引起了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關注。這其中,就包括德國人在軍備上的一些訊息。

自從1930年以來,德國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研製出一種大規模殺傷性的武器,這就是我們後來熟知的核武器。

當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和弗裡茨·斯特拉斯曼發現核裂變的秘密時,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觸發了警報。核裂變的秘密似乎證實了他們之前的假設,原子彈絕對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一旦讓阿道夫·希特勒政府掌握了這種武器,對於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來說,這必然是一場浩劫。

當我們有了這樣的風險意識之後,我們就不會選擇坐以待斃了,更何況是當時科研實力極為強勁的美國政府呢?注:由於遠離戰火,美國本土相對和平,大批科學家到美國避難,美國積攢到了不少科技人才。

故事的轉折可以追溯到1939年8月,萊奧·西拉德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現鈾元素能夠產生“搞核彈”所需的巨大能量,他們甚至懷疑希特勒可能已經儲備了一部分的鈾元素。

為了敦促美國採取具體措施儲存鈾礦石並啟動核研究計劃的發展,上述兩位科學家起草了著名的“愛因斯坦-希拉德之信”,並寄給了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向他介紹核物理的新發展以及其中的危險。

所謂術業有專攻,最初的時候,美國總統羅斯福對這樣一個大型專案的實用性和必要性產生了疑惑,但兩位重量級科學家的“聯名上奏”還是讓他決定試一試,隨後羅斯福總統親自指派萊曼·布里格斯擔任“鈾專案”諮詢委員會負責人,並要求他儘快給出一份報告。

該委員會的研究報告證實,“鈾可以稱為炸彈的可能性極大,其破壞性可能比現在已知的所有炸彈都大得多”,這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恩里科·費米和萊奧·西拉德之後研究“核反應”鋪平了道路。

“鈾專案”諮詢委員會後來於1941年更名為科學研究與發展辦公室,簡稱OSRD,由該國一些領先的科學家組成,這便是美國核武器研究的開端,兩位科學家的聯袂出演,果然大頭。

1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讓人意想不到的歷史冷知識,你知道幾個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