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明朝從令往後,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朱元璋

最近網上流行一件事,那就是給中國歷史上各個比較著名的朝代用一個字去概括,比如說“霸”秦、“強”漢、“盛”唐、“富”宋,那麼向來硬氣的大明王朝又是何字呢?一個“剛”字足以概括全部。

大明的剛剛在什麼地方?剛在哪怕內憂外患,依舊要先將歐洲侵略者給打出去,屯門之戰、西草灣之戰和料羅灣海戰就是最好的證據,連當時歐洲最強的葡萄牙與荷蘭都戰敗而歸;也剛在建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就立下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的鐵誓!

但歷史是個輪迴,沒有哪個朝代能夠真正長久留存,且雖然明太祖朱元璋武能打天下,文能理朝政,但他的多疑卻是個大毛病,整出了廠衛以及嚴苛的官員制度,給明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當初泰昌帝朱常洛就是因紅丸案而駕崩,天啟帝朱由校因此得以登臨帝位,萬萬沒想到他這還不記教訓,後來天天服用一種名為“靈露飲”的“仙藥”,最終導致全身浮腫而亡。在天啟七年,也就是公元1627年的時候,由於3個兒子全部早夭,因此在臥室中傳位給弟弟朱由檢,這朱由檢就是我們熟悉的崇禎帝大明王朝在擁有全部領土時最後一任皇帝。

朱由檢怎麼說呢,脾氣剛硬,像是老朱家的後代,上位就給奸宦魏忠賢給“咔嚓”辦了,想要一清朝中風氣;但懷舊懷在朱由檢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帝王教育,說白了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除掉了魏忠賢,卻無人來制約東林黨人。

此時的朝堂混亂也沒有能夠挑起大梁之人,更別說他治國無方,且繼承了老朱家多疑、猜忌、弒殺的傳統,一方面使得文官集團膨脹,另一方面又不信任他們,17年間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使得國家人才凋敝。

崇禎帝勤政嗎?勤政,他是真正做到了用功努力,堪稱皇帝中的勞模,但他使勁都是使錯了地兒,還不如嘉靖帝幾十年不上朝。當時朝中也並非沒有大將可用,但袁崇煥死於朱由檢的猜忌,盧象升也卒於陰謀詭計,大明江山再無可用之人,不就被蜂擁而上的內憂外患給瓜分了?

滅亡明朝統治的並非滿清,那個時候皇太極還被攔在山海關外面呢,真正導致明朝江山破碎的罪魁禍首乃是內部的農民起義,其中又以李自成殺入京城最為著名。

李自成本是闖王高迎祥的部下,後來發展成了一支實力強勁的農民部隊,打著出“均田免賦”“平買平賣“的口號,並在1644年正月,於古都長安正式建立大順政權,此後一路向西,3月中旬就攻到了紫禁城。

明朝雖然此時已經日薄西山,但破船尚有三千釘,這一路上的守備軍也足以讓李自成的農民部隊損耗得七七八八,《罪惟錄》就有這麼一句:“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

李自成跟明軍互相消耗,最終得利的是誰?是山海關外虎視眈眈的滿蒙軍隊。李自成雖然沒啥文化,自己就是個泥腿子出身,但好歹當了這麼久的起義領袖,“鶴蚌相爭漁翁得利”還是懂的,於是就寫了封信給崇禎帝,表示自己願意投降,不僅願意俯首臣稱還肯幫忙打清軍,只需要崇禎帝同意3個條件即可。

哪三個條件?“割西北一帶(給李自成),敕命封王;犒賞軍隊百萬;無需聽從詔書,無需覲見。”

正常觀念來看,肯定覺得割地就割地,總比直接亡國強吧?但問題是老朱一家別的沒有,聽話倒是如出一轍,祖訓明明白白擺在那,崇禎帝本身還是個硬骨頭,怎麼可能同意李自成的要求?那是寧願選擇死亡也不肯向李自成妥協。

3月19日,崇禎帝於景山自縊,臨終留下不甘的遺言:“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等3月21日崇禎帝屍身被發現時,眾人還在其衣服上看到遺書一封:“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那句“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是這個無能又剛直的,被趕鴨子上架的皇帝,最後的驕傲與倔強。如果朱由檢曾經接受過帝王教育,或許他真能成為一代中興君主也說不定,可惜沒那麼多如果。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孝宗真專一,一生只娶一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