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作為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騎兵強權,帕提亞帝國在其艱難自立的500多年裡,始終以強悍的馬上部隊迴應著四方勁敵。無論對方是來自歐洲的羅馬軍團,還是從東方世界滲入的塞種騎手,都曾在對陣中有過重大敗局。

但凡事總有例外,向來沒什麼存在感的帕提亞步兵,同樣也有獨當一面的時候。在公元136年的戈狄尼山谷戰役中,他們就被迫直面同樣以騎兵見長的阿蘭遊牧集團。雖然表現差強人意,終究還是艱難的將勝利攥在手中。

引狼入室

主要生活在黑海與裡海北岸的阿蘭集團

起初,阿蘭人只不過是生活在南俄平原到裡海北部的傳統牧民。雖然經常被歐洲觀察者歸為薩爾瑪提亞人分支,卻有相當獨立的習俗特徵和自我認同。當然,他們也和眾多生活在歐亞大草原東上的同行一樣,會搞些定期南下打草谷的小動作。至少到公元 1世紀,這個習慣靠大篷車遷徙的集團,已成功在高加索山脈的北麓佔據優勢。

顯然,險峻的高加索山脈並不容易翻越。除遍佈著陡峭懸崖和深邃峽谷,由高海拔引起的寒冷乾燥氣候,也對習慣於低海拔平原環境的阿蘭騎兵構成巨大阻礙。南方的農耕勢力為阻止其不斷侵襲,已在所有能夠穿行的要道和關隘都部署重兵把守。只要情況正常,就能憑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絕佳地勢,讓南下牧民很難佔得便宜。因此,在將近300年的漫長時間中,阿蘭騎兵對高加索防線的成功突破都屈指可數。但防禦者的內部矛盾,還是為其闖關打開了方便之門。

阿蘭騎兵經常對周遭定居區域進行襲擾

原來,當時的高加索山地小國伊庇利亞與周圍鄰居不睦。其國王法拉斯馬尼斯也因桀驁不馴的做派,幾乎將周圍所有勢力都悉數得罪,就連最強大的羅馬與帕提亞也不例外。為了尋求自保,此君遂與關外的蠻族結成同盟。許諾只要對方南下,就立刻大開關門任其進出。於是,大批阿蘭武士就在公元136年的春季傾巢出動。透過放棄抵抗的伊庇利亞,先後襲擊了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戈狄尼和阿特洛帕特尼。更有小部分騎兵,長驅直入到羅馬帝國境內的卡帕多西亞行省。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阿蘭人第一次發動類似挑戰。早在半個世紀前的公元 72年,他們就曾利用高加索土著和帕提亞王室間的矛盾,透過不防守的關隘南下,對亞美尼亞和米底進行過大規模襲擊。因此,對即將攻擊的區域可謂是輕車熟路,縱橫於行動不便的敵境縱深。沿途自然要不斷燒殺劫掠,擄獲不計其數的戰利品與俘虜,給周遭居民帶去無盡的恐懼和噩夢。

經常靠大篷車實施遷徙的阿蘭牧民

帝國的反擊

羅馬人在卡帕多西亞擊敗阿蘭騎兵

毫無疑問,阿蘭人的大舉入侵勢必引起兩大帝國的激烈反彈。例如在侵襲範圍小的羅馬境內,他們也遭到卡帕多西亞總督阿里安的激烈抵抗。後者立刻做好相應的軍事動員和準備,並在一次酣暢淋漓的防禦反擊戰中重挫來敵。

但受災極重的無疑還是帕提亞帝國。當時的阿薩西王朝,已經因內戰和圖拉真皇帝的東征而分為兩半。但統治者卻不能坐視敵人在自家領土上肆虐,否則就有在民眾面前威風掃地的巨大風險。因此,控制著美索不達米亞和米底的合法君主沃洛吉西斯三世,仍然任命大將阿薩西斯徵召軍隊前往西北部阻擊蠻族。他還一反常態的大量徵召步兵,在人口稠密的巴比倫尼亞組建出20000人的非騎兵部隊。這當然有考慮到騎兵不適合在崎嶇山地作戰,也是因為帝國的許多騎手兵源地還在政敵控制之下。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帕提亞國王還讓屬國阿狄亞貝尼的附庸王拉克巴克特出兵協助,掩護阿薩西斯的遠征軍主力向前推進。

帕提亞帝國境內的各類徵召步兵

最初,帕提亞步兵們的遠征相當順利。他們憑藉著本土作戰的地利和人數優勢,在一系列小型遭遇戰中勝出,擊敗了數支分散行動的小股阿蘭騎兵。一度還嘗試包圍對方主力,讓大批在山區行進的騎兵都手忙腳亂。這就是崎嶇環境對騎馬部隊的固有限制,也給入侵者設定了許太多平原上所沒有的天然障礙。即使帕提亞國王的步兵大都是巴比倫尼亞地區的武裝農夫,依然能在托羅斯山和大不里士山間的層巒疊嶂,實現對強敵的整體壓制。倘若阿蘭人沒有針對性的反制手段,遲早會在這樣不利於自己的環境中被消磨殆盡。

幸運的是,阿蘭首領基佐很快調整策略,反過來讓帕提亞人深陷絕境。他和部眾在被對方步兵追擊的過程中,進入到庫爾德斯坦的小國戈狄尼境內。立刻注意到這裡雖然和高加索山麓一樣山巒起伏,卻比後者擁有更多深邃峽谷。因此,他預先派遣2個分隊去其中的某條山谷出入口處,並故意露出行蹤,嘗試將追擊步兵都引誘到伏擊圈內。指揮官阿薩西斯卻因之前幾次小規模勝利而輕敵冒進,不經偵察就率部踏入蠻族設下的陷阱。等到山谷兩側的的騎兵順勢衝出,所有人都完全被包圍在狹窄谷地。阿薩西斯這才如夢初醒地下令撤退,可惜早已無濟於事。

裝備精良的阿蘭貴族騎兵

此時,只要阿蘭騎兵稍稍加強攻勢,就足以致帕提亞人於死地。但或許是裹挾了太多戰利品,他們的戰意志有明顯減退,所以並沒有要與對手進行硬拼的打算。轉而採取圍而不攻模式,準備等對方飢渴無力再全部一網打盡。這就給包圍圈中的大軍以許多突圍機會。

遺憾的是,那些慘遭伏擊的帕提亞步兵竟比對手更沒有鬥志,讓所有的突圍計劃都無從談起。由於都是來自巴比倫尼亞的農民,他們本身未經受多少軍事訓練,心理素質極更是其脆弱。當意識到自己深陷伏擊圈內無路可逃,就有許多人因驚慌無措如無頭蒼蠅般到處亂竄,完全無視長官的命令排程。隨著包圍時間延長,飢渴和疲憊的折磨又讓觀望者也喪失信心,並因擅自出逃而遭敵人擊斃。僅僅3天時間,阿薩西斯麾下的絕多數步兵就已虛弱不堪,在隨時可能降臨的猛攻中無還手之力。

巴比倫尼亞的徵召部隊 在逆境中毫無鬥志可言

僥倖獲救

位於帕提亞西北部的藩屬 阿狄亞貝尼

危急關頭,還是早先受命掩護同僚的阿狄亞貝尼人及時趕到戰場。他們與缺乏榮譽感的巴比倫炮灰不同,大都是古代亞述帝國的軍事殖民者後裔。即便故國早已成為各方強權的附庸藩屬,還保持著經常訓練和重視武備的優良傳統,戰力與紀律性無疑都遠強於前者。

當時的阿狄亞貝尼國王拉克巴克特,聽說友軍被伏擊的情報後,立即帶精銳衛隊和部眾前去救援。為了節省時間,他們沿途翻山越嶺,專門抄險峻的近道趕路。甚至因攀登山峰時的熟練程度,被譽為“雄鷹盤旋在自己的鷹巢之上”。

阿狄亞貝尼一直堅持著古亞述人的步兵傳統

於是,這支人數少而強悍的精兵就如此傳奇地加入戰鬥,迫使毫無準備的阿蘭騎兵倉促應對。拉克巴克特更是身先士卒,一騎絕塵地衝入谷口守軍當中。隨後跟進的阿狄亞貝尼步兵,也用手持的短矛+圓盾組成結成密集方陣,壓迫那些毫無機動空間的阿蘭騎手。由於是在崎嶇的山谷,遊牧騎兵們的任何戰術都無從施展,只能在毫無優勢的貼身肉搏中同對方進行消耗。

只是因為阿狄亞貝尼人的部隊規模實在太小,所以還無法對寡不敵眾的態勢進行逆轉,就連他們的國王都在一次衝鋒中被對方刺中反殺。但並不熟悉本地情況的阿蘭人,同樣害怕被更多趕來的援軍反包圍,逐漸在戰鬥中露出頹勢。首領基佐為儲存實力,只好無奈的下令提前撤軍。眾多還在山谷中待宰的帕提亞步兵,就這樣被莫名其妙的給釋放出來。

阿蘭騎兵的損失遠小於帕提亞人

顯然,發生在戈狄尼山谷中的伏擊並不是場決定性戰役。帕提亞人以近乎如此狼狽的方式逃出生天,但核心軍力並未遭受到沉重打擊。至於看似落敗的阿蘭人則則失更小,基佐仍有相當強的力量能繼續向南入侵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如果不是沃洛吉西斯三世送上鉅額禮品加以賄賂,以及家鄉所在的頓河平原遭新來勢力威脅,這些北方蠻族絕不會輕易踏上回程。

不過,此戰還是可以在軍事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向後人展示了向來不看重運用步兵的帕提亞人,同樣能在需要的時候組織類似軍隊。同時也說明只要條件合適,哪怕風格迥異的兵種也能在環境刺激下主導角色轉換,成為指揮者的出其不意殺招。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非洲雄獅—衣索比亞抗意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