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誅殺功臣的鍋,劉邦已經背了很多年!

相對來說,比起另一個誅殺功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劉邦的歷史地位和名聲,還是要好很多!

比如偉人曾評價劉邦:“開國帝王裡最厲害的一個”!

劉邦說自己最厲害的就是識人用人,蕭何當內政和後勤部長,張良當總參謀長,韓信當兵團司令,這三個人成就了劉邦的皇帝夢!

劉邦的皇帝夢實現了,其他功臣的夢就要破碎了,當了8年皇帝,劉邦不是在誅殺異姓王,就是在誅殺異姓王的路上!

連他的老鄉燕王盧綰、丞相蕭何、連襟樊噲,也差點殺掉!

而劉邦的豁達大度也不是開玩笑的,諸侯不反,劉邦不殺,殺掉彭越和韓信,是呂后的決定,彭越好歹經過劉邦批准,韓信是呂后先斬後奏,和劉邦沒一毛錢關係!

當年,劉邦和韓信也曾掏心掏肺親如兄弟!

公元前206年4月,劉邦被項羽分到偏僻的巴蜀,一路上不斷有將士逃跑,人心散了部隊不好帶,劉邦很窩火!

這時候韓信橫空出世,一個敢要,一個敢給,韓信也不負眾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功平定了三秦!

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正面死磕項羽主力,韓信先後平定魏、趙、代、燕、齊國,最後對項羽形成合圍!

可以說劉邦一半的江山都是韓信打下的!

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高祖本紀》

功勳卓著的韓信,為何最後被處死了,真的是因為造反嗎?

韓信早年是個命比紙薄、心比天高的有志青年!

但是對於韓信來說,有志向容易,有飯吃難,每天都為了吃飯問題發愁,到處蹭吃蹭喝,受盡他人嘲諷,包括施捨飯糰的漂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淮陰侯列傳》

曾經的苦難,在少年韓信心裡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一定要證明自己!

所以,他母親死的時候,儘管葬禮的錢都沒有,也要選一個開闊的墓穴——等他封侯拜相的時候,可以安排很多人為母親守墓!

所以,韓信在大街上被無賴羞辱,他受得起胯下之辱!

秦末亂世,英雄輩出,韓信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項梁、項羽都沒有重用他,於是韓信投奔了劉邦!

雖然有些波折,韓信總歸是當上了大將軍,無論是還定三秦,還是北洵魏代趙燕,以及攻下齊國,水淹龍且20萬大軍,每一戰韓信都可以封神!

因為長年領兵在外,劉邦和韓信在一起的日子並不多,但是有限的相處,是無限的快樂,韓信和劉邦的合作是愉快的!

楚漢決戰前夕,項羽派武涉說降,韓信沒答應!

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淮陰侯列傳》

韓信不聽武涉的話,也不聽帳下謀士的話,蒯通幾次勸韓信鼎足而立,韓信終不肯背叛劉邦!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倍義乎!”《淮陰侯列傳》

項羽因為兵疲糧盡,和劉邦簽訂了鴻溝之約,劉邦也被項羽打怕了,打累了,想退回關中!

張良、陳平說不行,宜將乘勇追窮寇,結果在固綾又被項羽打敗,所以劉邦幾次召韓信發兵,但是韓信就是不來!

韓信不背叛,不自立,也不聽話,三不政策讓項羽很無奈,也讓劉邦很惱火!

韓信的兵不來,請封的使者來了,要劉邦封他假齊王,氣的劉邦破口大罵,張良趕快踩劉邦的腳提醒他——現在的韓信,得罪不得!

劉邦頓悟:“大丈夫當就當真王,當什麼假王啊”!讓張良帶著齊王印去齊國,封韓信齊王!

同時,劉邦封彭越為梁王,封王使者一到,韓信和彭越立即發兵,四十萬大軍圍項羽十萬人於垓下!

徹底滅了項羽後,劉邦第一件事就是解除韓信的兵權,然後由齊國遷到楚國,

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

劉邦不是第一次幹這事!

韓信滅魏、代後,劉邦派人帶走了韓信的軍隊;

韓信滅趙後,劉邦僅帶著夏侯嬰親自調走了韓信的軍隊!

韓信兩次被架空,咋就不長記性呢?

韓信不懂政治嗎?不是,在南鄭的時候,他給劉邦分析項羽政治上的失策,那叫一個絕!

韓信只會打仗嗎?不是,打下趙國後,他知道李左車是大才,禮賢下士誠信籠絡,用李左車之計不戰而降燕國!

韓信智商、情商並不低,咋就被被劉邦耍的團團轉呢?

韓信被貶成淮陰侯後,和劉邦有過一次對話,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後兵,韓信說最多十萬,劉邦問韓信你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多多益善!

劉邦笑了,看把你能的,怎麼被我抓了?

韓信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最重要的是,今日的榮光折射出往日的卑微,韓信的慾望和狂妄,始終止於感恩!

韓信王楚後,做了幾件事,也許可以勾畫出韓信的性格輪廓:

1、找到送飯的漂母,賜千金;

2、找到南昌亭長、賜百錢;

3、找到讓他鑽褲襠的少年,賜中尉!

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淮陰侯列傳》

韓信那顆感恩的心,是他成敗的羈絆——否則他可以做的更好!

韓信懂政治,但是玩不轉政治——就像張良懂軍事,但帶不了兵打不了仗一樣!

劉邦稱帝以後,大肆搜捕項羽舊部,鍾離昧逃到楚國,韓信不願逮捕鍾離昧,加上出行講排場,有人就告發韓信謀反!

劉邦對部下犯錯很寬容:

周勃、灌嬰說陳平貪汙,劉邦寬恕之;

貫高在柏人縣刺殺他,劉邦寬恕之;

韓信滅齊後,田橫歸附彭越,劉邦封了彭越梁王,田橫逃到海島上,劉邦寬恕之!

劉邦唯獨對謀反零容忍,韓信造反還得了,打又打不過,就用陳平的計策,偽遊雲夢澤,召諸侯朝見時抓了韓信!

韓信非常矛盾,他既怕劉邦,也敬劉邦,收到召令韓信是猶豫的,但是最終對劉邦的感恩,戰勝了對劉邦的戒心,他去了!

我想那時的韓信,一定想起了劉邦拜他當大將軍時,沐浴齋戒具禮的虔誠,想起了劉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的知遇之恩!

更讓韓信難以忘懷的,是窮困潦倒、寄人籬下的不堪回首,是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顛沛流離!

諸侯不反,劉邦不殺!

劉邦不殺,韓信不反!

或者說,只要韓信還是王,就不反!

人心,就是這樣難以琢磨,又不能不琢磨,但是一琢磨,事物就會像你想象的那樣去發展!

劉邦先是解除了韓信的兵權,然後由齊王徙為楚王,第二年又廢王為侯,帶回到洛陽!

軟禁也好,閒置也罷,韓信在洛陽、在長安待了6年,劉邦沒殺他,直到公元前196年陳豨叛亂時,呂后先斬後奏殺了韓信!

聽說韓信死了,司馬遷說劉邦“且喜且憐之”——用詞簡練、表達精準,高度概括了劉邦對韓信的複雜心理——既感恩又忌憚!

關於韓信被殺,我不願意相信是他兩口子唱雙簧,而是呂后的主張,所為無他,為劉邦和韓信保留最後的君臣際遇,保留劉邦“且憐”的那一絲絲溫情!

韓信必須死嗎?

韓信必須死!

劉項決戰前,劉邦不封王,韓信不發兵,這是作死的節奏!

之前劉邦奪他的兵權,劉邦是被項羽逼的,但是奪韓信齊國的兵權,是被韓信自己逼的!

一個不聽話的部下,能力越強,危害越大!

韓信並沒有吸取教訓,因為齊王楚王都是王,直到被人告發謀反,劉邦偽遊雲夢抓了韓信,並帶到洛陽!

淮陰侯的韓信,既無兵也無權,反,只能想當然,陳豨北上任職前,韓信說趙代聚天下精兵,大事可圖,北方有事,願為內應!

陳豨是劉邦非常信賴的猛將,因為趙王張敖羸弱、趙王劉如意太小,代王韓王信投降、代王劉仲逃跑,所以劉邦讓陳豨領北部兵!

講排場是寒門逆襲後的招牌動作,蘇秦、李斯、韓信、陳豨莫不如是,趙國國相發現陳豨廣納門客、隨駕千乘,向劉邦告發陳豨叛亂!

不久,劉太公病逝,劉邦召陳豨入朝,陳豨託病不去,你猜我猜猜來猜去,陳豨真反了!

韓信寫信給彭越,要在長安叛亂遙相呼應,呂后發覺後,和蕭何以雷霆手段處置了韓信,一代戰神從此隕落!

劉邦共封了燕王臧荼、韓王信、梁王彭越、齊(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趙王張耳、燕王盧綰,除了長沙王吳芮善終,張耳死的早,其他異姓王和趙、代國相陳豨,都因為君臣互相猜忌,或被殺,或流亡!

項羽在,他們有共同的敵人,項羽不在,他們成了彼此的敵人,最終是劉邦贏了,如果劉邦輸了呢?

韓信功勞最大,最終也難免一死,他是劉邦集團最亮的那顆星,但是大漢的天空中,劉邦才是最耀眼的星,當劉邦垂垂老矣,光芒日漸暗淡直至黑暗,必然吞噬韓信的光芒!

是啊,劉盈尚小,而且性格仁厚,說好聽的是仁厚,其實就是懦弱,這樣的少皇帝,能駕馭那些如狼似虎的梟雄嗎!

所以劉邦的“喜且憐之”,源於韓信的能力,除了肉體的隕滅,此題無解!

2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征服突尼西亞:哈布斯堡帝國的北非攻略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