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時期,大唐名將高仙芝的威名遠揚西域地區,天寶六年,高仙芝作為安西節度副使,率唐軍征討小勃律國(吉爾吉特、斯卡杜地區),在悍將李嗣業的勇猛攻擊下,大勝小勃律,其國王被俘。在西域地區,高仙芝大殺四方,經常消滅一些小國家或部落,生擒國王或可汗,然後獻給唐玄宗,高仙芝也成為最令西域膽寒的“征服者”。
公元750年,西域的石國因為禮節沒安排好——“無番臣禮”,惹怒了高仙芝,被高仙芝屠城滅國,回朝的路上,唐軍又滅了一個突騎施國,一連串的軍事行動,使得西域的吐蕃及各國的勢頭被大唐壓制,不再對唐朝造成威脅。
石國的國王雖被高仙芝抓了,但王子卻成功逃脫,這位王子一路向西,不斷在西域國家請求援助,最終他生說服了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大食的都城在大馬士革,憑藉強大的實力征服了很多城邦和地區,成為西亞的超級帝國。此時的大食國正想往東方發展,就同意了石國王子的建議,出兵直指大唐安西四鎮(碎葉、龜茲、于闐、疏勒)。
高仙芝接到情報,敵人即將大兵壓境,不能坐以待斃,組織唐軍兩萬步騎精兵,加上附屬國葛邏祿、拔汗那的一萬人馬的部隊,高仙芝與兩位猛將李嗣業和段秀實一起,率領三萬大唐聯軍向西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里,而西邊的大食部隊,由艾布和將軍齊雅德率領著,正在朝東方開進。
兩隻隊伍相向而行,終會相遇,三個月後,兩軍在怛羅斯遭遇。高仙芝的唐軍到達怛羅斯時,這裡已經被大食阿拉伯人所控制,高仙芝一聲令下,唐軍開始圍攻怛羅斯城,此時十餘萬的大食軍也到達怛羅斯城(四萬阿拉伯軍加六萬屬國部隊)。
兩軍在怛邏斯河兩岸列陣,準備對決,高仙芝列排兵佈陣,陌刀兵充當先鋒,弓弩兵、騎兵緊隨其後。大戰爆發,陌刀兵率先衝向敵人陣地,雙方展開殊死搏鬥。
陌刀兵和弓弩兵的衝擊波過去,再由騎兵出擊,高仙芝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殺入敵陣,後面的騎兵蜂擁而上,李嗣業的陌刀揮過去,敵軍抵擋,人馬俱碎,勇猛至極。唐朝騎兵與大食軍隊如兩股龍捲風般,纏繞在一起,驍勇善戰的大唐騎兵憑藉強悍而頑強,佔據上風,戰爭第一天,力斬對手三千人。
接下來的幾天,唐軍繼續擴大戰果,斬殺近兩萬大食兵,當然,大食的阿拉伯騎兵亦相當勇猛,他們手持盾牌,揮舞大馬士革彎刀,與唐軍拼死搏鬥,讓唐軍付出六千人死亡的代價。
戰鬥持續到第五天,唐軍內部發生譁變,葛邏祿部士兵叛變投敵,他們從唐軍陣地後方發起進攻,唐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大食將軍齊雅德抓住機會,正面反攻,唐軍面對這種兇險情況,心理崩潰,繼而兵敗如山倒,被大食軍強勢碾壓,恆羅斯陣地變成殘酷的人間地獄,如巨大的絞肉機,唐軍眼看就要全被吞沒。
唐軍大勢已去,高仙芝下令撤退,收攏殘兵敗將,三萬部隊僅剩幾千人。雖然高仙芝心有不甘,也只能帶著這幾千人回到了龜茲,大食軍取得勝利,但他們深刻領教了唐軍的厲害,所以並不敢繼續追擊,停止了東進。這是阿拉伯大食國與大唐的幾次衝突中唯一取得的勝利,但這場戰爭對雙方的疆域大小都沒有產生變化。
此戰中,被大食俘虜的唐朝士兵和工匠,最終將先進的技術傳入了西亞,有造紙術、火藥和指南針等等,使中國的文明逐漸傳到世界各地。
高仙芝打了敗仗,唐玄宗並沒有怪罪他,封其為右羽林大將軍,一直到“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又被啟用,與封常清一起力戰安祿山叛軍。怎奈叛軍狂飆之勢猛烈,高仙芝不得不從陝州退守潼關,高仙芝與宦官監軍邊令誠有矛盾,邊令誠在唐玄宗那告狀,導致高仙芝和封常清都被朝廷斬殺,一代猛將就此含冤而死。安史之亂爆發,大唐朝堂上下手忙腳亂,自顧不暇,對於中亞地區遼闊的疆域,已經是鞭長莫及,於是逐漸被阿拉伯帝國控制,一直延續要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