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前梭倫時代的雅典

公元前8世紀,雅典步入了奴隸社會,貴族與平民的階級矛盾也日益增長。貴族佔有大量財富,平民則日益貧窮。生活不下去了,只好犧牲自由淪為佃農。有些佃農要把自己收成的六分之一交給地主,他們被叫作「六一漢」。雖說交完錢就能重獲自由,但這只是一句空話。大部人債滾債,只好世代為奴。還有些從事工商業的人,他們賺了些小錢,但是得不到參政權,仍然在被貴族所欺壓。階級之間衝突不斷,局勢劍拔弩張。貴族也制定法律,壓迫平民。官職大多被貴族把持著,平民沒有話語權。

後來,有個叫作基隆的人,他在雅典聲望很高,娶了麥加拉僭主特西阿真尼的女兒。看到雅典鬥爭激烈,便動了做僭主的念頭。不料不得民心,被圍困在衛城上。基隆帶著親信逃離了現場,而他的同夥遭到了雅典人的屠殺。雅典人甚至不管不能在神壇上殺人的規矩,把基隆的同夥殺了個精光。

後來,雅典人開始反思自己長久以來沒有成文法的問題。沒有成文法,貴族作威作福壓迫平民,不少人落草為寇,甚至刺殺貴族,一時間治安極為混亂。雅典司法官德拉古藉機推出了一部法典,算是雅典史上第一部成文法。這部法律弊端實在太多。動輒使用死刑,甚至懶惰都是一條罪名。有人問德拉古為什麼要如此殘忍,他卻答道:

在我看來,輕罪理當處死。更重的罪,我實在找不出比死刑更嚴厲的了,只好也處死了。

這部律法讓更多人鋌而走險:既然殺人和偷東西都要死,為什麼不殺人呢?

難怪有人說,這部律法是用鮮血寫成的。

雅典人的階級矛盾沒有得到緩和,反而更加深重了。

梭倫

而梭倫恰恰出生在這種環境中。他的父親很有錢,但是過於樂善好施,經常接濟窮苦人,借出去的錢也時常收不回來。梭倫繼承家業後,家中財產已經捉襟見肘。於是梭倫決定去海外闖蕩。他經商走遍了各國。40歲時,人到中年的梭倫榮歸故里,他把自己本身被父親搞窮的家產提升到了上流水準,社會地位也大有提升。

然而,梭倫在海外經商時,由於基隆事件,麥加拉和雅典之間也爆發了戰爭。雅典不是麥加拉的對手,只好把重要的貿易中轉站薩拉米斯獻給了特西阿真尼。雅典當局還簽訂了新的法令:凡是敢以書面或口頭提及重燃戰火奪回失地的人,將會受到死刑的處罰。雅典的愛國者雖然不滿,但也無人敢以身試法。

梭倫想要讓當局面對現實,奪回薩拉米斯。但也不想公開違抗法律,白白送了性命。於是他決定裝瘋賣傻。社會對精神病人容忍度更大,就算被抓住了也可以用「瘋瘋癲癲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來逃過制裁。

梭倫在家裡待了幾日,放出風聲說自己瘋掉了。緊接著,他衣冠不整披頭散髮地衝上街去,當眾大聲朗讀自己洋溢著愛國熱情的詩作:「為這可愛的島嶼而戰鬥」!他號召公民為國而戰的行為終於有了結果。在輿論壓力下,雅典當局廢除了反戰法令,兩邦重燃戰火。在雅典成功奪回薩拉米斯後,梭倫也成為了人民心中的英雄。而急於緩和階級矛盾的貴族,也打起了梭倫的主意。

債務,德拉克馬,奴隸

公元前594年,梭倫當選為雅典執政官。在當時的雅典,執政官有提議法案的權力。而且能參選的只有貴族。貴族們推選了梭倫,讓他當選了執政官。這場改革的目標也很明確:緩和平民與貴族間的矛盾。梭倫當選後,決定先對最急迫的債務問題下手。在原來的雅典,不少人還不起錢,只好成為奴隸。於是,梭倫頒佈的第一條法令是:

廢除以往無力償還債務者成為債權人的法律。

梭倫立下這條法律的目的,在於活躍經濟。一方面,之前的法律很打擊普通人借錢創業的熱情。前期投資伴隨著很大的風險,比如農田欠收,貨船沉沒或被劫,原來的貿易伙伴與雅典關係惡化乃至爆發戰爭等等。如果創業失敗,將面臨妻離子散、成為奴隸的下場。只有特別有冒險精神或者本身就有一定資產,就算失敗也能償還債務的人才會去借款創業。這會拉大貧富差距,長期如此會激化矛盾。

接著,梭倫要解決已經成為奴隸的借款人。他知道一筆勾銷債務將會引發債權人的反對,於是他提出了使貨幣貶值的方案。

二次改革:四等公民

公元前591年,梭倫再次當選執政官。在這一年裡,梭倫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也為未來的雅典帝國打下了基礎。這項改革便是劃分社會階層的改革。在全新的分級機制中,全體公民被分成了四個等級,這些等級與出身和名聲無關,唯一與其相關聯的便是財產量。

第一等級是可收穫500鬥小麥或相當價值的其他東西(油,酒之類)的土地所有者,這一級人數很少,相當於鉅富階級。

第二等級(騎士階)是可以收穫300至500鬥小麥的土地所有者。

第三等級(雙牛階)是可以收穫200到300鬥小麥的人。

第四等級(泰特階)則是收成在200鬥以下的公民。

劃分四級公民的主要意義,則在於建立完備的兵役制度。由於古希臘是民兵制,裝備都由參軍者自備,所以根據財產劃分兵種也至關重要。

第一,二等級戰時作為騎兵參戰。

騎兵的馬匹需要花大錢購買並餵養,也需要大片土地用於訓練。所以就由最有錢的人來擔任最花錢的兵種。

第三等級任重灌步兵。第三等級是城邦的中產階級,也是軍隊中的中堅力量。

第四等級任輕步兵和船員。他們只能擔任些比較寒酸的工作:划船或者在盾牆互擠前射兩支箭出去。他們在軍中和在平日生活中,地位都比較低。他們無法成為公務員,只能在公民大會中享有參政權。

四百人會議

阿瑞斯之巖與司法機構

在原本的雅典,司法權掌握在「亞略巴古」手中。「亞略巴古」直譯為「阿瑞斯之巖」,是因為傳說中戰神阿瑞斯曾在此受審。這個名字寓意著法律的絕對權威。法庭成員都是曾經的歷任執政官,所以一直以來被把持在貴族手裡。梭倫為了捍衛平民的權力,又增設了陪審法庭,分化亞略巴古的權力。雅典司法機構種類繁多,除上述兩種外還有審理無生命物的培瑞塔妮烏姆法庭,審理第二次被指控殺人的斐瑞託法庭,殺害非公民的帕拉狄溫法庭…厄菲阿爾特將會對亞略巴古的權力進行一次大削,不過這是後話了。除上述司法改革外,他還廢除了許多不平等的法律,如批評或諷刺貴族不再入刑,也嚴抓嚴打殉葬與厚葬。

梭倫改革緩解了平民與貴族間的矛盾,提升了工商從業者的社會地位。也沉重打擊了貴族寡頭統治,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礎。恩格斯認為這是一場革命,但這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階級之間的政治權利仍然不平等,普通人仍然沒有執掌國家最高權力的機會。這是場不完全的改革。從積極方面講,梭倫穩定了雅典公民團體,也使工商業崛起,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於雅典而言,這是影響深遠的一步。後世的庇西特拉圖,克里斯梯尼的改革,都可以看作對梭倫改革的拓展。梭倫奉行中庸之道,他曾說自己的法律是作為「大盾」,保護兩方,事實上他也這麼做了:改革在提升平民權利時保有了貴族的一部分特權。也算是開了政治妥協的先河。總的來說,梭倫改革雖然提升了平民權利,但並沒有讓雅典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

死亡

後來,梭倫怕遭到反對派刺殺,離開了雅典。他離開雅典後,外甥庇西特拉圖做了僭主。

早在梭倫執政時,就有人勸他做僭主,實行獨裁。梭倫卻嚴辭拒絕了。“僭主是個可愛的位子,可是沒有什麼道路可以安全地從這個位子上走下來。”他也曾多次全副武裝闖入會場,警告人們庇西特拉圖有做僭主的野心,但是沒人聽他的。他還感嘆道:雅典人啊,我比你們中的一部分人聰明,比你們中一部分人勇敢。比那些看不穿庇西特拉圖把戲的人聰明,比看穿了把戲卻保持緘默的人勇敢。

庇西特拉圖寫信給遠在異鄉的梭倫,請他回國為自己效力,被梭倫拒絕了。“是被一個人統治好呢,還是民主好呢?這個問題你想一下吧,庇西特拉圖。”

梭倫死後,人們遵照他的遺願,把他的骨灰灑在了他戰鬥過的薩拉米斯島上。

1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兩個男人的生死對決,誰主天下的生死較量!一一鴻門宴古蹟一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