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400餘字、28張配圖,預計需要16分鐘閱讀時間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軍事界流傳一種觀點:“西方人重技術、中國人重謀略”。這句話咋一看有點道理,實際上卻嚴重低估、弱化了西方軍隊的戰爭欺騙能力。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指出:“由於戰爭是一種敵我雙方互相欺詐的行為,一方為取勝對方,總要千方百計地隱蔽真實企圖,製造出種種假象,互相誘騙,因而使得在戰爭中所獲得的情報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絕大部分是不確實的。”
▲《諜海浮屍》海報
西方人不僅是這麼說的,而且更是這麼做的。在近現代戰爭中,西方軍隊對軍事欺騙手段的運用,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1956年上映的英國電影《諜海浮屍》(The Man Who Never Was),就再現了英國人二戰時一次的出色的軍事欺騙行動:他們把一具流浪漢的屍體,包裝成了現代版的“特洛伊木馬”,把自以為精明的納粹德軍騙得團團轉……堪稱是《孫子兵法》中“死間”的現代翻版。
▲英國流浪漢格林杜爾·邁克爾
故事要從1943年的英國流浪漢格林杜爾·邁克爾說起,他1909年生於威爾士,父母早亡,沒有兄弟姐妹,沒有朋友也沒有結過婚。窮困潦倒的他,在1943年誤食鼠藥,腹如刀絞之下,撲入海水中溺亡。屍體被撈起之後,他的腹腔中全是水。
格林杜爾·邁克爾活著的時候默默無聞,他本人生前也沒幻想過改變世界。然而,造化弄人的是,他死了以後,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載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想不到就對了!英國情報界需要的就是這種不會開口的溺亡者。當流浪漢格林杜爾·邁克爾的資訊報到英國海軍情報處以後,英國的情報官員們如獲至寶:終於等到你、幸好沒放棄!
怎麼肥事?英國的情報官員轉行開黑店、賣人肉包子了?
淡定!兵行詭道、兵不厭詐。英國佬是想用這具不會說話的屍體做個局,給大西洋彼岸的納粹德國下個套。
北非戰役後,佔領西西里打通盟軍的地中海通道開闢第二戰場,迫在眉睫。用丘吉爾的話說是,傻瓜都知道,盟軍的下一個目標是西西里。為了替西西里登陸打掩護,英國人不得不絞盡腦汁地思考掩護之策。
▲西西里島位於亞平寧半島南端、地中海中央的位置,戰略地位十分十分重要
1943年初,盟軍情報部門制定了戰略欺騙構想。目的是讓德國方面產生誤判:西西里的登陸行動只是掩蓋盟軍登陸撒丁島和希臘的煙幕。
▲策劃“肉餡行動”的英國當事人全家福
這個欺騙計劃的最初代號是“特洛伊木馬”,最後改為“肉餡”。由著名的英國軍情五處和海軍情報處聯手進行,倫敦監督處負責總協調和執行,由蒙太古中校和孟德利中尉具體負責。
如何將假情報不漏聲色的送給德國人成了首要問題。進過一系列的的對比與構思,最終確定了行動方案:將一具屍體偽裝成攜帶機密情報、在西班牙近海飛機失事的英國軍官,透過攜帶的假情報誘騙納粹德國及領導人希特勒,使他們相信:盟軍進攻方向不在西西里,進而把駐守該島的德軍精銳調往撒丁島和希臘,以最大限度的減少盟軍的傷亡。
▲蒙太古中校(右)
計劃是有了,但首先得找到一具年齡合適、符合溺亡特徵的男性屍體。為了令屍體能夠騙過西班牙方面的驗屍官,執行任務的蒙太古中校特意諮詢了病理學家斯皮爾斯伯裡爵士。獲得醫學專家的一系列建議後,蒙太古開始瘋狂地尋找符合欺騙特徵的屍體。
▲被選定的“馬丁少校”,本尊是流浪漢格林杜爾·邁克爾
▲電影中的“馬丁少校”
北倫敦的驗屍官伯切斯幫忙尋找到了流浪漢邁克爾的屍體:這具屍體不僅無人認領,在海水中浸泡了幾天,體內微量的毒物很難被檢出。
英國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流浪漢改頭換面、大變活人,包裝成攜帶情報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少校。英國人還給他起了個爛大街的英國名字:“威廉·馬丁”↓ :
▲韓國整容是東亞四大邪術?英國人孟德利(右)表示:思密達弱爆了
接下來就是偽造身份,為了瞞天過海,騙過嚴謹的德國人,英國方面偽造了一整套的檔案材料,包括出身證明、家庭住址等一系列資訊。
為了使這位“馬丁少校”看起來更真實,工作證件與私人物品也一應俱全,包括軍官證和出入聯合作戰司令部的通行證,連上面的照片,也是由軍情5處裡、長相酷似流浪漢的英軍裡德上尉提供的(大活人拍死人照片哦,夭壽啊)。為了以假亂真,英國人把造假細節落實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比如,專門為屍體找來一條高階的羊毛內褲,實際上該內褲屬於已故的牛津大學新學院院長費希爾。
個人物品方面則有戀人的照片、情書,訂購結婚戒指的付款通知書、銀行開具的透支警告單,甚至和未婚妻一起欣賞莎翁名劇的戲票票根,以及一些日常生活需要的雜七雜八的小物品。
▲“馬丁少校”的未婚妻,本尊是英國軍情五處的職員Nancy Jean Leslie
▲電影中的“馬丁少校”未婚妻(左),和Nancy Jean Leslie還真有點神似
為了防止德國人查證,所有的私人物品都經得起推敲:英國人真的找了一位女士扮演“馬丁”的未婚妻,所以照片也是真的。
為了把新的證件和情書“做舊”,蒙太古和孟德利使盡了渾身解數,一個把證件在褲子上磨舊,一個把情書裝在自己口袋裡放了一段時間,讓它看起來像是貼身儲存的樣子。除此之外,訂購結婚戒指的付款通知書,是由毗鄰原德國大使館的阿斯普雷珠寶店開具的,透支警告單來自於勞倫德銀行,戲票票根則是倫敦威爾士劇院的……
總之,除了身份是假的以外,其餘的看起來都是真實的。
▲“馬丁少校”的證件
最為關鍵的是“馬丁少校”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裡面有2封密信。一封是英國副總參謀長奈伊上將寫給北非英軍司令亞歷山大上將的私人信件,從細節中透露出盟軍即將登陸希臘的資訊。
▲亞歷山大上將親自出馬,給德國佬做局
另一封則是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將軍寫給地中海艦隊司令坎寧安上將的,介紹了“馬丁”的傑出才華,並希望在任務結束後能讓他立即回到原來的崗位。與另一封信不同,這封信沒有透露登陸的具體地點,卻寫道希望“馬丁”少校回來的時候,可以帶些作為土特產的沙丁魚罐頭。眾所周知,沙丁魚是撒丁島的特產。如此明顯的暗示,相信德國可以推匯出英國方面希望他們知道的內容。
當然,為了測試西班牙或者德國方面是否開啟過信封,英國人還在信內放置了一條黑色睫毛。
▲蒙巴頓的軍事才能褒貶不一,出身豪門卻是真實的
“馬丁少校”這個藏著假情報劇毒的“肉餡”準備完畢後,蒙太古中校將密封在圓形鋼罐的屍體交給艇長,由英國潛艇“六翼天使”號送出。
▲投放“馬丁少校”的劇照
▲英國潛艇“六翼天使”的艇員
1943年4月19日,“六翼天使”潛艇出航;4月30日凌晨,潛艇在西班牙維瓦爾港外悄悄浮出水面,鋼罐被艇長和其他幾名軍官抬上甲板,在做了相關處理後,“馬丁少校”的屍體被放入水中。潛艇在完成任務後迅速返航,屍體很快在潮汐的作用下,被衝上海灘。
▲西班牙領導人弗朗哥,既是法西斯分子,又是英德之間保持中立的騎牆派,他也不會想到,西班牙竟成為幫助英國人傳遞假情報的快遞員
天亮後,中立國西班牙方面發現了屍體。根據隨身物品和證件,認為是英國方面的一名秘密信使,因飛機失事而溺亡。之後,西班牙方面通知了英國大使館,毫不知情的英國大使在接到相關指令後,要求西班牙方面儘快交還屍體和相關物品。
▲西班牙人發現了“馬丁少校”的屍體(劇照)
另一邊,西班牙也通知了德國在西班牙的情報人員。在屍體和物品交還英國之前,德國情報人員將相關的檔案全部拍了照。
▲電影中,“馬丁少校”的女友接到訊息後的表情,人生全靠演技啊
英國方面在之後更是把戲做了個全:大使館抗議了西班牙人的拖延時間;倫敦方面公佈的陣亡者名單也記錄了“威廉·馬丁”的名字;大使館在西班牙安葬了“少校”,葬禮的程式和規格完全符合要求,還非常貼心的給少校的未婚妻寫了一封安慰信。“未婚妻”也專門從英國寄來了花圈。一切演得就像真的一樣。
▲“馬丁少校”之墓
5月11日,英國副領事哈賽登收到了西班牙退回的檔案包,並用外交郵袋將其寄回了倫敦。英國情報部門對信紙進行了核驗檢查,發現了信紙的纖維損壞,這說明了它曾被摺疊不止一次。另一個重要證據是,原先放在信封內的睫毛不見了。根據這兩條可以推斷:信紙肯定被取出過。
做戲就要做全套。為了打消德國人對竊密行動走漏風聲的擔憂,倫敦又向哈塞登傳送了一份容易被破解的電報。在電報中,英方表示信件已經被檢查過了,並未發現被開啟過的痕跡。哈塞登又將這個訊息洩露給了同情納粹的西班牙官員。
英國人做的局看似天衣無縫,德國會不會上當呢?5月14日,英國政府在布萊切利園的密碼部門截獲了一條德軍內部的通話,證明了德國已經獲得了“馬丁少校”隨身攜帶的情報。德軍通話內容大致是,警告盟軍會對巴爾幹半島進行攻擊。這個證明德國人上鉤的訊息,很快轉達給了當時身在美國的丘吉爾。
▲1943年德黑蘭會議上的丘吉爾(右)
為了加強“馬丁少校”存在的假象,蒙塔古在同年6月4日的《泰晤士報》上刊登的陣亡名單中加入了馬丁的名字。無巧不成書的是,同日發行的報紙中的確有兩位因飛機失事而遇難的英軍軍官的訃告。在德國人看來,這就間接佐證了“馬丁少校”飛機失事的真實性,也增加了屍體攜帶情報的真實度。
德國情報部門在分析了相關檔案後,確認這是真實的。德國情報人員據此認定:英美盟軍正在準備的西西里登陸只不過是煙幕,真正的攻擊目標是撒丁島和希臘。發明狼群戰術的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茨,也認可了這一結論。
吞下“馬丁少校”這塊劇毒肉餡的德軍決策層,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大腦宕機。5月,希特勒下達作戰訓令,開始調整德軍的作戰部署,大量德軍精銳被調往撒丁島和希臘,並在法國南部部署了第11空降軍作為預備隊。大名鼎鼎的隆美爾元帥,被調往希臘組建新的集團軍群指揮機關。駐守西西里的德國裝甲部隊也被調往科西嘉。
▲“沙漠之狐”隆美爾被調離
“馬丁少校”這個西貝貨當然是假的,但他對德國人的欺騙,卻是相當真實的。1943年7月9日,盟軍開始了進攻西西里島的登陸行動。英國情報部門截獲的訊號顯示,在英美軍隊向西西里島發起進攻之前,甚至還有21架德軍軍機從西西里調往撒丁島。甚至在盟軍開始攻擊後,希特勒還堅信盟軍會馬上進攻巴爾幹。當德軍指揮部意識到上當受騙後,局勢已經不可挽回了。
▲英軍登陸西西里島
在攻佔西西里島的軍事行動中,英國陸軍原本預測作戰第一週會達到10000人左右的傷亡,結果實際傷亡人數只有這個數字的1/7。海軍方面則只損失了12艘艦艇,而原本估測的戰損是300艘。總體上,盟軍只花了38天就完成了預計90天才能結束的戰鬥。
▲上了大當的元首能怎麼辦?只能是大發雷霆、“我到河北省來”!
在西西里島戰役結束後,英國人對“馬丁少校”的秘密一直守口如瓶。直到1950年,曾任英國內閣大臣的庫珀創作了間諜小說《心碎行動》(Operation Heartbreak)。書中的一個情節,和肉餡行動類似,就是利用帶有假檔案的屍體誘騙德軍。之後,英國情報部門決定將行動公諸於眾。直到此時,這個出色的戰略欺騙計劃終於真相大白。
1953年,策劃“肉餡行動”的當事人蒙太古,寫出了《諜海浮屍》一書(The Man Who Never Was),成為當時的暢銷書,賣出了200萬本,後來在1956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此時二戰早已結束,歷史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完)
撰稿:瘋子李
排版:雲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