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
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將飛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治都於秦邑(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號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
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秦穆公時稱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戰國初,經過百年的衰落期,魏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孝公時,任用商鞅變法,富國強兵,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兼併巴國和蜀國。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前207年,面對農民起義的大潮,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亡。
秦國社會經濟仍以農業為主。春秋時代晚期,出現了鑄鐵農具。戰國時代,修建了鄭國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進一步促使農業生產發展。手工業以冶銅和製陶最為發達。
以下所列為秦統一全國之後的部分人物(春秋戰國時期其他人物已列在之前的文章中)
(1)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政。一稱趙政。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莊襄王之子。
年十三即位,相國呂不韋專權,宦者嫪毐用事。秦王政九年(前238)親政後,平定嫪毐叛亂,放逐呂不韋。好韓非之學,信用李斯、尉繚等客卿,派王翦等率兵進攻六國。自十七年(前230)開始,先後滅韓、趙、魏、燕、楚、齊,至二十六年(前221)完成統一大業,結束長期紛爭割據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
自稱始皇帝,組成以丞相為首的官僚機構,主要官吏皆由皇帝直接任免。廢分封,推行郡縣制。統一法令、度量衡、貨幣及文字,拆除戰國時各諸侯國相鄰地區之壁壘,以首都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東北)為中心修築通往各地之馳道和直道。派蒙恬率兵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以南),連線戰國時北方各國邊城,築成長達五千餘里的長城。又南定百越,戍五嶺,鑿靈渠(在今廣西興安境內),溝通湘水和灕水,便利中原與嶺南間的交通運輸。使“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的廣大地區,都置於秦朝版圖之內。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於鞏固國家統一和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
為加強統治,採用陰陽五行學說,宣揚秦為水德,色尚黑,數以六為紀,嚴刑苛法。銷燬民間武器,焚燒秦紀以外的史書及民間所藏儒家經典、諸子書籍,規定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一次坑殺對其不滿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餘名。窮侈極欲,大興土木,修建規模宏大的宮殿陵墓。妄圖成仙,派人入海求不死之藥。又連年用兵,死者不可勝數。加重賦稅,濫徵徭役,使人民痛苦不堪。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在第五次巡行途中死於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西北)。不久,即爆發農民大起義。
(2)秦二世(前230—前207)秦代第二代皇帝。名胡亥,秦始皇少子。
秦始皇死後,與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合謀篡改遺詔,賜兄公子扶蘇死,自襲帝位,稱二世皇帝。葬始皇於驪山陵墓,逼令後宮無子者皆從死,又將全部築墓工匠活埋於墓內。復作阿房宮,徵材士五萬人屯衛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當食者多,致使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谷。信用趙高,更為法律,誅戮大臣宗室。
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率眾於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劉村集)揭竿起義。二世從李斯議,厲行“督責”,更加驕橫殘暴,聽信趙高讒言,先後處死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秦二世三年八月,劉邦率起義軍進入關中,二世責讓趙高,為高使其婿閻樂率兵圍宮,逼令自殺於望夷宮中。
(3)呂不韋(?-前235)戰國末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原為陽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
在趙都邯鄲結識秦國人質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認為“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入秦說華陽夫人,使異人歸秦,立為太子。子楚即位為莊襄王后,任相國,受封為文信侯。門客三千,家僮萬人。莊襄王卒,秦王政年幼即位,他繼為相國,主持國政,尊為“仲父”。聚門客編《呂氏春秋》,匯合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稱雜家。秦王政親政後,因嫪毐獲罪牽連免職,出居封地河南(今河南洛陽),不久流放蜀郡,憂懼自殺。
(3)李斯(?-前208)戰國末年楚上蔡 (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少為郡吏,曾從荀卿學。戰國末年入秦,初為秦相呂不韋舍人,任為郎。旋任長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時,上書力諫客不可逐,為秦王採納。又為秦並六國謀劃,建議先攻取韓國,再逐一消滅各諸侯國,完成統一大業。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統一全國後,以廷尉奉命與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共議帝號。後任丞相,多次隨始皇巡行。反對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議,主張禁私學、廢《詩》、《書》、六國史記及“百家語”。又以小篆為標準,整理文字,作《倉頡篇》以為範文。始皇帝死後,從趙高言,與之矯詔迫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帝。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勸二世更為法律,行“督責之術”,加強君權。後被趙高誣為謀反,具五刑,腰斬於咸陽市,夷三族。
(4)趙高(?-前207)秦人。先世為趙國貴族,因父母有罪,沒入秦宮,兄弟數人皆生於隱宮。
後為宦者,任賤役。以通於獄法,舉為中車府令,私自授公子胡亥決獄。曾犯罪被蒙毅據法判以死刑,秦王政(即秦始皇)赦之。後兼行符璽令事。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隨始皇帝東巡。始皇死於沙丘後,他嗾使胡亥與丞相李斯通謀,詐為受詔立胡亥為太子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胡亥旋即位稱世皇帝。高自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教世更為法律,誅戮宗室大臣。
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起義後,為進一步擅權,又誣害丞相李斯等人,自為中丞相,封武安侯。陰謀作亂,恐群臣不聽,乃於朝會時指鹿為馬,凡不阿從者皆藉故誅除之。二世三年,劉邦率起義軍攻入武關,他以此為二世指責,遂乘二世齋於望夷宮時,指使其婿閻樂率兵圍宮,逼令二世自殺,更立公子嬰。旋為子嬰所命宦者韓談誅殺,夷三族。作有《爰歷篇》。今佚。
(5)王翦戰國末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少好軍事。事秦王政。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與桓齮楊端和率兵攻趙,取九城。十八年,復攻趙。次年,拔趙,趙王降。二十年,攻燕,燕王喜走遼東,拔薊城(今北京西南)。二十三年,率軍六十萬攻楚,大破楚軍殺其將項燕,乘勝略定楚地城邑。歲餘,虜楚王負芻,楚亡。又南征百越之君。其子賁、孫離皆為秦將軍。
(6)蒙恬(?-前210)秦人。先世為戰國時齊人,祖父蒙驁自齊至秦事昭王,後世代為秦將。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任將軍,破齊,拜內史。秦統一後,率兵三十萬北逐匈奴,收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以南),主持修築長城。駐兵上郡十餘年,匈奴不敢進擾,深受秦始皇尊寵。三十七年秦始皇病死沙丘後,公子胡亥與中車府令趙高、丞相李斯篡改遺詔,被賜死,乃自殺。世傳曾以兔毛改良毛筆。
(7)扶蘇(?-前210)秦始皇長子。
秦統一六國後(一說在始皇坑儒後),奉命至上郡監蒙恬軍。數上書諫議時政。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坑儒時曾力加勸阻,認為天下初定,不宜對諸生施以重法,以此觸怒始皇。三十七年,始皇臨終前,為璽書召其至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中車府令趙高、丞相李斯與始皇少子胡亥合謀篡改遺詔,賜其死。旋自殺於上郡軍中。
(8)李冰戰國時人。秦孝文王(一說秦昭王)時任蜀郡守。知天文地理。在岷江中鑿離堆,闢沫水之害,壅江作堋,分岷江為內外二江。此渠可行舟船,放梓柏竹排,又可灌溉稻田,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旱澇不憂,天下謂之天府。此工程即今之都江堰(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
(9)陳勝(?-前208)秦末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告成鎮)人,字涉。秦末農民大起義領袖。
少時為人傭耕,有大志。二世元年(前209)七月,被征戍漁陽(治今北京市密雲西南),為屯長。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劉村集)遇雨失期,依律當斬,遂與吳廣共率戌卒九百人起義,自為將軍。起義軍迅速發展至數萬人。攻下陳(治今河南淮陽)後,被推舉為王,號“張楚”。旋分兵攻趙、魏地,派周文率主力進兵關中,各地聞風響應。
稱王后,妄殺故人,苛察臣屬,使諸將士離心。旋因周文戰敗,秦將章邯圍陳,遂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為御者莊賈殺害。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曾謂:“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10)吳廣(?-前208)秦末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叔。二世元年(前209)被徵屯戍漁陽(治今北京密雲西南),為屯長。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劉村集),遇雨失期,依法當斬,遂與陳勝共率九百名戍卒起義。為都尉。攻佔陳(治今河南淮陽)後,陳勝稱王,號“張楚”。起義軍發展至數萬人,全國各地聞風響應。廣為假王,率諸將西征,擊滎陽,久攻不克。因周文進兵關中失敗,起義形勢逆轉,秦將章邯乘勝逼進,遂為部將田臧所殺。
(11)項羽(前232—前202)即項籍。西楚霸王。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名籍,字羽。戰國末年楚國名將項燕之後。從叔父項梁居吳(今江蘇蘇州)。
少時學書、劍皆無所成,然胸懷反秦大志。秦始皇東遊會稽過錢塘江時,與項梁往觀,聲言:“彼可取而代也。”二世元年(前209)九月,隨梁起兵會稽(治今江蘇蘇州),響應陳勝、吳廣起義。陳勝犧牲後,又領導反秦武裝主力,擁立楚懷王孫心為楚懷王。秦將章邯擊趙時,奉懷王之命,以次將隨上將軍宋義率軍救趙,因義行至安陽後按兵不動,遂於帳中斬之。旋進兵救鉅鹿,破釜沉舟,與秦軍決戰,大敗秦軍主力。隨後招降章邯,坑殺秦卒二十萬,進軍關中。時劉邦已先據咸陽,謀臣范增力勸其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不聽,與劉邦暫時達成和解。遂引兵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擄掠貨寶。
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諸侯,以劉邦為漢王。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不久,田榮、陳餘於齊、趙等地舉兵反楚,劉邦乘機還定三秦,進逼西楚。楚漢之戰隨之爆發,歷時近五年。戰爭前期,他雖取得勝利,但因分封諸侯,內部矛盾重重,加以戰略決策失宜,軍事形勢日益不利。前202年十月,終被圍困垓下(今河南鹿邑東,一說安徽靈璧南)。夜聞楚歌四起,以為漢軍已得楚地,遂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
(12)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鄛(鄛或作巢,今安徽桐城南)人。
隨項梁舉兵反秦,勸說梁立楚國貴族後裔以為號召。後為末將,隨宋義、項羽救趙。被羽尊為“亞父”,封歷陽侯。劉邦、項羽相繼入關後,力促項羽殺劉邦,以奪取統治權。旋與羽謀議封劉邦為漢王,以削奪其勢。公元前204年楚漢相持於滎陽時,復勸項羽勿許劉邦請和,急攻滎陽以滅漢。後因劉邦施反間計而為羽所疑,被削職奪權,遂忿而請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卒。
(13)項梁(?-前208)秦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項燕子。項氏為楚國貴族,世代為將。
秦統一後,與侄項羽避仇於吳中,陰以兵法訓練賓客、子弟。二世元年(前209)九月,與項羽殺會稽假守殷通起兵反秦,響應陳勝、吳廣起義,有精兵八千人,自稱會稽守。旋受陳勝部將召平委任,為張楚政權上柱國。乃率部渡江、淮,先後收編陳嬰、黥布、蒲將軍等,兵至六七萬人。次年,得悉陳勝犧牲,遂擁立楚懷王心,,自號武信君。率兵破東阿(今山東東阿西南),至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再破秦軍。命項羽、劉邦等軍攻陷城陽(今山東鄄城東南),斬三川守李由。後因輕敵,為秦將章邯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