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有網友問,在戰國初期,齊國作為大國強國,為什麼沒有統一天下,原本較弱的秦國卻最終滅了六國,實現了天下一統?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具體來看進入戰國時期,田氏代齊之後,新的田氏齊國的歷任國君都是怎麼治理齊國和看待天下大勢,以及怎麼處理天下大事的。然後再看秦國自秦獻公歸國後,秦國曆任國君是怎麼治理國家和處理天下大事的。

齊威王形象圖

首先,齊威王任用鄒忌進行改革的措施與功效。

齊威王、任用鄒忌,韓昭侯起用申不害,秦孝公任用衛鞅進行改革或變法幾乎都是在同一時期開始的。我們翻閱史書,雖然知道鄒忌在齊國推行的是法家的改革政策,但是我們卻很難看到系統性的改革內容。根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的相關內容歸納起來大致有這麼三條改革執政措施:

1)對於國君,“請謹毋離前”,“請謹事左右”;

2)對於民眾,“請自附於萬民”;

3)對於臣下,“請謹擇君子,毋雜小人其間”,“請謹修法律而督奸吏”。

也就是說,鄒忌在接受淳于髡的建議後,表示自己將做到三點:

一是在侍奉國君時小心謹慎,不犯過失;對待國君身邊的人小心謹慎,處理好與他們的關係;

二是在對待民眾方面,自己將黏附於萬民百姓之中;

三是在任用人才方面,將謹慎地選拔君子,不讓小人混入在朝的君子之中;修明法令,督察奸吏。

經過齊威王和鄒忌推行的政治改革,接受臣下意見,注意選拔人才,除去不稱職的奸吏,獎勵得力的將領和官員,其目的是在鞏固統治秩序的同時,謀求國家的富強,這自然也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而經過一番改革,齊國在政治、經濟上都有了新氣象。

其次,齊國的改革是不徹底的,也是不繫統的。

齊國的改革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但是這種上升勢頭並沒有維持太久。

一是,齊威王后期,鄒忌為了自身利益,在其執政後期,逼走了名將田忌和軍事家孫臏;

二是,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及其父親田嬰自私自利,為了個人利益,不惜損害齊國的國家利益。齊宣王和齊湣王時期多年執政,並不能從強大齊國國力角度做事,並實行遠攻近交的策略,連年對外用兵,使得齊國的國力日漸衰弱;

三是,齊宣王時期趁燕國內亂,侵佔燕國,致使齊燕交惡,為後來的五國伐齊埋下禍根。燕昭王即位後一心復仇,以蘇秦為臥底,並最終在齊湣王田地執政時期,聯合韓、趙、魏、秦等國攻打齊國,致使齊國幾乎一度亡國。齊湣王由於狂妄自大,不能認清國際形勢,也最終身死於楚人之手;

四是,齊王田法章和齊王田建即位後,奉行不問他國世事的策略,齊國逐步被孤立於其他東方五國之外。齊國日益衰弱。

影視劇《大秦帝國》中的秦獻公形象

第三,秦國自秦簡公開始逐步進行改革變法,秦獻公和秦孝公時代,改革變法的力度日益增大,且更加系統化,全面化,秦國日益強大起來。

秦簡公七年(公元前408年),秦國實行“初租禾”開始承認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畝納稅,稅率大約為產量的十分之一。這一政策的實行,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發展,也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過程。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繼位。次年,將都城從雍地遷到櫟(yuè)陽(今陝西高陵)。後又實行“初行為市”、“為戶籍相伍”等改革,還廢除了人殉等陋習。這些政策、措施的實行,既適應了秦國的社會經濟的狀況,及其發展要求,也適應了加強政治統治的需要。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繼位,立志變法圖強,“下令國中求賢者”。秦孝公在求賢令中,說明從秦厲共公到秦出子時期,“國家內憂,未遑外事”,致被魏國奪去河西之地;到秦獻公即位,“徙治櫟陽,且欲東伐”;為了完成“先君之意”,徵求“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史記•秦本紀》)。商鞅就在此時進入秦國。

從公元前359年到公元前356年,秦國經過了三年的變法準備,到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 為左庶長,實行第一次變法。

變法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頒佈法律,制定連坐法,輕罪重罰;

2)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

4)焚燒儒家經典,禁止遊宦之民。

為了改革,秦獻公將都城從雍城遷到了櫟陽

秦國由於變法的初步成功,在對外戰爭中更是不斷取得勝利。公元前352年,商鞅因功由左庶長升為大良造,相當於中原各國的相國兼將軍的官職。

公元前350年,商鞅進行第二次變法。這次變法是進一步從經濟和政治上進行改革,目的在於進一步謀求富國強兵。變法內容主要有以下六點:

1)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

2)普遍推行縣制,設定縣一級官僚機構。

3)遷都咸陽,修建宮殿。

4)統一度量衡制,頒佈度量衡的標準器。

5)開始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

6)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商鞅在變法過程中,吸取了李悝、吳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國實行變法的經驗,結合秦國的具體情況,對法家政策作了進一步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而秦孝公之後的歷任國君都堅定不移地執行並完善了商鞅的變法內容,直至秦朝滅亡。

此外,在地理條件上,秦國要優越於齊國。秦國處於四塞之地,在戰略上相對來說是易守難攻, 而東邊的函谷關是扼守東西方通道的關鍵隘口。齊國在地理條件上則要差很多,它的北西南都處於四戰之地,東邊又瀕臨大海,毫無戰略優勢可言。這一點在後來的“五國伐齊”的戰爭中表現得尤其突出。

由此可見,齊國相對於秦國而言,衰敗是一種必然。無論是兩國在變法內容上,還是在兩國的君主個人治國的修為上,都是不同日而語,相提並論的。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淚痕春雨漫評春秋戰國(十)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秦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