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程序中,大家最推崇的是哪個朝代?也許很多人會說漢朝、唐朝,然而在儒家心目中三皇五帝時期才是中華民族最好的時代,因為他們實行"禪讓制",類似現在的民主制,有德才者居之,這也許是政治最好的體制。

《史記五帝紀》載:"堯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覺得自己的兒子丹朱沒有能力治理天下,他不願看到天下人受苦於是選擇讓自己兒子一人受苦而禪位給有德才的舜。

《史記夏本紀》載:"禹辭避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遂居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姓姒氏。"舜也覺得自己的兒子商均沒有能力治理天下便把天子位禪讓給有德才的禹,禹固辭不受跑了,可天下諸侯都跟著去禹走,禹不得已接了天子位。

這就是儒家所說的禪讓,而堯對丹朱的"不慈"、舜對父母的"不孝"則儒家宣揚為大公無私的精神,也許這樣的時代確實讓人嚮往,但是世上真的有這樣的世外桃源嗎?眾所周知,秦始皇曾燒掉了大部分先秦典籍,而流傳下來的則是經過統治者篩選、篡改過的,不過有兩本書倖免於難,一本是被認為是神話的《山海經》,另一本則是西晉時出土的埋在魏國古墓中的竹簡《竹書紀年》,它們是變動最少最能還原當時情況的原始材料。

《山海經海內西經》載:"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為什麼要稱呼丹朱為"帝"呢?而《竹書紀年》不僅說"后稷放帝朱于丹水",甚至一針見血指出:"舜篡堯位,立丹朱城,俄又奪之"、"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結合這上述這些資訊可知:堯曾傳位給兒子丹朱,所以他被稱為"帝",而舜推翻了丹朱的政權,並以"德衰"為由將堯囚禁平陽,不久又囚禁了丹朱,使他們父子不得相見,至今河南濮州還有偃朱城,那便是"偃塞丹朱"的處所。

雖然《山海經》《竹書紀年》沒有記載舜傳位給禹的實情,但是根據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原理我們再來看看《史記》記載的另一種可能情況:禹收買了天下諸侯故意孤立舜的兒子商均,以變相的方式讓舜不得不禪位給他。

《史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舜……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舜登基的時候61歲,登基後39年即100歲的時候南巡,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個100歲的老人千里迢迢到當時的蠻荒之地、蟲蛇瘴癘的南方巡狩?流放,只有流放才能對這一反常的現象進行解釋。

這也許就是堯舜禹禪位的事實真相,其實後世之人都對禪讓的真實性提出過質疑,如李白《遠別離》詩:"或言堯幽囚,舜野死",清人王琦為李白這首詩作注時補充道:"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今見有囚堯城。"說明到了清代,還有囚堯城這個地名。"東周韓非子曾在《說難》中毫不客氣地說道:"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直接剝下了禪讓制的虛假面具。

那麼既然事實如此,儒家為什麼要欲蓋彌彰,將這個謊言不停地撒下去?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要建立一個有"仁義禮智信"崇高的理想社會,而"禪讓制"則是他們的最高理想,為了達到這種理想境界需要樹立典型需要依託聖人,所以他們"為尊者諱,為聖者隱",隱瞞了他們乾的壞事,公然的篡改歷史,這也導致了中國2000年來幾乎沒有一部信史。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悠久是財富也是負擔,秦國根基淺薄變法阻力小,成就商鞅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