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開始,一直到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前後28年間,明朝朝廷委派鄭和先後七次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之後,明朝朝廷突然停止了對上述地區海域的遠航行動。

從公元1497年開始,至公元1503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委派達·伽馬,先後兩次遠航印度探險。航程遍及非洲東、西海岸及印度洋。之後,達·伽馬的探險大大地激發了葡萄牙及以後的其他歐洲國家遠航海洋的探險開拓行動。

同樣的遠航,同樣的活動在印度洋,為什麼明朝朝廷突然放棄了遠洋行動?彷彿打開了窗戶的巨人,看了一眼世界之後又轉過了身軀。而葡萄牙卻趨之若鶩,為歐洲人踹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下彼時的大明和葡萄牙的情況,以及鄭和和達·伽馬的遠航的收穫。

富裕的大明帝國VS貧窮的葡萄牙王國

公元十五世紀的大明在經歷了元朝末年的戰亂後,已經恢復了元氣,農業和手工業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國庫充裕,社會富足,政治穩定,並且正處於構建以大明為中心的,有等級且和諧的亞洲政治秩序——朝貢體系之中,可以說是如日中天。

而此時的葡萄牙王國卻處於歐洲的邊緣,文藝復興的外圍,國家貧窮,人口也不多,經濟也只有漁業和僅能自給自足的農業。

相對於彼時的大明,葡萄牙怕是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鄭和和艦隊VS達·伽馬的艦隊

鄭和前後七次遠航,史料明確記載艦隊規模的有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七次。都是海船四十艘以上,軍民水手二萬七千餘人。

而達·伽馬第一次僅有四艘小型海船,170多名水手,第二次因為第一次的成功,才增加到了23艘戰船。

達·伽馬的艦隊如果正好遇到鄭和的艦隊,恐怕就只有兩條路——直接打道回府,或者直接投降。

鄭和艦隊的目的和收穫

毋庸置疑的是,鄭和艦隊的遠洋行動確實是帶有政治目的的,要在西洋地區繼續建立以大明為中心的穩定的,有等級秩序的朝貢體系。而貿易則是朝貢體系的一個專案,主要是為皇室採購奢侈品為主。以金銀、銅器、鐵器、瓷器、絲綢、農具、漆器、雨傘、書籍、土帛布、麝香、樟腦、大黃、柑桔、肉桂、茶葉、米、谷、豆等中國特產與沿途國家進行貿易,收買龍涎香、椰子、寶石、珍珠、香貨之類。

達·伽馬艦隊的目的和收穫

達·伽馬的目的相對於鄭和來說就簡單多了,就是為了開闢並控制通往東方的貿易航線,透過貿易和掠奪獲得財富。

1502年達·伽馬第二次遠航,在西非、印度等地所掠奪的香料、寶石和絲綢,獲利達到航行總費用的60倍。可謂是搶得盆滿缽滿!

透過上述對比,我們可以看到,鄭和的遠航規模巨大,成本極高。雖然在西洋地區推行並建立了朝貢體系,但其貿易基本無利可圖。而且,西洋地區也沒有對大明帝國極具吸引力的產品或物資。與西洋的海上貿易在當時來說,對大明帝國的經濟並沒有什麼促進作用。加上作為中原皇朝,其威脅一直在於北方,在海外朝貢體系穩定執行,且沒有直接威脅大明的勢力出現以前,朝廷自然要將資源都集中於北方陸地國防線而放棄海外了。

而葡萄牙則恰恰相反。達·伽馬的艦隊規模小,成本也低,而且掠奪多於貿易,所以才獲利匪淺。而這對於葡萄牙這個一窮二白的國家來說,達·伽馬從印度帶回來的財富實在是太重要了!它讓這個原本處於歐洲邊緣地區的窮國,一躍而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正是這種利益的驅動,使得葡萄牙人和以後的歐洲人對海洋的探險趨之若鶩!

總之,在十五世紀,無論是航海技術,材料技術等方方面面,遠洋航行都是風險異常的行動。特別是面對未知的大洋,更是如此。如果沒有非常巨大的利益和無比迫切的需求,是沒有人會花錢去冒這個風險的。歐洲國家在十五世紀之前的貧窮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東方的財富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無比巨大的吸引力!而在大明的眼中,海外除了香料還真沒有什麼可以讓帝國中樞花費巨大的成本和承擔無比的風險去大洋中探險開拓的。即使大明的商品也不需要大明自己去銷售,海外的“夷人”是自己送上門來購買的。

十五世紀前,大明就是世界。與其說是大明和世界失之交臂,倒不如說大明之外多了一個世界,然後兩個世界合併在了一起。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比武松更猛的打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