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兒子若被立為太子,生母在兒子立為太子前將被賜死。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立下這個規矩,而且自己執行得也更徹底。

拓跋珪不但殺掉了太子的生母,還把自己的母親也逼死。母子連心,拓跋珪的“苦心”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太子拓跋嗣母親被殺,整日哭鬧,拓跋珪怎麼講道理都沒有用,他便想立另一個兒子拓跋紹為太子。

拓跋紹的母親是拓跋珪母親的親妹妹,也就是他小姨。年輕時,拓跋珪見到小姨長得太美,便殺了小姨夫,娶了回來。

太子的母親是他深愛的人,殺她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他自己的母親非但把他養大,還利用家族力量把他推上皇位,逼死母親也是無奈之舉;現在,又要因為江山永固而殺自己的小姨(另一個兒子的母親),拓跋珪猶豫了,只是暫時把小姨下獄。

小姨賀氏並不想坐以待斃,放訊息給了兒子拓跋紹。拓跋紹翻牆進來,直接衝到拓跋珪的跟前,一刀結果了他。

太子拓跋嗣隨後殺掉了拓跋紹母子,登上皇位,他才算是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把“子貴母死”的制度繼承了下來。

實行“子貴母死”的幾個原因

拓跋珪6歲時,原本拓跋氏建立的“代”國被前秦所滅,苻堅准許拓跋珪隨母親回到故土鮮卑賀蘭部,並在母親家族的支援下,在前秦兵敗淝水之後重建代國。而他能夠復國,他妻子的獨孤部出力也非常多。外戚勢力的作用,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為了解除後顧之憂,他便選擇了這種違反人性的方式。

南北朝時,少數民族的貴族階層漢化程度很高,拓跋珪也是如此。他十分清楚外戚干政的危害,王莽之亂讓西漢滅亡,東漢末年的亂局外戚的影響也不小。

而更為重要的是,北魏政權和同時期的政權一樣,都是各大家族互惠共贏的結果,為了鞏固統治,各家族互相通婚,關係盤根錯節,是一個極其不穩定的結構。要想江山永固,加強中央集權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拓跋珪殺母是剷除賀蘭部的勢力,殺太子之母是滅獨孤部的勢力。除掉皇權和其他部族的連線,讓權力不分散。

在北魏之前,有劉淵建立的前趙、石勒建立的後趙、苻堅建立的前秦和慕容儁建立的前燕,這些政權都風光一時,但最終滅亡的原因都是出在內部,開國皇帝一死,皇子們便開始了慘絕人寰的互相殘殺,手段之狠,比對敵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石虎(石勒的侄子)為爭奪皇位,把石勒的兒子全部殺死。而石虎的兒子基本都死在兄弟之手。

顯然拓跋珪也看到了這樣的殘酷。當時這些北方民族人成熟較早(拓跋珪16歲創立北魏),在確立太子後,殺掉生母,也避免了更多的子嗣,為太子以後的治理排除了障礙。在拓跋珪之前,皇權的傳遞採用的是“兄死弟及”,沒有弟弟,也保證了皇權可以像漢人一樣“父死子繼”。

如此種種,拓跋珪向漢武帝學了這招“子貴母死”。

當然,拓跋珪做出這樣的選擇可能還有其他的考慮,這是理智上選擇,但在情感上,他自己也是無法接受的。

要江山還是要美人,這是個問題

拓跋珪是代國的太子,但六歲的時候國破家亡,到他16歲建立北魏,期間的顛沛流離之苦感受極深,但國仇家恨讓他不得不面對各式各樣的困難。

果敢而堅決的拓跋珪在亂世之中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不去征討天下,必將被人所滅,代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他不但要清除自己身邊的危險,太子未來的危險也要提前清除。

做出殺母殺妻的決定,可見拓跋珪的心有多硬,但他還是沒能做到完全絕情。撫養他長大,並幫助他建國的母親死後,妻子也被他殺掉, 他的精神出現崩潰的跡象。經常會自言自語,對著空氣說話,好像在向逝者解釋。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性情大變,諸多和他一起打江山的有功之臣因為一點過錯,或者因為過往犯過的錯而被殺。

他向15歲的太子解釋殺他生母的原因,太子卻“日夜嚎哭不止”。太子的軟弱讓他動了殺心,才會想著立另一個兒子拓跋紹,由此招來殺身之禍,終年39歲。

子貴母死政策被後代嚴格執行,先後有八位皇后(妃子)因此被處死。防止外戚、加強中央集權、避免兄弟殘殺的目的達到了,最終北魏實現了中國北方的統一,在民族融合方面也是貢獻最大的政權。

但“子貴母死”的政策還是太過殘忍,處在權力頂峰上的人,為了其他目的,不得不放棄很多,所謂高處不勝寒並非妄言。

普通人的幸福,他們確實享受不到。可謂缺憾無處不在,人生終不得圓滿,還需知足常樂。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史上有名的3位神童,個個聰明絕頂卻沒有一個活到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