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若問晚清最有權勢的女人是誰,估計不少文友會說是慈禧太后,當然也會有文友說是慈安太后,這其實並不矛盾,這兩位只是主掌權力的時間不同,在同治元年至光緒七年,慈安太后是晚清實際的拍板者,在慈安太后離世後,慈禧太后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大權,用一句很網紅的話來說“本宮一天不死,爾等永遠是妃”。

電影《一代妖后》中的慈安太后

的確,慈禧太后雖然是同治帝的生母,但是在慈安太后面前她就是個妾罷了。在許多野史小說和一些影視作品中,都說慈安太后之死是慈禧太后暗害的,這一說法風行一時,筆者在很長一段時間也頗為懷疑,但筆者最近查詢史料,又看了記載此傳言的幾份含金量較高的野史,發現了一些端倪。

她才是同光二十年的最高決策者

慈安太后出身清朝最厲害的後族鈕祜祿氏,她能夠成為咸豐帝的皇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位置的空缺,就在咸豐帝即位一個多月前,咸豐帝的繼祖母恭慈皇太后崩逝,次日,他的嫡福晉薩克達氏也去世了,咸豐帝登基後,追封這位差一步就可以享受皇后榮光的原配為孝德皇后。

皇后時期的鈕祜祿氏

中宮不可無主,於是在咸豐二年初,咸豐帝下令選秀,在養母康慈皇貴太妃的掌眼下,他決定冊鈕祜祿氏為皇后,隨即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鈕祜祿氏從貞嬪晉為貞貴妃,又晉為皇后。

貞貴妃鈕祜祿氏,質秉柔嘉,行符律度,自天作合,聿徵文定之祥,應地無疆,斯協順承之吉,惟克懋修夫內治允宜正位乎中宮。—《清文宗實錄》

鈕祜祿氏雖然是繼妻,但也是妻,與妾妃有著天然的不同,咸豐帝的立後詔書中極言其賢德,而鈕祜祿氏確實也沒有讓咸豐帝失望,她操持宮廷瑣事、協調六宮事宜十分得體公正,咸豐帝雖然對她說不上十分寵愛,但十分敬重這位賢德的皇后,這也是咸豐帝在臨終前命她與懿貴妃鉗制八大臣的原因。

咸豐帝畫像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是時,孝欽、孝貞兩宮並尊,詔旨稱“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以別之。—《清史稿·后妃傳》

咸豐帝崩逝後,鈕祜祿氏以先帝皇后之尊被封為皇太后,徽號為慈安,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以嗣君生母的身份也被尊為皇太后,徽號慈禧,兩宮太后雖然在等級上是一樣的,但慈安太后為嫡,慈禧太后為庶,慈安太后在大事上有著最高決策權,換句話說,如果一件事慈禧太后同意,慈安太后不同意,那麼此事是通不過的。在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策劃的辛酉政變中,慈安太后就是最後的決策者,如果她沒有下決心扳倒顧命八大臣,此事是難以完成的。

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同治八年,內監安得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楨以聞,太后立命誅之。—《清史稿·后妃傳》

《一代妖后》中的慈禧太后和同治帝

八大臣被扳倒後,兩宮太后與恭親王聯合執政。不少人都認為慈禧太后統治晚清近半個世紀,其實並不準確,至少在咸豐帝去世到慈安太后去世這20年間,慈安太后的權勢是高於慈禧太后的,葉赫雖然權力慾旺盛,但是無論是名分還是朝臣心中的德望,她都是越不過慈安太后的。比如在安德海事件中,慈安太后果斷下令處決了他,不少人也認為,這也是慈禧太后對慈安太后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了安德海事件,在同治帝選後一事上,慈安太后看中了自己的表外甥女阿魯特氏,慈禧太后則看中了沙濟富察氏,按說兒子應該與親媽更親近,但同治帝反而選中了阿魯特氏,這也讓慈禧太后很是不爽。

《一代妖后》中的慈安太后和同治帝

在同治元年到光緒七年的20年間,清王朝處於洋務運動所帶來的利好時期,20年間清王朝平定了太平天國和捻軍,收復了被阿古柏入侵的新疆,慈安太后以她的德望調和朝廷各派,調和恭親王與慈禧太后的矛盾,在同治帝成年後,她以身作則歸政,將政權還給了同治帝,她的才德也受到了朝中群臣的敬重和仰賴,但有人認為,正是慈安太后這些優點,再加上安德海和選後之事,讓慈禧太后對慈安太后動了殺機。

慈安太后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光緒七年三月壬申,崩,年四十五,葬定陵東普祥峪,曰定東陵。—《清史稿·后妃傳》

慈安太后去世時45歲,按現在的標準來看,年紀不算很大,相比慈禧太后73歲去世,就顯得更加年輕了,但放眼到整個清朝的后妃,慈安太后的壽數還是比較正常的。

慈安太后生前居住的鐘粹宮的玉蘭

比如咸豐帝的嫡母孝慎成皇后42歲去世,咸豐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32歲去世,咸豐帝的養母孝靜成皇后45歲去世等等。由此可見,因為年齡而懷疑慈安太后是被害死的,邏輯上並不嚴謹。

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痾,皇帝侍藥問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清德宗實錄》

《清史稿》對慈安太后的去世只用了一個“崩”字,其實在歷代史書中,對后妃的去世記載大多都很簡單,在慈安太后的遺詔中,簡單介紹了慈安太后的病情,那是相當簡單,說實話,確實是讓人疑竇叢生,什麼病啊,頭天症狀很輕,第二天突然加重,然後就去世了,這很難不讓人起疑。

除去那些捕風捉影的小說,在徐珂所著的《清稗類鈔》中詳細記載了慈禧太后誣陷慈安太后,慈安太后木訥不得言,竟然吞鼻菸壺自盡,《清稗類鈔》是一部記載清朝掌故遺聞的彙編,雖然名字很高大上,也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但只要讀過此書就會發現,這部書中有不少記載詳述的奇聞,比如慈安太后之死,這段記述有幾個疑點:

慈安太后金髮塔

首先,這段話記載詳盡,彷彿親眼所見,是誰把左宗棠和恭親王的話傳出去的,難道真的有個監視的小太監?其次,從左宗棠的語境來看,他說話時應該是初十(慈安離世當天)或者十一日,但不管是初十還是十一,都不對,因為慈安太后是戌時去世,也就是晚上七點到九點,早晨的時候慈安太后還活著;如果是十一日,那也不對,據《翁同龢日記》記載,初十那天,慈安太后因為染疾,根本沒有召見軍機大臣。其三,慈安太后三月崩逝,左宗棠年十月才調走,何來過幾天就調走之說?其四,這個吞鼻菸壺而死未免也太兒戲了,而且又是誰把這事傳出來的呢?

所以,此說不足為信。

《崇陵傳信錄》中記載的就是不少文友十分熟悉的“咸豐遺詔殺慈禧事”,其作者惲毓鼎擔任光緒帝起居注官19年,這一身份讓他的說法可信度大大提升,但無疑這個說法也有問題。

其四,此故事邏輯有問題,按說慈禧太后對慈安太后的舉動應該是心存感激,況且慈安已經沒有遺詔了還怕她做什麼,為何又會立刻命人毒殺。其五,惲毓鼎從心底裡認為光緒帝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才幹的君主,對慈禧太后的橫加干政十分不滿,這部書難免有其對慈禧太后的抹黑。

由此可見,這個傳言也純屬虛妄。那麼慈安太后到底是怎麼去世的呢?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翁同龢日記》

《走向共和》中的翁同龢

在光緒帝師翁同龢的日記中記載,初十那天慈安太后因染病沒有見軍機大臣,翁同龢的記載輕描淡寫,顯然他也沒有預料到慈安太后會因為“偶爾違和”而崩逝,想來他聽聞慈安太后崩逝時也是驚詫萬分,而且也難免有所懷疑,於是在慈安太后崩逝後,他去記下了慈安太后的脈案等。

“晨方:天麻、膽星;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仙逝。”—《翁同龢日記》

根據後人對中醫專家的諮詢,翁同龢所記載的慈安太后病狀應該是腦中風,也就是心腦血管疾病,而且,慈安太后也並非突然發病。

兩宮垂簾聽政

慈安太后在同治二年和同治八年兩次發病,同治八年那次,翁同龢記載“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可見慈安太后的心腦血管病是舊疾。在慈安太后去世前,因為慈禧太后生病,幾個月來都是慈安太后單獨秉政,或許正是在這種高壓之下,引起了心腦血管病的急性爆發,從而使得慈安太后猝崩。這種急性心腦血管病在現今也是極為棘手的病症,何況是當年。

那麼,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來了,翁同龢有沒有可能造假呢?

其一,翁同龢之所以去找慈安太后的藥方和脈案說明他自己就對慈安太后之死有疑問,他或許也將這些脈案、藥方給當時的醫者看過,既如此,他肯定也能知道慈安太后確實是病死;其二,眾所周知,翁同龢是光緒帝的老師,是帝黨成員,在某種程度來說,他站在了慈禧太后的對立面,他是不太可能給慈禧太后開脫的。

慈安太后普祥峪定東陵

透過對兩個重要傳聞的澄清和對翁同龢記載的研究,我們已經可以得出慈安太后確係病死,並非是被慈禧太后所害,那麼,為什麼這個傳言傳播如此之廣呢?

傳言何以傳播?

客觀來說,慈安太后之死的確非常突然,這也確實容易引起外人的猜疑,連翁同龢都難免起疑,更何況其他人,這也就為流言的傳播奠定的基礎。從犯罪學來說,一個人死了,如果是他殺,最有可能的作案物件就是從死者之死獲益最多的人,而慈禧太后完全符合這一定位。

慈安太后之死的最大受益者是慈禧太后,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慈安太后雖然生性寬和,但她的優勢是慈禧太后不能相比的,換言之,她就坐在那裡,即使一句話不說,慈禧太后也不敢過分胡為。

江蘇翁同龢紀念館

慈安太后離世後,慈禧太后放開了手腳,在三年後的甲申易樞中罷黜了恭親王等人,徹底大權獨攬,慈安太后奠定的崇尚簡樸的宮廷風氣也被慈禧太后打碎,清王朝就在慈禧太后的帶領下一去不還。正因如此,這個傳言有了相當充實的土壤,自然會遍地開花。雖然翁同龢的一生頗有爭議,但就史學來看,他的日記的的確確解開了晚清史學界的許多謎題,而這或許就是他以這種特殊的形式做出的特殊貢獻。

往期闢謠文章: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太監安德海是怎樣被就地正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