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系下,遠至秦唐,近至元清,開創者都曾表示:自己是炎黃一脈。
現在有些歷史上閃耀過的民族及後人們在網上偶爾對“地域”、“血統”打起嘴仗。中華歷史上存在和消失的民族已經融匯成今天的模樣,過分強調優劣實在可笑。
歷史無數次證明了過分追求血統極致純正的民族最終會退出歷史舞臺。
匈奴人在秦漢期間對中原地區形成巨大威脅,蒙恬鎮守北方鐵血對峙匈奴,匈奴人在衝突中知道了:漢地的軍事素養和實戰經驗足以與讓他們心驚膽寒。
斗轉星移到了漢武大帝年代,衛青,霍去病徹底擊潰匈奴,完全解決匈奴問題。匈奴人自此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
南匈奴依附大漢王朝,開始大批續遷入長城以內,雖然漢化,但還是以部落方式聚居,血液裡的狼性並沒有太多改變。
接下來的朝代,中國一直受北方遊牧民族不斷衝擊,在此起彼伏的衝撞中此消彼長。
五胡亂華是華夏地區的至暗時期。胡人進犯漢地,胡人之間,以及胡人與漢人之間的殺殘忍到駭人聽聞。“五胡”:主要指以匈奴、鮮卑、羌、氐、羯五個主要部落聯盟,此外還有烏桓、丁零、鐵弗等其他遊牧部落。
曹魏司馬昭主政時期最大規模的一次異族遷入“前後至者八百七十餘萬口”。
西晉的“八王之亂”導致胡人乘勢而起,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大幕。
自公元304年一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為止。
五胡作戰不帶軍糧,而以人為食,開始人吃人,開創了大規模將人當軍糧的先河。能吃的全被吃光了,瘟疫流行“流屍滿河,白骨蔽野”。
繼曹操,苻堅後,鮮卑拓拔部結束五胡亂華,成為新一代草原霸主,第三次統一中國北方。
孝文帝遷都洛陽,全面漢化,禁止胡服、胡語,遷都就是為了全面接受中原思想、儒家文化,成為了正統的華夏王朝中的一員。孝文帝在長江邊感嘆道:“白日光天無不耀,江左一隅獨未照”。
但儒家文化也有其弊端,坐而論道,雄武勃勃之風頓失,戰士的兇悍勇武被詩詞歌賦所淹沒,鐵血丹心被鶯歌豔舞所滲透。
反過來說,泥沙俱下,取與舍,是否繼承與發揚是個哲學問題,更應該歸整合整體悟性和價值取向的問題。
中國漢文化下錚錚鐵骨的精髓,從未消失,盛世以及亂世的英雄輩出,這裡無需多論。
耶律阿保機建立的遼國:契丹人,曾經的東北的野蠻民族,兇悍勇武,迅速成為北方極盛的霸主,接受漢文化,試行漢禮儀,政治經濟迅猛發展。
風雲變幻,黑龍江起家的女真族(後來的滿族)崛起,完顏阿骨打率部一舉擊潰遼朝,建立金朝。
一路摧枯拉朽向大宋殺來,多虧中興四將奮起殺敵——沒有岳飛,韓世忠等拼命抵抗,很難說還有南宋百年。金朝仰慕漢文化已久,逐漸漢化,後來被被蒙古滅掉進而馬踏中原,開始征服世界。
蒙古人強調血統,人分四類,拒絕漢化,被朱元璋趕出北京後,北元退回大漠繼續繁衍,不過也成為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女真不滿萬,滿萬無人敵,後來的女真族也就是滿族建立的清朝漢化得更徹底。入關後才不到七十年很多旗人連馬都不會騎了,滿語也需要特意到學校裡研習,漢文化已經浸透骨髓。
要不是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李鴻章等股肱之臣砥礪前行,清王朝估計撐不到20世紀。 過去的“民族爭端”竟是“家庭內部”事務,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作為華夏大地上的每一個個體應當看到:歷史如大浪,朝代似流沙,經過數百年的文明碰撞,無論從歷史、人文、地理、政治以及情感上來講,北魏以及元清的代表民族都已經和華夏各族融為一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