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
[商][公元前1670年-前1587年,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今河南寧陵)以及夏朝的方國韋(今河南滑縣,即後來大彭)、顧(今河南範縣)、昆吾(今河南許昌)等,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與桀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最終滅夏。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定國號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
商湯為商國君主17年,建立商朝後稱王在位12年。百歲而崩,廟號太祖,因其長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繼位。葬處據傳有六處,說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商湯不以鼎俎為羞,姬文不以屠釣為恥,終能獻規景毫,光啟殷朝。”
商湯領導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殘暴統治的同盟部族,運用戰爭的武力手段,一舉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統治秩序。他的所作所為,客觀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符合人民的願望,因此得到後人的肯定和讚揚。
商湯革命是政治上的一項進步之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武力改朝換代。鳴條之戰則是中國軍事歷史上一篇輝煌的傑作。它是中國古代通過“伐謀”、“伐交”、“伐兵”、“用間”的全面運用,最終達到戰爭速勝的最早的成功戰例,對於後世戰爭的發展,事理論的構築,都產生過相當深遠的影響。
湯有七名
湯又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見於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甲骨文中稱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稱作成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後人祭祀湯時所稱的廟號。在古書中還被尊稱作武王。
湯見伊尹
商湯去見伊尹,叫彭氏的兒子給自己駕車。彭氏之子半路上問商湯說:“您要到哪兒去呢?”商湯答道:“我將去見伊尹。”彭氏之子說:“伊尹,只不過是天下的一個曾做過奴隸的人。如果您一定要見他,只要下令召見而問他,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湯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現在這裡有一種藥,吃了它,耳朵會更加靈敏,眼睛會更加明亮,那麼我一定會喜歡而努力吃藥。現在伊尹對於商國,就好像良醫好藥,而你卻不想讓我見伊尹,這是你不想讓我好啊!”於是叫彭氏的兒子下去,不讓他駕車了。
解網施仁
商湯有一次外出,看見在一處茂盛的林子裡,一個農夫正在張掛捕捉飛鳥的網,東南西北四面掛的都有。待網掛好後,這個農夫對天拜了幾拜,然後跪在地上禱告說,“求上天保佑,網已掛好,願天上飛下來的,地下跑出來的,從四方來的鳥獸都進入中的網中來。”湯聽見了以後,非常感慨說:“只有夏桀才能如此網盡矣!要是如此的張網,就會完全都捉盡啊!這樣做實在太殘忍了。”就叫從人把張掛的網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商湯也跪下去對網禱告說:“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飛,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飛,不聽話的,就向網裡鑽吧。”說完起來對那個農夫和從人們說,對待禽獸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盡捉絕,不聽天命的,還是少數,中們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聽天命的。諸侯聽說這件事以後,都稱頌說:湯真是一個有德之君。那個農夫也深受感動,就照湯的做法,收去三面的網,只留下一面。這就是流傳到後世的“網開三面”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