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荒淫的漢靈帝死了,身後一片狼藉。殺豬出身的何進是個豬腦子,竟然招軍閥來對付宦官,結果宦官除了,軍閥坐大了

朋友們,大家好,

東漢朝廷,自打漢靈帝上臺,就一直是宦官把持著朝政,裡外上下都搞得烏煙瘴氣,後來還變本加厲地出現了所謂的“十常侍”,實際上是十二個宦官,全部被漢靈帝封侯,其中張讓和趙忠權勢最為顯赫,漢靈帝居然公開說“張讓就是我爹,趙忠就是我媽”。

朝廷裡也有一些有識之士的文官武將,想要打破這種局面,但有皇帝撐腰,十常侍的地位一直非常穩固,這些挑戰者無一例外,都撞的頭破血流。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和官僚集團經過跟宦官集團的一番較量,他們所支援的十四歲的漢少帝劉辯即位,何太后臨朝稱制。

何進是何太后的哥哥,他勸何太后罷免所有的宦官。司隸校尉袁紹更激進,主張把所有宦官都殺了,何太后沒同意。情急之下,他們想了個餿主意,下令讓董卓還有其他幾個地方軍閥,起兵威逼中央,給何太后施壓,想要達到名正言順清除宦官集團的目的。

他們哪裡知道,正是他們這樣的短視舉動,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讓董卓這個惡魔登堂入室,使得東漢朝廷和全國的百姓,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對於他們這種腦抽的行為,曹操表示了強烈的反對,說不用遮遮掩掩,帶兵殺進皇宮清除為首的宦官就可以了,哪用那麼費勁啊。但他職位較低,僅僅是首都衛戍部隊八名校尉之一,何進和袁紹根本沒拿他的意見當回事。

那董卓是什麼人呢?

董卓在隴西涼州起家,是職業軍人,他勇武有力,為人狡詐、桀驁不馴,而且政治野心非常大。他在鎮壓羌族部落的反叛和黃巾起義中積累了一些軍功,升任幷州牧。

董卓一邊上書給何太后要求清除禍國殃民的宦官,一邊領兵向洛陽進發。

宦官們發現沒法跟官僚集團和平共處後,也行動起來。

他們以何太后的名義召何進入宮,結果何進一進宮就被埋伏的宦官們殺了。然後宦官們挾持了何太后和皇帝,下詔把主要反對他們的大臣撤職。

袁紹率領人馬就殺入皇宮,下令殺光所有的太監,結果不止是太監,連有些年紀大的沒鬍子的都給殺了,一下子殺了2千多人。他弟弟袁術火燒宮門,這下洛陽城大亂,局面失控。

張讓挾持著漢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逃出了洛陽,跑到黃河邊上的時候,被一些大臣追上,張讓知道自己跑不了了,投黃河自盡。

大臣們擁著皇帝逃到北邙山附近的時候,剛好遇到了向洛陽進發的董卓涼州兵團,這下董卓異常高興,他知道機會來了。

董卓利用手裡的小皇帝,先是不動聲色地收編大將軍何進的部隊。接著收買了呂布,刺死了掌管首都治安部隊的丁原,吞了他的隊伍。

這時候,他覺得自己已經羽翼豐滿,為了樹立自己不可動搖的權威,他提議廢掉漢少帝劉辯,改立劉協為皇帝。

但他的提議遭到了盧植、袁紹等文武大臣們的反對,袁紹當場跟他爭執起來,不歡而散。

董卓沒敢動袁紹,因為袁家勢力很大,“四世三公”,就是連續四代都有當到“三公”級別的高官,並且他們的門生舊部屬在朝廷和地方擔任要職的官員很多,袁紹自己手裡也掌握著一定的兵力。

不過袁紹也怕董卓對自己動手,當天就離開了洛陽,回到自己起家的冀州(河北一帶)。同樣不滿董卓而離開洛陽的還有曹操。

就這樣,董卓硬是把漢少帝廢了,立了劉協當皇帝,就是著名的傀儡皇帝——漢獻帝。

之後,董卓毒死了何太后,讓皇帝擢升自己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歷史上出現給大臣這個待遇的時候,往往預示著這傢伙要篡位了。

所謂“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本來是皇帝對某個大臣極為尊重的表示,就是本來大臣們在朝堂上要小步快走,不得佩戴武器,還要把鞋脫下來,因為皇帝很尊崇你,所以這些你都不用。但慢慢地,這成了權臣想要篡位的一個訊號,之前的王莽就是,先是要這個待遇,再就是“加九錫”,就是可以使用高等級的九種禮器。基本上後來要篡位的權臣就都是這個套路了。

據史書記載,董卓之所以要廢立皇帝,是因為他當初遇到逃亡的漢少帝的時候,漢少帝嚇得張口結舌都說不出話來,而九歲的陳留王劉協卻神色自若對答如流。

要真這樣的話,董卓的失敗就是註定了的。他要真想篡權的話,一個糊塗皇帝在位應該對他更有利。

董卓的政治野心很大,但他的做法卻是讓人很費解。

其實他本來面對的政治局面是挺好的,宦官集團被殺了,外戚也被殺了,如果能夠好好整頓秩序,安定天下,那他就是霍光第二。

他在清除障礙、攬權的過程中的表現遊刃有餘,各種權謀、辦法很多,但在大權在握後的表現卻一無是處,除了能感受到權力讓他瘋狂外,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似乎他的終極目標就是掌控大權,然後就呆在這個舒適區裡享受權利帶來的奢靡生活了。

歷史上這種人並不少見。

對朝廷外的一些政治勢力,他試圖用官爵來收買。他以皇帝名義對袁紹、袁術、曹操等人加以封賞,這反而讓他們在各地可以大展拳腳,到後來聯合起來名正言順的討伐董卓了。

率先發難的是東郡太守橋瑁,他偽造文書,用朝中大臣們的名義發表一篇檄文,聲討董卓殺何太后和漢少帝的“弒君之罪”。

這下,除了關中地區是董卓傳統勢力外,東方各地諸侯們紛紛聯合起來聲討董卓,包括袁紹、曹操、袁術、孫堅等《三國演義》裡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當然還有大家不熟悉的一些名字,就是小說裡的“十八路諸侯伐董卓”,袁紹因為門第最高,被推舉為盟主。

面對聲勢浩大的討伐,董卓膽怯了,覺得待在洛陽很危險,想要回關中去,但不願意把握在手中的皇帝放開,就決定遷都長安。

洛陽是一座繁華的都城,從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至今已超過一百六十年。董卓不願把繁華之都拱手讓給關東豪傑,先是有組織有計劃地大肆劫掠,連死人的陵寢都不放過,之後縱火焚燒洛陽城。可惜洛陽這座有著一千四百多年曆史、當時世界上最偉大、最繁華的都市,化成一片焦土。

董卓還讓部隊驅趕洛陽周圍的居民西遷,倉卒間百姓們像囚犯一樣被逼著搬家,被董卓西涼兵團馬蹄踐踏和因飢餓疾病而死的屍體,堆滿了從洛陽到長安上千裡的路途兩旁。

惶恐心虛的董卓被諸侯聯合起來的聲勢嚇得倉皇西逃,可以袁紹為盟主聯合起來、站在道義一方的地方諸侯們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我們下期再說。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裡。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讓我輕輕地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史上最強十大丞相,皆社稷之臣也,堪稱千古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