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幾經周折之後,政權落入軍事強人拿破崙手中。很快拿破崙戰爭席捲整個歐洲,歐洲舊秩序遭到沉重打擊,西班牙帝國在美洲大陸的勢力隨著拿破崙戰爭於1815年的結束而瓦解。從1815年至1820年,在聖馬丁和玻利瓦爾的領導下,拉美獨立運動爆發。

面對洶湧澎湃的拉美局勢,當時歐洲許多列強蠢蠢欲動,想要干涉美洲,這引起了美國的警惕,門羅主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爐的。很多人對門羅主義的憑藉是,它表明了羽翼未豐的美國已經顯現出獨佔美洲的野心。這個說法是毋容置疑的,但卻太過於粗糙了。因為它不僅是美國外交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同時也能深刻體現出美國的大國思維,而後者需要我們深入細節才能探究一二。

危機意識,擔憂歐洲潛在威脅

作為美國第五位總統,詹姆斯·門羅在任期間並沒有做出多大的政績,但在第二任期時發表的這個諮文卻影響甚大。當時想要干涉拉美的歐洲列強有三股勢力,分別是以沙俄為首的俄、普、奧三國“神聖同盟”、以法國為首的法-西波旁王朝以及世界霸主大英帝國。門羅總統的諮文就是專門針對這種干涉的,其核心意思就是美國從不干涉歐洲國家(自華盛頓孤立主義外交之後,制定下的專注北美髮展政策),因此歐洲國家也不應干涉美洲事務。這裡門羅所說的是別干涉美洲事務,而不僅僅是美國。

門羅政府的口氣非常強硬,特別表明了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干涉。所以門羅主義就等於是宣佈整個美洲都是美國的勢力範圍,說它是野心勃勃確實沒有冤枉它。但是門羅主義的出現並不是美國主動想要獨霸美洲,併為此專門制定的一項原則,而是一種被動的反應。在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對於俄、法等歐洲國家對拉美的干涉確實非常敏感,不過它所緊張的並不是拉美將要被歐洲人搶走,而是擔心歐洲人既然能夠干涉拉美,那遲早也有可能干涉美國。所以在當時美國政府內部,就討論到了這件事情對美國安全可能構成的威脅。

美國發布門羅諮文,並非源於眼前的危機,而是存在某種危機意識所作出的決斷。不僅如此,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的反應也很值得玩味。拉美獨立之後,英國在維護君主制度與渴求新市場之間搖擺不定,畢竟整個拉美是比美國更大的市場。所以當時俄、法等國提議與大英帝國共同協助西班牙收回其位於美洲的殖民地時,就遭到了英國的拒絕。拉美獨立運動中後期,歐洲的沙俄、普魯士、奧地利等“神聖同盟”和法國、西班牙等“波旁王朝”日趨接近,漸成合力。這種以沙皇俄國為“歐洲憲兵”的局勢對英國在歐洲秩序中的地位非常不利,這同樣是英國反對干涉拉美的原因之一。

獨斷風格,維護自身利益毫不畏懼

英國拒絕了俄、法等國的干涉邀請,同時還十分戒備,因此英國外相喬治·坎寧找到美國,提議兩國聯手發表宣告。對於英國的提議,美國內部許多人都開始動心了,因為和世界霸主發表聯合宣告,那幾乎可以說是一次沒有風險的事情。畢竟即便法、俄等國聯合起來,已經佔據世界海上霸權的英國也能擋得住他們。所以包括托馬斯·傑斐遜與詹姆斯·麥迪遜這兩位前總統都鼓勵門羅接受此提議。但是,有一個人對此強烈反對,那就是約翰·昆西·亞當斯。

約翰·昆西·亞當斯是當時的國務卿,他的父親就是美國開國元勳約翰·亞當斯,同時也是繼華盛頓之後的美國第二任總統。父親約翰·亞當斯被稱作老亞當斯,兒子國務卿亞當斯則被稱之為小亞當斯。小亞當斯子承父業、從事政治,當完國務卿以後又出任了美國第六任總統。小亞當斯就和當時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同,他對英國始終存有戒心,總覺得英國的動機很可疑。千萬不要忘了,此時距離第二次美英戰爭才過去沒多少年,美國社會對英國的警惕性依然濃郁,小亞當斯非常擔心英國的提議中隱藏著什麼算計。不過美國必須做出反應,畢竟反對歐洲國家干涉拉美事務,和美國有著直接利害關係。亞當斯的觀點是,不如美國甩開英國單幹。

在亞當斯看來,美國是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國家,與其作為英國的跟班,到不如自己直接向歐洲國家提出警告。用他的原話說,就是“對俄法明白表示我們的政策,較充當英國戰艦艦艉之救生艇,為更坦率而有尊嚴的作法”。他的意見最終被門羅總統所採納,這才有了那份出名的年度諮文報告。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從一開始就具備一個大國心態,當一件事情涉及到自己的重要利益時,絕對不怕單幹,甚至某種意義上還傾向於單幹。縱觀美國曆史,我們不難發現它單打獨鬥的時間要比和其他國家合作的時間長的多,只不過到了後來成為世界霸主以後才不得不和其他國家合作。

精細考量,霸氣橫溢背後的謀略

今天我們常說門羅主義表明美國在自身實力尚不夠強的情況下就如此霸道,並且野心勃勃的想要把整個拉美劃為自己的後院。這確實沒錯,但只看到了美國高調、強勢的一面,反而忽略了這次行為的精妙之處。美國在出爐門羅主義時,可謂是精打細算,巧妙借勢。前面說了,美國當時的實力還不夠強大,那為什麼敢於對歐洲列強說如此猛話而不怕得罪法國、沙俄等老牌強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歐洲國家和美國遠隔重洋,而控制大西洋的則是英國皇家海軍,英國在反對法、俄等國干涉拉美的問題上與美國是保持一致的。

正是因為英國皇家海軍對海洋霸權的掌控,促使美國和歐洲大陸之間橫亙著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促使美國可以肆無忌憚的放狠話,向別人宣佈自己的規則和觀點,而不用擔心報復,只要別得罪英國就可以了。那麼美國甩開英國獨自發布門羅諮文的行為得罪英國了嗎,答案是沒有。因為英國這個國家擁有很濃郁的制度精神和務實主義,處理事務更看重事情本身而不是面子。只要美英在問題上的關鍵利益基本一致就可以了,所以門羅主義出臺之後,英國的反應很平靜。甚至當時的英國駐華盛頓外交官還在往國內寫信稱讚門羅的這份宣言語氣明確、果斷。

美國也非常清楚英國的作風和態度,所以非常狡猾的借力英國,宣佈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並挑戰了歐洲列強、明確了自己的大國地位,其所付出的代價卻不過是一紙宣言而已。後來的一位美國曆史學家就說“要不是皇家海軍擺在大西洋,門羅總統的一紙諮文根本擋不住任何干涉”,可算是道出了門羅諮文內在的玄機。所以美國雖然喜歡豪言壯舉,通過丟擲的巨集大原則以彰顯自己霸氣橫溢的氣魄,但在這些背後卻存在精打細算的一面,而這是很多人都容易忽視的一點。

綜上所述,門羅主義是在美國危機意識推動之下,而非眼前危機推動之下出臺的一項原則。一旦涉及到自身重要利益,美國絕不畏懼,甚至傾向於單幹以彰顯自身大國地位。不過在美國霸氣橫溢的背後,卻往往蘊含著非常精細的考量,而絕不是簡單的蠻幹。當然,當美國提出門羅主義的時候,其自身實力尚且弱小,北美西部依然有大片土地有待開拓,所以對於當時的美國而言,西進運動比經營拉美更為重要。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自古功臣難善終?大唐將軍有好方法,懂得這些道理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