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導語:此人服侍七代帝王,被誣陷功高蓋主,皇帝卻始終信任他

中國古代歷史二十個朝代,每一個朝代的更替,伴隨而出現的是英明的君主和功績卓然的工程。但是“狡兔死,走狗烹”,君主都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同享福之人,所以對於創業初期的功臣,君主都是非常忌諱的。尤其是擁有兵權的大將軍,更是害怕他們功高蓋主,依仗兵權自立為王。這個有史以來的傳統考驗著每一位君主,也考驗著每一名功臣。如何避免殺身之禍,更是每一名功臣要學習的功課。縱觀歷史,顯然大家這門課都學習的不好,幾乎都不及格。不及格的結果可不是認識錯誤,重新學習就行的。稍不注意,就“一將功成萬骨枯”,更有甚者還會帶來“滅頂之災”。用兵之神有韓信,身死未央宮婦人之手,忠肝義膽如岳飛,與子落獄被害。

但是凡事總有例外,唐朝將軍郭子儀就是那個例外。《太平廣記》評價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罪"。那麼郭子儀是如何做到的?

郭子儀的父親是武人,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下,郭子儀從小就習武,少年就通過了武舉考試,拿到了武舉人的稱號,進入軍營開始服役。雖然在這段期間,郭子儀的官職一直在提高,但是並沒有什麼值得史書記載的戰績。到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起兵反叛,郭子儀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那個時候郭子儀被封為衛尉卿,充朔方節度使,率軍討伐安祿山,很快收復了包括京城長安在內的大片唐朝領土。

762年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任絳州。765年。鐵勒人勾結吐蕃、回紇、吐谷渾組成了30萬人大軍,直撲都城長安,郭子儀臨危受命只帶了一萬將士,後被敵人重重包圍。在這個生詞存亡之際,他讓屬下好好守衛大營,自己偷偷出去偵查敵情。敵軍當中回紇部隊最是兵強馬壯,人數眾多,郭子儀當下決定去回紇大營走一遭,沒穿盔甲,沒帶兵器,就進了回紇大營。回紇首領一看是郭子儀,趕忙上前迎接。之前郭子儀兩次從安祿山叛軍手裡收復失地,曾經帶領過回紇兵,和他們有並肩作戰的同袍情誼,回紇人稱他為“郭令公”,十分尊敬。所以雙方並沒有動武,反而把酒言歡,就是因為這次獨身闖大營,不費一兵一卒就說服回紇收兵,30萬大軍的同盟也不攻自破。

像歷代的名將一樣,因為戰功赫赫,郭子儀也遭到來自權臣的猜忌和讒言,有人屢次誣告他擁兵自重。郭子儀深知盛極則被疑的道理,總是戰戰兢兢,進退有度。所以每次在出徵歸來,總是先移交兵權,從不自專。當初郭子儀進攻吐蕃,父親的墳墓突然被人挖掘,古人講求孝道,父親墳墓被掘,是對一個人最大的羞辱。但是郭子儀並沒有陷入圈套。在返回朝廷後才流著眼淚說:“臣常年帶兵打仗,手下的士兵經常毀壞別人的墳墓,臣卻沒有能夠很好地阻止。這次的事情是因為臣自己不忠不孝遭受了天譴,並不是哪個人的過錯。”郭子儀這一席話,不僅使皇帝安心,也讓小人沒有辦法藉機發揮,避免了一次災禍。

不僅大臣對郭子儀有猜疑,皇帝也是時不時會試探他的衷心,唐代宗曾經因為郭子儀戰功顯赫,要封他做尚書令,詢問他的意見,郭子儀明白皇帝心中所想,連忙拒絕了。這也讓郭子儀明白了皇帝對自己的不信任,悟透了這個道理,郭子儀開始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貪圖享樂的人,到處蒐集各種珍寶器具,購買良田美宅。就是為了讓皇帝明白自己沒有什麼大的野心。

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唐朝因為有他而重獲安寧,皇帝唐肅宗都說他“再造唐王朝”。他在挽救整個大唐帝國於將傾之後,雖然他位高權重,卻從不居功自傲,不僅獲得了封官加爵,還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最終在84歲高齡壽終正寢。

郭子儀是武將的楷模,功高蓋主卻善始善終,可以為了大唐的蒼生太平而奮戰殺敵。他又很聰明,能看清朝局形勢,身處權力漩渦而自我清醒。懂得人性的黑暗,自己不願去做一個小人,既不與小人同流合汙,又不會與之正面衝突。在戰場上忠勇愛國,在朝堂上寬厚待人,總是以德服人、坦坦蕩蕩。

郭子儀也是現代人為人處世的楷模。懂得寬厚,懂得知足。面前的利益要善於取捨,如果一味貪婪索取,終有一日會作繭自縛,把自己陷入利益的深淵。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司馬懿預言奪司馬江山的人姓牛,便含淚殺了牛,可惜偏偏殺錯了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