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整體上說,歐洲是一箇中部隆起、四周平坦的大平原,其面積與中國相差無幾,但生活在這片地區的族群卻相當繁多,有泰晤士河畔的英國人、塞納河畔的法國人、萊茵河畔的德國人、維斯瓦河畔的波蘭人以及伏爾加河畔的俄國人等。不過宏觀上,我們可以將歐洲分為南歐和北歐兩大部分,而兩者的分界線就是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喀爾巴阡山一線。該線以北的英國、法國、德國、波蘭、丹麥是典型的高緯度北歐國家,以南則是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希臘和巴爾幹諸國組成的低緯度南歐國家。

有人感慨自羅馬帝國之後,歐洲再未出現過統一的局面,實際上羅馬帝國統一的範圍主要是地中海沿岸,對於廣大的高緯度北歐地區並未過多涉足。歐洲是很難完全整合的,歷史上歐洲也從沒統一成一個國家,歐洲強國若想有一番作為,必須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否則很難在歐洲這塊散碎的地區取得令人豔羨的成就。西班牙提供了一個經典的反面教材,本來它有可能統一南歐地中海沿岸,但錯誤的戰略方向卻葬送了一切。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一分為二,其中的西羅馬帝國在僅僅81年之後便被日耳曼人消滅。由於存續時間過短,人們往往將目光集中於綿延千年的東羅馬帝國身上,但卻少有人注意到16至17世紀的西班牙幾乎就是西羅馬帝國的另一版本,甚至不誇張地說,當時的西班牙最有可能恢復西羅馬帝國的疆域。不過把持西班牙王位的哈布斯堡家族顯然沒有將興趣點放在統一南歐上,相反他們卻將整個帝國的精力花在北歐的低地國家身上。

低地國家泛指現在的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不過在當時它們被統稱為“尼德蘭”。尼德蘭歸屬西班牙始於“美男子”費利佩一世,費利佩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之子,其封地就在尼德蘭。近代西班牙的前身源自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大王國的聯合,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的女兒胡安娜,便是西班牙的繼承人。公元1496年,費利佩一世同胡安娜結婚,兩人的後代便同時具有西班牙和尼德蘭的繼承權,也就是從這一時期,尼德蘭被強行與西班牙捆綁在一起。

公元1516年,費利佩一世與胡安娜的長子查理繼承王位,此時查理既是西班牙國王,又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還控制著尼德蘭,此外在義大利還有諸多領地。查理以西班牙本土為核心,積極向外擴張,如果對照地圖的話,可以明顯發現此時的西班牙疆土只比西羅馬帝國少一個北非。如果西班牙在鞏固南歐的基礎上,大力向地中海南岸發展,極有可能恢復西羅馬帝國的榮光。可惜身為一個南歐國家,西班牙的國家戰略卻是典型的北歐思維,由於宗教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尼德蘭十分牴觸西班牙的統治,而西班牙也不得不花費大量兵力和金錢來壓制尼德蘭人。

從地圖上看,尼德蘭與西班牙之間隔著整個法國,如果西班牙放棄尼德蘭,轉而全力進攻義大利或者北非的話,那麼英國就可能從戰略對手變為可以合作的物件。當然即使那樣,法國仍舊是西班牙在陸地上的對手,但憑藉比利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抵抗法國的進攻總比跨越千山萬水控制尼德蘭這塊飛地容易得多。有些時候,“飛地”正是耗盡鮮血的最後一道傷口,而從1568年到1648年間長達80年的尼德蘭戰爭徹底葬送了西班牙稱霸西地中海的可能。

西班牙最好的選擇,應該是用尼德蘭(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交換法國在北非的摩納哥殖民地,如此法國的領土大增(雖然不一定能消化),西班牙也成為一個跨直布羅陀海峽的國家,可以說是雙贏。如今西班牙仍控制摩洛哥西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以及摩納哥海岸線上的休達和梅利利亞,如果摩洛哥也是西班牙的領土,西班牙的實力將大增。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徐用儀之死 | 武原鎮人,曾擔任清廷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