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子祥
徐用儀(1826~1900),字吉甫,海鹽縣武原鎮人。
他曾先後擔任清廷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吏部侍郎等官,並於光緒二十年(1894)7月起擔任軍機大臣行走,正式進入軍機大臣的行列之中,這在當時是位高權重的。
徐用儀多年操辦外交事務,與各國洋人打交道,所以他知道當時中國國力羸弱,特別在軍事上與西方列強、日本存在相當差距,如果一旦與之開戰,必敗無疑。故在甲午戰爭發生前後,主和的徐用儀、李鴻章、孫毓汶和主戰的翁同穌等人形成尖銳對立,後來徐被逼退出軍機處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直到中方一敗塗地,割地賠款,朝廷才意識到徐用儀先前的話是有幾分道理的,於是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又再度任命他為軍機大臣併兼任兵部尚書。
光緒二十六年(1900),原在山東活動的義和團運動擴大到京津一帶,數以萬計的團民在京城內外設立神壇,自稱刀槍不入,進而燒教堂,終於引發外交爭端。義和團又使用武力攻打位於東交民巷的各國大使館。
眼看西方列強與中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社稷危在旦夕,徐用儀會同吏部侍郎許景澄(嘉興人,多次出使西方各國)、太常寺卿袁昶(浙江桐廬人,曾任總理衙門大臣),聯名上書給光緒、慈禧,反對利用義和團來圍攻外國大使館和對外宣戰。
結果得罪了以載漪、剛毅為首的主戰派,觸怒了妄自尊大的慈禧,於是袁昶、許景澄先後被誅死。然而,平時一向小心謹慎的徐用儀卻不顧犯忌,獨自一人前往袁、許兩家哭祭,招來慈禧等人更大的忌恨。
終於在1900年8月11日,徐用儀和立山、聯元三位大臣被處斬於北京菜市口。
由於徐用儀等主和大臣在8月11日被殺,當時已經兵臨北京城下,等待和談的八國聯軍感到與清政府和談已經無望,於是發動了攻城之戰,經過三天戰鬥,8月14日,聯軍便一舉攻下了北京城。慈禧帶著光緒倉皇逃往西安,接著又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慈禧後悔當初不聽徐用儀等人之言,才招致如此巨大的損失。於是在5個月後,對徐用儀等五大臣“開復原官,以示昭雪”。宣統元年(1909),清廷追諡徐用儀為“忠愍”,厚葬於家鄉海鹽南北湖畔的邵灣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