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被文人推崇的朝代,就連近現代大文豪陳寅恪、魯迅等都對宋朝萬般誇讚,想回到宋朝,見識一下宋朝的風景如畫、文人如織。之所以這些文人會有這種感慨,是因為宋朝的重文輕武,從建國之初就已經定下。
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造反出身,他原本是後周的殿前督檢點,統領天下兵馬,但是兵發陳橋驛時黃袍加身,奪取了原本後周的天下,在後周的基礎上建立宋朝,自然會害怕其他的武將也像自己這般發動兵變,奪取天下。
這就使得他建國就定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調,一開始就把文人地位抬到非常高,這也是為何蘇轍敢直接在科舉文章中就嘲諷宋真宗,包拯能如此出名的原因,因為這些文人再過分,殺不得。
於是在宋朝三百餘年的歷史之中,宋朝的皇帝都遵循宋太祖制定下來的重文輕武的規矩,對於文人的關懷可以說得上是到達歷史的巔峰,就連上面定說的不殺士大夫的規定,都在之後演變成了不殺讀書人,不然蘇軾早死在了烏臺詩案中。宋朝對文人的確非常照顧,不僅百姓讀書是免費的,甚至那些在書院讀書的學子還能拿到政府補貼。
不過與之相比的是武將地位實在太低,宋朝的軍隊一方面人數龐大,說白了就是軍隊臃腫,只看人數,不看質量;另一方面宋朝的軍隊體系是兵不認將,將不認兵的,也就是說將領跟士兵壓根不熟,這的確可以杜絕將領起兵造反,但也使得在打仗的時候無法做到上下齊心,為宋朝滅亡埋下禍患。
那估計有人要說了,宋朝武將地位這麼低,憑啥岳飛工資還那麼高?七七八八的月俸加起來,一個月高達6000貫,一年下來有72000貫,並且還有有788.25畝水田、1196.75畝旱田,他的家業是不是不對勁?
對,這個數字可能跟大家平常想的有所出入,但我覺得抱有“岳飛不該拿高薪”這種思想的人本身就不對勁,咋了人家一位保家衛國的大英雄,天天拿命救國,還不配多拿點工資?是不是非得英雄都苦巴巴過不下去日子才舒坦?況且岳飛這俸祿的確有點問題,問題出在有很大的水分上。
宋朝是公認的中國古代史中最富有的時期,對官員的待遇自然高,就連宋朝著名清官包拯為開封府尹的時候,工資還相當於一個州的收入,你總不能還罵包拯貪吧?跟包拯一比岳飛的工資還真不算什麼。
並且比起包拯生活的時期,岳飛可是活在戰亂年代,和平時期跟戰亂時期的錢幣價值能相等嗎?岳飛作為南宋時戰鬥力非常強勁的一位名將,在世時官職可不低,雖然經常變來變去,但從樞密副使、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加封少保等也能看出,他在武將中地位首屈一指。
他的底薪一個月是二百貫錢,再加上伙食補貼、崗位津貼、取暖費等補貼,以及當時屬於官吏的田產等,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才有6000貫。
可南宋,尤其是宋高宗趙構在位時期,錢幣大量貶值啊!別看宋朝俸祿高,但他們很少發錢,什麼布匹、米糧都折算到俸祿裡,但問題是這些布匹、米糧都是陳舊了的,肯定不值原本的價格,再加上最窮時宋朝還拿香料抵過俸祿,岳飛這份工資實際上能到手多少,還真不好說。
並且由於北宋發行交子以來,宋朝迅速進入通貨膨脹,錢幣本就不值錢,兩宋相交時期大家更是願意要糧而非無用的錢幣,因此在宋初時一石米僅需六七百文,到了宋高宗時期,一石米高達7貫錢!
宋代一斤等於640克,宋代一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米相當於如今的118.4斤。岳飛的72000貫俸祿一共可以買10285石米,也就是如今的1217828斤;按照如今2塊錢一斤的米價來算,岳飛的年俸約等於如今的2435656,也就是僅僅只有240多萬。
但岳飛的這筆錢並非他自己享用,岳家軍如此驍勇善戰,該不會以為都是宋廷的功勞吧?還不是岳飛自己養著,全軍上下那麼多人共分這240萬,並且還不一定能夠是240萬真金白銀,現在你還覺得岳飛工資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