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但卻出現過許多強權女性,其中又以呂后和武則天最為出名,都掌握到了國家的最高權力。但為何在兩人死後他們所在的家族遭遇卻是不同的?呂后的家族遭到了全面的清算,所有呂姓人一律被處死。但是武則天死後,武家卻得了善終。這是為什麼呢?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找到原因。

一是命運的安排;二是時代形勢不同;三是家族的自我應對。下面我們分別說明。

先說命運的安排。

提到命運,受到現代科學教育的人第一個反應就是“迷信”,在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為什麼還要相信迷信呢?可是,武則天活到82歲去世,呂后只活了62歲。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當然可以有所解釋,比如,生活條件不一樣,先天遺傳不同等等。但最後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命,也就是一切主客觀條件的結果。

我們先說說武則天和呂后的命。武則天活了82歲,她去世的時候,三兒子李顯50歲,四兒子李旦44歲。孫子李隆基20歲,除了李隆基以外,還有一大批20至30歲的孫子。武則天去世之後,權力到了他兒子孫子的手上,母親再有不是,在以孝治天下的中國古代,兒子不會直接否定母親,也不會追殺母親的家族。除非是母親的家族掌握的權力影響到了皇權,才會因為權力的爭奪而受到清算。因此,武家不受清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武則天之後,皇權又回到了武則天的兒孫手上。

我們再來看呂后。劉邦去世的時候,繼位的劉盈16歲,而他的母親呂后47歲。劉盈的性格本身就是比較仁厚的。仁厚如果換種說法的話,就是懦弱。這大約也是劉邦當初想廢太子立如意的原因。因為“如意類我,太子不類我”。以一個16歲的平庸的小孩去面對一群開國謀臣悍將,劉盈恐怕是力不能勝任,這是呂后稱制的根本原因。這種母親代為管家的事情,並不是漢代呂后的發明,而是一種歷史的沿襲。春秋戰國時期,母親幫助兒子掌握國家政權的事,並不鮮見,最著名的就是趙太后。

呂后是一個手段狠辣,快意恩仇的人。所以,劉邦死後,當初曾經威脅他權力和地位的人,都遭到她的清算。仁厚的劉盈,大約情感上接受不了母親這種血淋淋的政治虐殺。心灰意冷之下,失去了政治熱情和生活的勇氣。所以,當了七年掛名皇帝之後,撒手而去。

劉盈去世之後,後宮裡留下了幾個兒子。呂后又扶植孫子上位,自己繼續掌權,直到八年後去世。從劉盈繼位,到呂后去世,大概15年。這時候,呂后一支,劉家的後代年紀最大的也不過十幾歲。呂家只能透過外戚的身份掌握政權。這是呂氏封王的主要原因。但是,呂氏外戚封王,是違反歷史規矩的。自然要遭到漢代舊臣的反對。因此,呂后死後,誅滅諸呂其實是外庭權力之爭。這就是以陳平周勃為代表的漢代舊臣和諸呂的外戚勢力的權力之爭。陳平周勃是漢代開國舊臣,依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呂家諸位自然不是他們的對手,因此,諸呂被殺也就很自然了。

諸呂被殺,只是掌握權力的被殺。沒掌握權力的,當然不需要趕盡殺絕。但問題是,皇宮裡掌握著最高權力的皇帝,是呂家的外孫。血永遠比水要濃。等到皇帝長大之後,呂家的親情重新接續上,舊臣們將來被清算的風險是存在的。所以,諸呂被滅之後,呂家必須被清算。這樣,皇宮中劉盈留下的兒子們全部被殺掉。這樣,皇室中呂家的血統被 全部清洗乾淨。呂家子孫自然也不能留,所以呂家也就一敗塗地,永無翻身之日了。

假如呂太后也像武則天一樣活到八十歲。這樣的兒子們

也都長到二三十歲了。如果呂太后在自己年紀漸大時,慢慢還政於皇帝。這樣,漢代的皇權就是在有序的傳承中。而且,二十年之後,陳平也好,周勃也罷,漢代開國舊臣的影響力也都下降了,皇權有序傳承就成為可能。這樣,呂家雖然可能還保有某些權力,但權力還是在皇帝手上政治格局不會變。這就是所謂的命吧。呂太后沒有武則天一樣,活到八十多歲的命。

第二個方面是時代原因。後代王朝吸取漢代外戚專權的教訓。對外戚的權力加以限制。

外戚專權是漢代政治中一個大問題。西漢的滅亡,本身就是外戚的篡權。王莽的姑姑就是漢元帝的妃子,而王莽的女兒又是漢平帝的皇后,王家從大將軍王鳳、王始,到王音、王根王莽掌握政權幾十年,並最終奪了劉家江山。到東漢,外戚專權的事不斷沒有解決,還越演越烈。梁冀就是代表人物。所以,後世的帝王對外戚專權做了許多制度上的限制。因此,到唐代,外戚專權的事情就不太嚴重了。雖然唐太宗時期的長孫無忌,與唐玄宗時期的楊國忠也都是外戚,但是,唐代沒有形成漢代那樣的外戚專權的情況,權力還是在皇帝的手上。

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大約還是想到過預防漢代呂家一樣的結局。她的做法,就是透過聯姻把武家和李家深度融合在一起。但是,透過聯姻結成利益共同體的事情,並不是什麼新手段,歷史上一直是這樣乾的。漢代呂家一樣也在做著與權貴聯姻的事。但最後的結果並不好。

所以,武家的保全聯姻固然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最根本的還是武則天兒子多。最後接他班的是親兒子,親孫子。

第三個方面,是家族的自保。

外戚掌權的前提,是親戚關係。比如漢代經常是皇帝的舅舅或小舅子當大將軍。當皇帝換了之後,他也有自己的親戚,原來的外戚就不吃香了。在沒有親戚關係的情況下,還要保持權利,就只能靠能力。如果能力不行而在位,只能掃禍。這就是《易經》中所說的,德薄位尊而招禍的道理。

以呂家為例,呂后去世了。親戚關係遠了一步。保身的做法是,遠離尊位,交出權力。沒有能力還拿著權力,就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呂家眾人被誅,就是這個原因。而武家,雖然權力很大。但是,遠遠沒有達到漢代外戚的影響。武三思雖然權力大,但是,與漢代還是沒法比的。所以,在唐中宗上臺之後,他立刻投靠韋后。所以,武則天之後,權力的核心又回到以李顯韋后和安樂公主為核心的皇帝周圍。並不是漢朝那樣,新君繼位後會出現臣強君弱的現象。

當然,家族的自保和制度的限制是緊密相關的。因為有了制度上限制外戚專權的設計。外戚的權力就不能達到壓倒君權的情況。既然沒有多大權力,也就沒有徹底清算的必要。

武則天之後的唐朝,內宮專權,也就是皇后和公主幹政的情況,遠遠大於漢代時期外戚專權的情況。所以,對於李唐王族來說,把權力從後宮手裡奪回來的緊迫性,遠遠大於清算外戚的緊迫性。因為內宮權力不在了,外戚自然就消失了。所以,大唐王朝權力爭奪中最後勝出的李隆基,先是消滅了韋后和安樂公主,然後再消滅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才把權力抓到了自己的手上。所以,對於唐代來說,清不清算武氏,並沒有漢初那麼重要。但武三思的被滅,還是和手上有點權力直接相關。

最後我想說,雖然兩人的背後少不了殺伐果決和肆意妄為,歷史對二人的評價也都褒貶不一,但作為女性來說,兩人能在那樣一個時代攪動朝野,都算是很了不起了。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領先世界的明朝火炮為何衰落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