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還有戴宗似天馬行空一樣的神行法,騎上紙馬能日行八百里。這麼先進和玄乎的神技全世界估計只有戴宗一人懂得。如果戴宗能將神行法貢獻給朝廷,那麼大宋的郵遞水平和情報工作將會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以此類推,凌振獨步天下的火炮技術,也必定是屬於他自己所掌握的技術,除凌振之外,無人能有如此高超的製作和使用火炮的技術。因此,呼延灼雖然帶著五百多架火炮和炮架圍剿梁山泊,但在凌振到達梁山泊之前,我們沒有見到呼延灼的軍隊使用火炮攻擊梁山泊。

這種封閉、自私和獨享的火炮製作和使用技術,極可能因為家族傳承的原因而逐漸衰落甚至失傳。這也許就是在開國初期就擁有如此先進的火炮的明王朝,後來卻被靠戰馬、刀槍、弓箭作戰的金族(清朝)滅亡的原因。

其四,缺乏圍繞火炮為核心的作戰技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炮手凌振被梁山泊英雄誘捕。火炮手屬於專業軍事人才,所在軍隊的主帥要派重兵保護他們和火炮不受敵人的襲擊。可是在《水滸傳》裡,凌振包攬了製作火炮、發射火炮和保護火炮的職責。主帥呼延灼對凌振被梁山泊俘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呼延灼沒有派精兵強將去保護火炮和凌振;其次,當火炮被梁山泊英雄破壞後,呼延灼沒有及時派擅長作戰的馬、步兵追擊梁山泊英雄,導致作戰能力不強的凌振貿然追擊。當然,這不只是呼延灼一個人的問題,估計在整個明代都沒有形成圍繞火炮作為作戰核心的戰術。

其五,火炮存在攻強守弱的缺點。《水滸傳》對火炮的描寫存在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火炮只在進攻時使用,從來就沒有出現過火炮在防守時使用的場面。比如呼延灼用火炮攻擊梁山泊,梁山泊英雄用火炮攻擊北京城,宋軍用火炮攻擊遼國的檀州城;在宋江徵方臘的戰爭中,宋軍用火炮攻擊方臘所佔領的常州、杭州、睦州。在關勝、童貫、高太尉率兵大舉進攻梁山泊時,作為防守的一方——那時已經擁有凌振和先進火炮的梁山泊從沒有使用過火炮對朝廷的進攻進行反擊。當梁山泊進攻北京城時,梁中書也沒有組織火炮抵抗梁山泊的進攻。面對宋軍的進攻之,作為防守一方的遼國從來沒有使用過火炮進行抗擊。方臘的情況和遼國大同小異。

這種現象應該不是作者有意為之,極可能是作者客觀地對真實火炮的描寫。

由於古代的火炮存在著笨重、轉移速度慢、發射頻率低等缺陷,註定了火炮只在進攻時才能發揮其特長,而在防守時則作用有限。這是因為,進攻方總是處於軍事優勢的一方,他們會從容不迫地準備好一切才發動進攻;而防守方一般是依靠城池、山寨或險要的據點進行防守,在此種情況時,攻擊城池、山寨、險要據點正好發揮了火炮的炮火猛烈、摧城拔寨之長。反之,防守一方面對漫山遍野的進攻敵人,發射頻率極低的火炮殺傷力就顯得杯水車薪,容易顧此失彼,火炮很快會在敵人的騎兵、步兵的攻擊下被消滅。

在整個明朝與金族(清朝)的戰爭中,明朝一直處於防守狀態,即使明朝軍隊的火炮再先進,面對金族(清朝)手持利劍、長矛和弓箭蜂擁而至驃騎,戰爭的結局可想而知。

因此,火炮無疑是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利器,但絕不是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只有輕便、靈活、操作方便、子彈輕巧、發射頻率高、射擊準確,可以人手一枝配備的槍械出現,才宣告了冷兵器時代的結束。

當年手持洋槍的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清朝廷、義和團的刀槍劍戟和弓箭顯得不堪一擊,八國聯軍幾萬人的軍隊就可以在中國橫行肆虐,所向無敵。他們攻陷清王朝京城北京,殘殺中國軍民,火燒圓明園,犯下滔天罪行。巜辛丑條約》的簽訂宣告了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從此中國進入到以大炮和槍械為主要作戰武器的新時代。

(完)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作為一支農民武裝,太平軍的武器,為何比清軍更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