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採用皇帝稱號自稱始皇帝,並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政治上:
秦朝初立三公九卿制度,其中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為奉常、郎中令、衛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太僕。
三公的職責如下:
丞相,最高行政長官,統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
太尉,最高軍事長官,總攬軍事,但兵權實際上掌握在皇帝手中。
御史大夫,輔佐皇帝處理政事,並監察百官,管理國家重要史書、典籍。
九卿的職責如下:
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和教育事務;
郎中令,掌管殿內警衛和皇帝的侍從;
衛尉,掌管宮門警衛;
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全國的馬政;
廷尉,最高司法機關,管理司法審判;
典客,掌管外交事務和少數民族事務;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
治粟內史,掌管國家的稅收和財政;
少府,主管皇室財政。
在春秋戰國時期,列國陸續出現了郡、縣等新的地方行政區劃形式。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把郡縣制作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郡”是直屬於中央的地方行政區劃。“郡”設郡守、郡尉、監御史等官職,分別掌管行政、兵事、監察職責。“縣”隸屬於郡。
郡縣制的特點在於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誌。
經濟上:
首先就是統一貨幣。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貨幣不統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半兩錢是秦國的貨幣,六國統一後改為方孔圓錢,並把方孔圓錢推行全國。從此,方孔圓錢這種貨幣一直沿用了兩千餘年。
度量衡的統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各諸侯國的重量單位、長度單位、體積單位都不一樣,商鞅變法後,全國統一了度量衡。統一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並且要求秦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反。從秦朝開始,一直沿襲至今。
統一車轍。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諸侯國的車子寬度不一,各國的車輛往來很不方便。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全國車輪的距離相同,稱為“車同軌”。
思想文化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諸侯國的文字不統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令李斯等人對文字進行整理,各全國文字統一,稱為“書同文”。
是了鞏固統治的需要,為了從思想文化上統一民眾,為了不讓其他各種不利於統治的思想存在,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
軍事上:
公元前215年,將軍蒙恬北擊匈奴,收回河套地區。秦朝修築長城和“直道”,加強北部邊防。
秦滅六國後,秦軍展開了統一嶺南地區的攻勢,但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公元前214年,秦開鑿了溝通湘江水系和灕江水系的靈渠,以便補充兵員和軍需物資,經過激戰,終於平定嶺南地區。
秦朝還在統一六國的基礎上,對周邊地區實行政治控制,不僅擴大了統一帝國的規模,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