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各國的建立政權,發展經濟,擴大城邦,使居民安居樂業的同時,都有這樣的一個官職,他們在混亂的環境下,提煉精簡資訊,挖掘出最有價值的內容,並從中凝聚出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史官,他們記錄歷史,蒐集史料,撰寫歷史。如果沒有史官,我們對於歷史的瞭解會有一種歇菜的感覺。

三國的蜀國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建立政權,封賞文武百官,加官進爵,一切事宜的處理都交由丞相諸葛亮操辦,諸葛亮這個大權在握,做事情不受官吏的干涉。也避免身後留下專權僭越的罵名。陳壽也說過“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這個觀點確實成立,諸葛亮大權在握,對自己的一些行為避而不談,像飛雲浦放走陸遜,失街亭之過,逼走託孤大臣李嚴,六出祁山,都是自己一意孤行的結果。

在我看來“國不置史”的說法似乎也不成立:

1、東漢和西漢加在一起,也找不出一個專業的史官,因為編修史書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而且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大量的人力來完成。所以在那個時期史官的角色,基本上由其他的官吏兼職來完成,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詔告於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時巴為尚書令,掌握制詔誥文書,蜀漢仿效東漢,沒有設定中書省,一切由尚書省掌握,為蜀漢修撰歷史,儲存了大量的資料。

2、蜀漢還設定了一個機構,兼有補充的職能。秘書官以及秘書圖籍制度。秘書官掌握校文獻典籍。秘書官又被稱為東觀。陳壽曾在蜀國任東觀秘書郎,自己就是註記官,《三國志·蜀書》能較好地儲存,編纂完整,跟這個有一點的關係,既然有關係,我們又怎麼能說蜀漢沒有設定“史官”呢?但即使這樣,相對於魏吳,蜀漢的歷史過於簡略了。

3、劉備是一個愛好學習的人,網羅了一批人從事文化事業。閬中的周群,成都的杜瓊,南陽的許慈,魏郡胡潛等學者群聚蜀國。劉備還很注重歷史學習,臨死遺照“遺詔敕後主曰:可讀《漢書》”這都說明劉備並非不在意歷史,只是在官制上固守東漢,不設定史官,也無國史修撰制度。

綜合以上的觀點,蜀國不設專門的史官,即使當時執政黨的需要,也和兩漢時期的制度有很大的聯絡,我們不能從單一的方面去剖析它、您認為呢?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諸葛亮那麼有本事,蜀國卻最先滅亡,究竟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