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李大釗和陳獨秀

1920年2月,臨近舊曆年關的一個凌晨,一輛帶篷的騾車,從北京朝陽門駛出,急匆匆南下而去。

車上有兩個人,坐在車篷裡的那位,頭戴氈帽,身上的背心油光光的,看上去像個“掌櫃的”。坐在車把上的這位,微胖的臉龐蓄著八字鬍,戴著副眼鏡,拿著幾本賬簿,像是隨掌櫃收賬的“賬房先生”。

一路上,遇到打尖兒住店的事,“掌櫃的”幾乎不說話,全由操著一口樂亭話的“賬房先生”應酬。這二位身份可不一般,“掌櫃的”是41歲的陳獨秀,“賬房先生”則是31歲的李大釗。路上,他們商談了籌建中國共產黨的事情,由此流傳下“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一段佳話。

陳獨秀、李大釗兩個人祕商如此機密的事情,外人又是如何知曉的呢?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英勇就義。24天后,5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學教授高一涵在武昌中山大學“追悼南北死難烈士大會”上,對著學生、教職員和各界群眾代表,充滿感情地發表了《報告李守常事略》:“······時陳獨秀先生因反對段祺瑞入獄三月,出獄後,與先生同至武漢講演,北京各報均登載其演辭,先生亦因此大觸政府之忌。返京後則化裝同行避入先生本籍家中。在途中則計劃組織中國共產黨事。”

有人根據《胡適遺稿及密藏書信》考證,1920年2月高一涵正在日本,他怎麼會知道“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這件事呢?

原來,高一涵與陳獨秀、李大釗的關係非同一般。

他和陳獨秀都是安徽人。民國初年,在日本他倆同是《甲寅》雜誌編輯。陳獨秀創辦《新青年》後,高一涵是主要撰稿人之一。兩人交往密切,相知甚深。高一涵與李大釗都是留日學生,曾共建“神州學會”,同為《民彝》雜誌編輯。入職北京大學後,兩人都是政治學教授,曾聯手開設“現代政治”講座,可謂過從甚密,志趣相投。

1963年,高一涵回憶說:“李大釗回京後,等到陳獨秀從上海來信,才向我們報告此行的經過。”可見,“相約建黨”之事,是李大釗事後不久告訴高一涵的。

不能簡單地說孤證不能為憑。當年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朱務善,在新中國成立後也曾回憶說,李大釗護送陳獨秀離京,“路上,大釗同志也與他商討了有關建黨的問題”。

從1920年陳獨秀、李大釗文章書信往來,特別是後來李大釗推薦共產國際代表去上海面見陳獨秀,張國燾在陳獨秀、李大釗之間傳遞資訊,以及上海、北京兩地遙相呼應的建黨歷史來看,“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這段建黨佳話是可信的。當年就曾有人賦詩讚曰:

北大紅樓兩巨人,紛傳北李與南陳;

獨秀孤鬆如椽筆,日月雙懸照古今。

責編:金蕾蕾

網編:宋瑩

監製:方丹敏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何民國軍閥都不敢惹青幫?收徒上萬,徒弟“孝敬”錢上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