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了魯國、衛國、滕國、薛國四個戰國期間存在過的小國的消亡史。本篇繼續。

宋國:子姓,公爵

古代改朝換代之後,新朝一般會封給前朝王室的後裔爵位,贈予封邑,讓他們祭祀宗廟,這在歷史上被稱作“二王三恪”制度。周朝建立之初,周武王把殷商故地封給紂王之子武庚,以繼商祀。但是,隨著三監之亂被平定,武庚被殺,封國被除。可商王這一支總得有人來繼承。於是,公元前1039年,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被封於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獲准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微子啟就是宋國的開國之君。

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畫像

宋國的國君繼承製度,最初奉行“兄終弟及”制。宋宣公臨死時,不立自己的太子與夷,而是讓位於弟弟和,是為穆公。等到穆公臨終的時候,把大司馬孔父嘉招到跟前說:“先君舍太子而立我,這份恩情我不能忘,我死之後要把君位還給太子與夷。”但是孔父嘉說:“群臣都願意奉您的兒子公子馮為新君。”穆公為防止宋國內亂,把公子馮打發到了鄭國。於是與夷繼位,即殤公。

殤公在位期間,另一位大臣太宰華督偶然瞧見大司馬孔父嘉的妻子長得十分漂亮,起了歹心。此前,宋國與鄭國連年征戰,但輸多贏少,民怨很深,華督散佈謠言,說孔父嘉將要再次對鄭國用兵。於是國內發生騷亂,華督趁機襲殺孔父嘉,奪走了孔父嘉的妻子。孔父嘉之子木金父則逃難到魯國,孔氏從此在魯國紮根繁衍,木金父的五世孫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

宋襄公高舉仁義大旗,卻不通時務,屢戰屢敗

宋國的歷代國君中,名氣最大的是宋襄公。齊桓公曾將公子昭託付於宋襄公,齊桓公死後,宋襄公領兵護送公子昭回國繼位,成為齊孝公。宋襄公由此沾沾自喜,以齊桓公的“接班人”自居,想要做諸侯的霸主。但可惜,以宋國的實力,充其量是二流國家,像楚國這樣的大國根本不甩他。有一次,宋楚交兵,兩軍隔河列陣。楚軍仗著人多,大白天強行渡河。這時,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說:“趁楚軍還未過河,我們衝殺過去,一定能取勝。”可呆氣十足的宋襄公卻說:“不行,我們是講仁義的國家,敵人渡河還沒結束,我們就殺過去,這還算仁義嗎”。這時,楚軍已全部上岸,正亂作一團的排隊擺陣,目夷又對宋襄公說:“楚軍立足未穩,我們殺過去,還能勝利,否則,我們就危險了。”宋襄公又拒絕了:“你這人太不仁義了!”可是,等楚軍列好陣勢,洪水般衝殺過來,宋軍紛紛潰逃,宋襄公的大腿上也中了一箭。

宋襄公被列為“春秋五霸”之一,實際上,名不副實。而且,我們還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諸子百家講故事的時候,很多蠢人、笨蛋的故事都發生在宋國,像什麼“拔苗助長”,“丁公鑿井”,“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開頭總是說“宋國有一個人……”那個時代已經流行地域歧視了嗎?有種說法認為,這和宋國的出身有關。宋國作為商人的後裔,受到周人的歧視,被譏為“蠢殷”﹑“頑民”。所以,凡是這類故事,都被安在了宋國人頭上。

戰國時期,諸侯國普遍發生卿大夫奪權,宋國也發生了戴氏(旁支)代宋。公元前318年,戴偃稱王,即宋康王。史稱宋康王“行王政”,即實行政治改革,宋國一度強盛起來,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可惜,好景不長,公元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聯合楚國、魏國攻打宋國。宋康王出逃,被齊軍抓獲並處死,宋國滅亡。

宋國共傳三十四君,享國八百二十九年。

鄭國:姬姓,伯爵

鄭國立國比較晚。初代國君鄭桓公姬友,是周朝第十位君主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弟弟。宣王二十二年,姬友被封到鄭地,十分受百姓愛戴。可惜,兒子周幽王烽火玩大了,他自己被犬戎所殺不算,連帶著身為周王室司徒的姬友一起遇難。(果然是同生共死的好基友!)

“春秋小霸”鄭莊公畫像

桓公的兒子是武公,武公的兒子是莊公。莊公名叫寤生,寤生就是逆生,使得他的母親武姜在生產的時候受了很多的痛苦,所以不受武姜待見,反而是弟弟段受寵。莊公一繼位,武姜就迫不及待地為段請封,而且是不能用於作封地的大邑,但是莊公一一滿足。這讓段越來越驕狂,起了不臣之心。莊公心知肚明,卻不動聲色。等到段扯旗造反的時候,莊公派兵一舉蕩平。這兄弟倆,君不君臣不臣,兄不兄弟不弟,所以《春秋》譏之為“鄭伯克段於鄢”。

鄭莊公號稱“春秋小霸”。有一年,鄭國侵入到了周王直屬的王畿之地,把成熟的莊稼割走了,這讓周桓王非常生氣,所以等到莊公來朝見的時候,桓王不加禮遇,君臣鬧掰。莊公從此不再朝見周王,桓王以此為藉口,親率陳、蔡、虢、衛幾個國家討伐鄭國。一戰下來,王師大敗,還被鄭國的大將一箭射中肩膀。

莊公的兒子厲公時,大臣祭仲專權,厲公找來祭仲的女婿雍糾,圖謀殺死祭仲。可惜事機不密,雍糾的妻子、也就是祭仲的女兒知道了,回家問老媽:“爹與老公哪個更親?”她媽的回答很經典:“爹只有一個,老公卻可以隨便找。”這就是成語“人盡可夫”的來歷。女兒於是把這件事告訴了祭仲,祭仲反殺了雍糾。

靈公時,楚國送來大黿。公子宋與公子家一起上朝時,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動了一下,他便跟公子家說:“今天又要有好吃的了。”這就是成語“食指大動”的來歷。等進去一看,大黿已經被燉成了湯。公子宋大笑。靈公見了,問其因何發笑,公子宋把自己的“特異功能”告訴了靈公。也不知道靈公是開玩笑還是平時對公子宋有看法,他命人分湯,偏偏沒有公子宋的份兒;“怎麼樣?你的食指不靈了吧?”沒想到公子宋竟然走到鄭靈公的座前,把食指伸到鼎裡沾湯嚐了一下,並說:“誰說我的食指不靈,我不是嚐到了嗎?”靈公大怒,想要殺公子宋,可公子宋聯合公子家先下手為強,反殺了靈公。

獻公時,鄭國在強鄰晉國的“反覆毆打”下,開始衰弱。

三家分晉後,韓國成為鄭國最大的敵人,而鄭國又內亂不止。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鄭國立國432年,傳位24君。

越國:姒姓

越國的始祖,是夏朝第六位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是大禹的後人。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圖

到越王允常時,與吳國相互攻伐。允常死後,王位傳給兒子勾踐。公元前473年,勾踐經過臥薪嚐膽,終於消滅了宿敵吳國,其勢力範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雄踞東南。

公元前333年,越王無彊北上伐齊,結果聽信了齊威王派去的說客,率領大軍調頭攻楚,不料兵敗身亡。由於無彊沒有指定繼承人,越國因此而分崩離析,各宗族子弟們競爭王位。

公元前222年,秦軍降越君,置會稽郡,越國滅亡。越國維持了大概有1800年。

把越國列為小國,略有些委屈。畢竟越王勾踐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但越國一則僻處東南,影響力不及中原,二則其強盛期並不算長。

邾國(鄒國):曹姓,子爵

邾國的“邾”字,金文寫作蜘蛛形的“蛛”字。有學者認為:“邾國先人曾以蜘蛛為圖騰,建國之後,即以蛛為國名。後來,為了書寫方便,改從邑朱聲之邾字。”

傳說,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陸終娶於鬼方氏妹,名曰女嬇,生有六子,第五子名晏安,為曹姓之祖。周武王滅商之後,封晏安的後人挾於邾,史稱“邾挾”或“曹挾”,為邾國開國君主。

但這個時期的邾國還沒有爵位。春秋時期,齊桓公推行霸業,當時的邾君克積極支援,在各國間奔走聯絡。齊桓公霸業成功後,為了報答邾國的幫助,奏請周天子,封邾國為子爵,邾國國君始稱“邾子”,邾國得以位列諸侯。

邾國的疆域大致相當於今天鄒城的全境和周邊的濟寧、金鄉、滕州、兗州、費縣的部分地區。在今天的山東境內,邾國是僅次於齊、魯的國家,最強盛的時候有兵車600乘。

邾國依附於魯國,但魯國把邾國視為“蠻夷”經常出兵討伐。進入戰國後期,楚國向北大肆擴張,邾國在它的第29代國君時被楚攻滅。邾國存續790年。

巴國:姬姓,子爵

周公輔成王時期,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就有巴國,其初代國君為姬姓宗室。

巴國與西周王室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楚國在南方崛起後,巴國開始受到楚國的控制。巴國人表面上承認楚國的宗主國地位,但一有機會便起來反抗,雙方戰爭不斷。

春秋末戰國初,巴國從漢水流域進入長江上游地區後,西與蜀國為鄰,先後在長江和嘉陵江一線建了五座都城,由此引發“巴蜀世戰”。

司馬遷的直系祖先司馬錯

公元前319年,巴國和苴國聯合,欲滅充國。而蜀國和充國結盟,抵禦巴國。巴國在公元第二年滅掉了充國,隨即又被蜀國擊敗。苴國向秦國求救,秦惠文王派謀臣張儀、將軍司馬錯領三十萬大軍入川。公元前316年,秦國滅掉了苴、蜀兩國,同年,順手滅掉了巴國。巴國存續700多年。

蜀國

古蜀國的歷史,充滿了神話傳說,至今很多問題都沒搞清楚。傳說蜀人起源於蜀山氏,從蠶叢氏稱王開始,歷經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個氏族的統治。

蜀王杜宇塑像

正是因為古蜀國的歷史充滿了綺麗神秘的傳說,唐朝多位大詩人都喜歡吟詠。李白在《蜀道難》中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李商隱在《錦瑟》中寫道“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望帝指的是蜀王杜宇;李賀在《過華清宮》中寫道“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注:先秦多種文獻明確記載,周代爵分五等,即我們熟知的“公侯伯子男”;但近現代郭沫若、傅斯年等諸大家對此有異議,我們這裡姑從一般說法。)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出去時好好地,回來時國家沒了!清王朝海軍艦隊最後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