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之中,驚現闖王墓碑。峭壁之上,隱藏神秘寶物。流傳三百年的傳說,是否應證驚天的藏寶之謎?接連不斷的蛛絲馬跡,能否揭開未解的歷史之謎?李自成藏寶之謎,敬請關注!
莽山腳下天塘村,幾百年來,一直口口相傳著一句充滿玄機的秘訣:
“石巖衝,三座橋,慢行百步走,三窯金”。
據說,只要能破解這句秘訣當中所藏玄機,就能得到一筆鉅額的財富。而這筆財富,正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兵敗後,帶到莽山的“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
李闖王的藏寶之謎
一、莽山尋寶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兵敗後,最後歸宿可能是在湖南境內,同時也帶來了一大筆財寶。歷史上,有人估算過那筆財寶的價值,說是至少在兩個億以上。
從清初開始,這筆可能被隱埋下來的鉅額財富,就一直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尋寶者的目光。但隨著年代遠去,找到它的希望也逐漸渺茫。
解放後,隨著一系列技術條件的進步,這個傳說又再次變得真實起來。
李闖王
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貧苦出身的陝西米脂農民李自成率眾揭竿起義。17年後,李自成帶領農民義軍大敗明軍,攻陷京城後,他們佔領了皇宮,奪取了大量的宮廷珠寶。
據《明季北略》史書記載:
李自成進北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
然而在李自成登基稱帝42天后,明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對李自成剛剛建立的大順政權,展開了激烈的圍攻。
李自成兵敗,退出北京之時,他下令將國庫中的金銀財寶席捲一空,率殘部南下,以圖日後東山再起。
此後,李自成轉戰河南、陝西直至兩湖地區,最後不知所終。
這個草莽英雄以及其所攜帶的那筆巨大財富的下落,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懸疑之一。
李自成藏寶成謎
湖南莽山腳下的天塘村,是個保持著兩百年前歷史風貌的古老村落,村民大多以譚姓為主。在這座古老的村莊裡,幾百年來,一直口口相傳一句充滿玄機的口訣:
“石巖衝,三座橋,慢行百步走,三窯金”。
據說,只要誰能破解這句秘訣當中所藏玄機,誰就能得到一筆鉅額財富,一筆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兵敗後,帶到莽山的財物。
這個口訣的出處,已經無從考證了,但相信這個的人卻一直不在少數。
莽山日落
四十多年前的1977年,天塘村裡曾經發生過一件怪事。當時不少村民在夜晚看到了怪異的情景:一個披頭散髮的人影,對面山頭一團團飄來飄去的鬼火——村中鬧鬼了!
一時間,村裡人心惶惶,每到夜晚,家家戶戶都早早地關門落鎖,不敢外出了。
真的有鬼神出現嗎?為了弄清楚這件怪事,幾個膽大的村民蹲守在了村頭,待到鬼影出現的時候,他們衝上前去,那些鬼影卻是一鬨而散,留下了幾把鋤頭和鐵鍬。原來村裡出現的鬼影只不過是盜墓賊在裝神弄鬼,掩人耳目。
弄清事情真相的幾個村民不禁鬆了口氣,當時,看到盜墓賊 挖下的大坑,參與捉“鬼”的村民有人不禁想到村裡的古老傳言:“石巖衝,三座橋,慢行百步走,三窯金”。這幾個村民當時心頭一亮,難道,這些盜墓者破解了村裡的尋寶秘訣?
“與其讓外人找到寶藏,不如我們自己動手”, 一個村民忍不住將這個想法提出,他的這個尋寶想法立即得到大家贊同。
為了得到這筆誘人的寶藏,天塘村裡的5個男丁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秘密結下盟約,他們發下重誓,無論誰先發現了寶藏,都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然而沒過多久,恐怖降臨了,尋寶的村民居然一病不起,不久便有人離開了人世。傳言,他們是遭到了守護寶藏的亡靈的詛咒。
古墓
十多年過去,當死亡的陰影逐漸淡薄後,天塘村再次出現了尋寶熱潮。這一次,尋寶的熱情和規模比上一次要高很多。
譚相吉,1933年出生的,是當地農村裡的能人,雖然他只讀過小學四年級,但他無師自通,學會了繪畫、雕刻、農機修理等等手藝。他雕刻的菩薩,最低的價也要賣上兩三百元一尊。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他是周邊十里八鄉的第一個萬元戶。 這個只讀了四年小學的農民,從此走上了一條追尋李自成莽山藏寶的考古之路。
要找到傳說中李自成埋寶之地,就必須先找到李自成歸宿於莽山的依據。透過走訪,譚相吉發現了莽山周邊地區的大部分地名,似乎都與李自成的封號,以及他老家的地名息息相關。
莽山裡有奉天坪、奉天廟、永昌村、永昌廟、永昌娘娘廟,而李自成是陝西米脂縣人,就有個米脂坳,有個太安寺。譚相吉對李闖王最終藏寶於莽山,一直深信不疑。
只是在這次尋訪中,古老尋寶口訣中的兩個地點:“石巖沖和三座橋”,卻一直都無法查實其具體指向。
其實和之前的尋寶村民相比,譚相吉思考周密,也很專業。他沒有隨便下鋤亂挖,而是選擇了從追索闖王蹤跡開始。讀書不多的譚相吉,這一次很認真地研究起了文獻資料。
莽山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當年李自成兵敗九宮山之後,經石門、武岡、宜章來到莽山,為了躲避清軍的追剿,他以當時一個明副總兵曹志健的名義駐兵進了莽山。
譚相吉在翻閱了大量史料後,發現了一個難以解釋的疑點。
廣西《蘭山縣誌》中記錄了明副總兵曹志健於順治七年病死於廣西賀縣,而在《宜章縣誌》中有著類似的描述:
順治八年(1651)三月,明副總兵曹志健,陷黃沙、笆籬兩堡,後被清兵圍之蕨子坪,糧盡,盡殲之。
同樣一個人,卻在兩年之間死了兩次,這個發現讓譚相吉認為,莽山的民間傳說並非空穴來風,譚相吉的這個懷疑,也引起了有關專家的注意。
李闖王
人們透過這些歷史疑點,加上當地傳說,對李自成莽山寶藏之謎進行了再加工:
當地人認為,李自成自己或者是他的餘部,曾以明副總兵曹志健的名義進入過莽山,當時隨軍有九頭驢子馱著金銀,十八個人挑著珠寶,這些財寶被分別藏於莽山的多處密窖之中。
然而數百年過去了,莽山的地理情況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尋寶人按照民間流傳的尋寶口訣——“石巖衝,三座橋,慢行百步走,三窯金”尋寶,幾乎都無功而返。
莽山處於湖南與廣東交界的位置,方圓達2萬公頃,如此大的區域,一心尋寶的譚相吉該從何入手呢?
譚相吉開始著手研究這件事情之後,走訪了大量村民,蒐集了一批相關文史資料。他將一系列自己懷疑的地點繪製在一張圖上,這就是譚相吉的“李自成莽山藏寶圖”,裡面標註的地點,他認為都有可能是闖王藏寶之地。
三十多年前,他開始考證和挖掘第一個地點,莽山澤子坪。
澤子坪,位於莽山東南部。在清初時,因為這裡駐紮著大量的反清勢力,曾被清軍稱之為“賊子坪”,這裡一度曾店鋪林立、熱鬧非凡。時過境遷,現在在只居住著幾位莽山林管局的護林員和家屬。
據《宜章縣誌》記載,
“順治八年(1651)三月,明副總兵曹志健,陷黃沙、笆籬兩堡,後被清兵圍之蕨子坪,糧盡,盡殲之。”
如果李自成部下是以曹志健的名義進駐此地的話,那藏寶於此的可能性極大。
多少年來,不斷地有人來此探尋李自成當年埋下的珠寶,至今,還能辨認出當年挖寶留下的大量泥坑。
地下寶藏
上個世紀80年代,譚相吉在當地林管局的支援下,在這方圓十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找尋藏寶的蹤跡。
兩個月後,他終於有了一個不尋常的發現。
譚相吉在澤子坪發現了個墳墓。15米長,5米高,墳頭下面有一條水溝。
為什麼要挖一條水溝呢?譚相吉帶著疑問打開了這個墳墓,是個完好的空墳。假的!
有假必有真!假的在這裡,真的肯定不會太遠!
譚相吉四處仔細搜尋,一寸土地一寸土地的觀察。後來在另外一個地方,譚相吉發現一塊大石頭很是蹊蹺。
這塊大石頭明顯是認為擺放在這裡的,會不會是闖王部下留下的印跡?譚相吉決定在這裡挖地三尺,一探究竟。
挪開疑似標記的大石頭,譚相吉組織村民進行了6個月的挖掘,當挖到近兩米深的時候,他又發現了一件怪事。
譚相吉驚異地發現,這裡的土層竟然有三種顏色層。
第一層是原生層,第二層火土灰層,第三層掩蓋層。譚相吉認為,當年闖王的部下駐紮在這裡,然後將寶貝埋在了下面,營地建在上面。後來可能是被清軍圍剿,一把火燒了營地,所以留下了火土灰層。
隨之挖出來的,有很多的碗,磨盤,以及造鐵的工具等各種物件。
地下文物出土
這讓譚相吉振奮不已,也讓他更加堅信,藏寶就在下面。
然而,他們一直挖到6米深的時候,仍然絲毫不見藏寶的蹤影。就在此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怪異大雨將石坑淹沒,這項浩大的工程不得不終止了。
難道說,有關李自成所攜帶的“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的傳說,只是一個以訛傳訛的謊言?或者說,這批數目巨大的寶藏,仍舊還在一個鮮為人知的隱蔽之地?
就在譚相吉的第一次尋寶漸入絕境之時,一個重要的轉機又出現了。
1988年,莽山腳下白沙圩鄉的村民謝長髮,像往日一樣到村對面的山頭上採藥,在走到一個馬鞍狀的墳頭上時,在齊人深的草叢中他突然踩到了一塊石板,翻過來一看,石板上隱約有字。
謝長髮仔細辨認了許久,發現這五個繁體字,竟然是“李闖王之墓”。
謝長髮心頭狂喜,李自成的藏寶莫非讓自己無意間踩著了?他擦乾淨這塊石碑,仔細打量這塊石碑,高約2.5尺,寬一尺,厚約0.5尺,碑文為陰刻,上面赫然篆刻著的5個大字,確實就是“李闖王之墓”。
這塊墓碑的發現,在當地頓時掀起了一個不小的震動,不少村民都來偷偷挖寶,從墳頭側面打洞而入,3年之間被挖了十米之深。
正當村民準備繼續深挖的時候,又是一場傾盆暴雨突然而至,內部已經挖空的墳頭被雨水沖塌,在原地形成了一個3米多深的凹地。
隨著露出墳墓內裡猙獰面目的,還有厚達三層的累累白骨。
古墓坑
李闖王墓碑的發現,雖然對於寶藏的發掘並沒有起到直接的幫助,但卻堅定了譚相吉的尋寶決心。
1993年,60歲的譚相吉到莽山容家洞林場修茶葉機,工作之餘,他聽到一個奇異的傳說。
有村民說,容家洞林場裡的山上,有個巖洞裡面有鬼出沒,據說這個洞裡面曾經住過曹國公,一塊岩石從天而降把洞口封死了。
村民所說的曹國公,會不會就是化名曹志健的李自成,或者是李自成的餘部?那裡會不會是真正藏寶的地點?
在譚相吉的再三請求下,茶場的一位老職工壯著膽子帶他上了山。
容家洞處於深山之中,離最近的鄉鎮有近30公里山路,途中都是從未被破壞的原始森林。
這裡也是著名的莽山烙鐵頭蛇棲息地。要到達容家洞,必須依靠砍刀在山中開路。
步行了近6個小時後,一座山壁出現在了眼前,茶場老職工順手一指,那裡就是容家洞。
山壁呈白色,鮮有植被,明顯有垮塌的痕跡,在山壁下方滾落著大量的石塊,茶場老職工說在散落的碎石後面,有一個能容納萬人的溶洞。
帶路的老人說,這個山洞裡曾經修建了一座廟,叫太安寺,曹國公就在裡面。後來打雷,山體被劈掉了半邊。
並沒有急於進洞的譚相吉,在容家洞周圍考察了一番後,又有了驚喜地發現。
他發現很多軍事古蹟,都星羅棋佈的分佈在巖洞周圍,好像是在保護這個巖洞。
當譚相吉爬到巖洞頂上去考察的時候,發現了五個假墳。
有一個假墳外觀相當的完整和漂亮。譚相吉開啟一看,一塊長長的石板,一直延伸到溶洞裡,把下面的洞口給封住了。譚相吉百分之百的肯定,這個地下肯定有好東西。
接下來就是譚相吉莽山探寶生涯中,最為紅火的一段時間。他成立了“挖寶指揮部”, 自任指揮長,籌資20萬元,召集20多名工人自帶糧食上山尋寶,在容家洞旁一住就是3年。
在挖掘容家洞的三年裡,他們在容家洞附近意外地還發現更多用石頭壘出的石牆,數量之多,並非一般山民之力所能建造。
那是個規模浩大的軍事古蹟,至少是幾千人的部隊用石頭堆築起來的,而且跟容家洞遙遙相望。
溶洞、石牆,一切都預示著這密林深處有著不同尋常的歷史和故事,譚相吉急切地想要揭曉答案。
為此,譚相吉不惜動用大型工程機械了,挖了很遠,工程量也很大。一直挖進去幾十米,仍沒到底。
挖了三年,除了挖到幾片破瓷碗碎片外,其餘一無所獲。隨著時間的流逝,挖寶村民的熱情也慢慢冷卻了。更困窘的是,因為迫於經濟壓力,譚相吉的尋寶“工程”不得不再次擱淺。
李自成起義
為了探尋李自成的歸宿和那筆寶藏的傳說,譚相吉耗費了四十多年時間,先後投入資金幾十萬元,耗光了所有積蓄和家財。連女兒打工寄回家準備起房子的錢,也被譚相吉拿來探寶。
譚相吉說,他最初尋寶是因為財富的誘惑,但到後來,他已經不再是簡單地為了財富,他說自己更像一個考古人員。
可不管怎樣,莽山尋寶數百年間都不曾斷絕,“九驢十八擔”的傳說,卻仍然沒有重見天日的跡象。
就在莽山的人們孜孜不倦地追尋闖王“九驢十八擔”財富的時候,2001年,一個驚人訊息從張家界傳了出來——
有人在天門山對面的觀音山上,發現了一座暗洞,裡面有一批價值不菲的財寶。有人說,這些財寶,與李自成藏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