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鄭氏早在漢代就已經成為望族,魏晉時期滎陽鄭氏出過著名的廉吏鄭渾、西晉開國功臣太傅鄭衝等。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中,滎陽鄭氏並沒有南遷,而是留在了北方。在十六國的亂世之中,滎陽鄭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保護一方百姓的作用。無論是在前後趙,還是在前後燕,滎陽鄭氏都有人出仕擔任高官。他們的出仕,不僅對維護家族利益有巨大的幫助,也成為北方離亂之中百姓們的依託。北方百姓總不能全都逃到南方,而留下的百姓要想生存也只能依靠大族的組織和庇護。
進入北魏以後,尤其是北魏遷都洛陽以後,滎陽鄭氏的地位有了明顯的提升。滎陽鄭氏在北魏的興起是從鄭羲開始的。鄭羲入仕後很快就表現出非凡的才幹。尤其是在與權貴李衝聯姻之後,鄭羲也開始發跡。李衝是文明馮太后的寵臣,後來鄭羲受命去長安為文明太后的父親修建廟宇,事後太后非常滿意,封鄭羲為滎陽侯。不久後鄭羲被任命為安東將軍、西兗州刺史。但是在地方任職的時候,鄭羲卻是以貪腐聞名,“政以賄成”。而且,鄭羲生性吝嗇,到他門下行賄的人,很難在他府第之中喝杯水,吃頓飯。他收到的禮物,立即都變賣,換成現錢。因為他是李衝的姻親,有關部門也不敢深究。不過,鄭羲本人雖然是個貪官,但是卻舉薦了很多廉吏。後來,文明太后將鄭羲徵召回朝廷,任命為秘書監,並且把其女兒納為孝文帝的嬪妃。492年鄭羲去世後,朝廷賜諡文靈。
鄭羲長子鄭懿,官至齊州刺史,史稱“好勸課,善斷決”。
鄭羲次子鄭道昭最為知名。鄭羲本人就以善書法而聞名,而鄭道昭更是被尊為魏碑鼻祖,號稱北方書聖。鄭道昭在孝文帝時,官至通直散騎常侍。太和十九年(495年)隨孝文帝南征,在懸瓠君臣聯句作歌,傳為佳話。宣武帝初,遷秘書監,因從弟鄭思和事株連,出為光州刺史,轉青州刺史。後復入為秘書監。死後追贈鎮北將軍、相州刺史,諡文恭。在任光州刺史期間,“政務寬厚,不任威刑,為吏民所愛”。
他還是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魏碑體鼻祖,工書善正書,體勢高逸,作大字尢佳。被譽為“書法北聖”,南與王羲之齊名,有“南王北鄭”之譽。史稱鄭道昭“少而好學,博覽群言,……博學經書,才冠秘穎。”他書刻於青、光二州山崖的眾多題刻,總稱“雲峰刻石”(包括掖縣的雲峰山、大基山,山東省平度市的天柱山,青州市玲瓏山)。清嘉慶、道光間山東雲峰山、天柱山等處,發現鄭道昭所書40多處,成為北魏書法藝術的三大寶庫之一。其中以《鄭文公上碑》、《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觀海童詩》等摩崖刻石最為著名。他的書法風格特點是,下筆多用正鋒,大起大落;起落轉折,處處著實;間用側鋒取勢,忽而峻發平鋪,既忽鋒芒外耀,尤多筋骨內含。其書法之妙在方圓並用,不方不圓,亦方亦圓。或體方而用圓,或用方而體圓。故能給人以結體寬博,筆力雄強的感受。
鄭道昭諸子之中最為知名的是鄭述祖,北齊天保初年,鄭述祖被任命為太子少師、儀同三司、兗州刺史。北齊的巡省使穆子容來到鄭述祖的治所檢視之後感嘆道:“古人有言:‘聞伯夷之風,貪夫廉,懦夫有立。’今於鄭兗州見之矣。”他在地方任職期間,頗有其父風範,百姓歌頌道:“大鄭公,小鄭公,相去五十載,風教猶尚同。”鄭述祖不僅以書法聞名,而且也善於鼓琴。他曾經親自譜寫了《龍吟十弄》,說是自己在夢中遇到有人彈奏此曲,醒來後就立即記下來了,眾人都以為這是難得一聞的妙曲。鄭述祖也喜好修建園林,無論在哪裡,總是在自己住所周圍種植各種花木。鄭述祖生性好客,待人熱情,可謂“坐中客常滿,樽中酒不空”。鄭述祖臨終之際對兒孫說道:“吾今老矣,一生富貴足矣,以清白之名遺子孫,死無所恨。”
到隋唐天下統一以後,滎陽鄭氏的清白家風得到了延續。也正是因為如此良好的家風,才使得滎陽鄭氏在唐朝出了十一個丞相,其餘官至節度使、刺史者不可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