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直以來,有個問題困擾著我,按照明朝的規定,帝王去世後,殉葬的妃子得是無兒無女的,怎麼到了明仁宗朱高熾這就變味了呢?

給朱高熾殉葬的妃子一共有五人,按照制度,其中給朱高熾生了三個兒子的恭肅貴妃郭氏絕不應該上殉葬名單,而貞靜敬妃張氏應該在列;可事實相反,這兩人剛好換了一下,有孩子的郭氏下了地宮,而無子的張氏則免除一死。

我翻閱過資料,一般都說郭氏赫然在列,是因為她和張皇后關係不好,仁宗活著的時候她很受寵,因此自己也很傲嬌,還給朱高熾生了三個兒子,這惹得與張皇后的關係很不好,所以最後上了殉葬的名單,並且,資料記載說嚇得郭氏是自殺的;而貞靜敬妃張氏雖然無子,但人家是背景太強大,老爹是英國公張輔,姑姑是成祖朱棣的貴妃,換言之,朱棣是她親姑父,這樣的背景不殉葬倒是可以理解。

其實,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張皇后想讓郭氏去殉葬,關鍵得有充足的理由,這個關鍵的理由也是出在她家背景的問題上,因為她家也不是普通人家,但因為一件驚天動地大事,讓郭家與張家的命運變得截然不同。

這件事就是: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大家都知道,燕王朱棣與侄子建文帝之間的內鬥,其中,英國公張輔隨父張玉是屬於朱棣這一邊的,朱棣能當上皇帝,張家居功至偉,這樣的背景貞靜敬妃張氏肯定能活下來,毫無意外;但恭肅貴妃郭氏就不一樣了,爺爺雖然是明朝的開國功臣郭英,但靖難的時候,是建文帝那一邊的,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登基為帝,郭英被罷官回家。過了一年就死了。

所以從這一點說來,郭氏的死,不管是自殺也好,不管是走殉葬流程也罷,張皇后就抓住了她家的這一歷史汙點不放,以至於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如果郭氏在仁宗活著的時候,能夠低調一些,也許會更好,不至於落得如此這樣!

1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軍很有可能在鴉片戰爭中形成對英軍的火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