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春秋戰國打了500年,然而秦國統一之後,依舊能夠大殺四方,可是楚漢相爭才四年,漢朝雖然建立,但大家都窮的只能做牛車上朝,逼得國家實行了六十多年的休養生息政策才緩過勁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本來500年的戰亂已經到了極限,漢朝只是正好趕上了嗎?
看待這個問題,就要結合當時的情況分析了。
春秋戰國時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幫軍國主義的國家,在互相進行零和博弈。那個時候大家都講究耕戰不分離,人人都尚武,連平民都具有很高的軍事素養,而且各國家在長期的戰爭中,軍事理論都發展非常完善,還有完整的軍工產業鏈和後勤保障體系。
正是因為這樣,各國都非常重視人口,謹慎對待戰爭,不會完全不顧國力而瘋狂發動戰爭,當然這期間也有一些國君被熱血過渡,殺紅了眼,比如齊閔王,還有一段時間狂熱的秦昭襄王。
但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君主都知道及時止損,哪怕割點地賠點款,然後休養生息,回頭咱再接著幹。可以說,那個年代,咱們的老祖宗們就是當時世界上頭號戰爭狂,人人斯巴達。正是如此,在對蠻族方面,我們才具有了碾壓式的戰力,可以說當時就是全民皆兵。
但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時的死亡人數,大多都是軍人,哪怕是最大的損失,也沒有超出理智的邊緣。
而楚漢相爭就不一樣了,那時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王朝的內崩,爆發了普遍性的民眾起義事件,地方管理系統失靈,先是一部分民眾形成盜匪性質的武裝組織,當搶完一個地方,這些被搶的老百姓會因為沒有糧食吃而加入這些盜匪武裝,再去禍害下一個地方,直到蔓延全國。
就像蝗災一樣,流民軍團沒到一處,都會造成嚴重的破壞,繼而出現饑荒,大面積的國土成為無人區,人的獸性壓倒了理智,每天都是瘋狂的一天,直到王朝覆滅。
每個封建王朝的末年都是這樣,而楚漢戰爭相對來說還算短的,劉邦能夠迅速整合天下,消滅異性王,穩定住匈奴,實行郡國並行的制度,讓漢朝向大一統有一個良好的過渡,確保了漢朝沒有走秦朝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