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跟紀錄片中常見的古代墓葬相比,刑徒墓地是一種很特別的存在,因為墓主人的身份很低,墓葬形制和隨葬品也極為簡單,可以說只比用席子捲了扔到亂葬崗稍微強點兒。

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大面積的刑徒墓地,跟秦始皇陵有關。

秦始皇陵的修陵人

關於秦始皇陵修陵人的下場,司馬遷在《史記》當中是這麼寫的:

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

這個記載如果屬實,還是蠻恐怖的一件事——把秦始皇的棺柩放進去以後,就關閉了墓門,負責下葬的工匠們全都被活埋在裡面。從秦始皇陵的結構來看,這個記載的真實性存疑,尤其是考慮到秦始皇陵並不是洞室墓,如何透過墓道來活埋工人就存在技術上的壁壘了。

可以肯定的是,參與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總數是非常龐大的,因為工程量太大,一直到秦二世的時候還在繼續,後來這批人還被臨時編成軍隊,用於鎮壓東方突如其來的起義軍。

很多文獻稱秦朝為“暴秦”,到底暴不暴呢?眾說紛紜。至少修陵的刑徒們大機率覺得挺“暴”的。根據雲夢秦簡的記載可知,秦的法律還是相當的細碎,一不小心就可能犯法,然後淪為刑徒,甚至是終生服役。

此外,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附近發掘了修陵人的墓地,根據人骨的情況可知,有一部分刑徒是死於非命的,比如被砍腦袋、傷殘肢體。這些修陵人刑徒和徭役構成的。雖然史書沒詳細記載,但我們也不難推測,刑徒們要承擔繁重的勞役,生存條件還很惡劣,不成批死亡才奇怪呢。

漢代的刑徒們

到了漢朝,雖然繼承了秦的很多制度,但是也有所調整,去除了一些過於嚴苛的法律。文帝、景帝在位時還先後減輕肉刑。那麼在漢朝做刑徒就會比秦朝改善很多嗎?

從考古發現看,跟秦朝相比,漢朝的刑徒生活是外甥打燈籠——照舊。

拿漢景帝來說,漢景帝的陵園是陽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考古工作者在陽陵陵園的西牆外找到了當時的刑徒墓地。鑽探發現,這片墓地的範圍有8萬平方米,墓葬總數大約有1萬座之多!

隨後的發掘更讓人覺得吃驚,深深地為這些刑徒們感到同情。首先,這些墓葬本身就很寒酸,墓坑小而窄,沒有任何的棺槨及隨葬品——如果非說有,那麼他們生前就佩戴的刑具或許可以算一種吧。在刑徒的屍骨上,還套著鐵質刑具,主要有鐵鉗、鐵釱[dì]兩種。

這裡的鐵鉗不是今天用的工具那種,而是套在脖子上的鐵圈,上面還帶著一根伸出的鐵刺,只要帶上它,沉重就不說了,連仰脖子這個動作也做不得——鐵刺會扎著背部。鐵釱是套在腳上的刑具,跟後來的腳鐐很像。而且,這種刑具是利用鐵本身的強度來固定,並沒有鎖鑰,所以一旦戴上,自己就很難打開了。

戴著這樣的刑具,還要完成體力勞動,那能有個好嗎?不僅如此,人骨的狀態表明,這些刑徒也曾遭受過酷刑的折磨,有斬首,有砍斷四肢,還有最痛苦的腰斬。

儘管《史記》、《漢書》當中都記載了漢景帝曾經赦免在陽陵工作的刑徒們,但是大概沒有被赦免的還佔很多吧,否則這些刑徒墓地怎麼會形成呢?

到了東漢,情況略有好轉——如同我們在上一篇所說,洛陽郊區東漢刑徒墓地中用到了棺木,還隨葬了刻文磚。當然,對於當時的刑徒們來說,這點“福利”有什麼意義呢?

考古工作者對這片墓地的人骨也做了鑑定,發現其中不乏創傷標本——也就是因為暴力行為而在骨骼上留下痕跡的。這裡頭有頭部的,也有四肢的,有穿孔骨折,也有粉碎性骨折。最誇張的一具遺骸渾身上下能找到將近30處的砍傷。而且,這些刑徒的年齡大多是青年到壯年,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死亡更可能是非正常的原因所導致。

刑徒磚的資訊

那麼從刑徒磚上還能發現哪些資訊呢?

刑徒磚的文字是直接用尖銳的金屬器刻在磚面上的,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在刻字之前會先用硃砂寫上去,然後再刻。有一些在刻完之後還會重新塗抹硃砂。

文字的字型為隸書,書法水平不一,完全取決於刻工的個人能力。至於文字內容,最完整的包括姓名、有無技能、來自哪裡的監獄、死亡日期、所屬部門,有一些則簡化了,省略一部分資訊,最簡單的就只有姓名。

比較完整的如:右部無任少府若盧髡鉗尹孝永初元年五月四日物故死在此下。解釋一下,這個罪犯叫尹孝,沒有特殊技能,來自少府若盧獄,被判處剃頭加帶鐵鉗(刑期五年),歸將作大匠下邊的右校管理,在漢安帝永初元年五月四日死亡。

透過梳理這些考古發現我們就能看出,從秦朝到漢朝,作為社會等級最低的刑徒們很難獲得比較人道的待遇。史書記載,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太后報復戚夫人,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鉗衣赭衣,令舂。也就是給戚夫人剃頭,帶鐵鉗,讓她舂米(這是對女刑徒的常見處罰),戚夫人哀歌道: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這恐怕才是刑徒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盤點康熙的四位皇后,康熙最愛的是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