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
秦始皇成就千古一帝時,自認“五行之水”,此後來劉邦斬白蛇起義,自認赤帝之子是“五行之火”。
原因他們利用了一種思想或者是一種規則,利用這種規則迷惑大眾促使他們成就大業。
這時這種思想剛興起不久,但因為其帶有神秘色彩,不知的人沒什麼,知道的人深信不疑。因此這也成為了劉邦起義的噱頭。
二、中期這套規則在漢武帝時期被董仲舒根據儒家思想加以規範,發展了這一政治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
有金、木、水、火、土五行(或五德),每位開國之君代表一行,如青帝是木行、赤帝是火行。
代表某一行的聖人出世,必定伴隨天地異象,然後這位聖人就需要順天受命,舊國君就需要禪讓給新“聖人”。
五行迴圈上位,也叫“五德終始說”。
董仲舒往這種帶有神秘色彩的說法中注入儒家思想,使這種思想在漢武帝時深入人。並將這種思想或者規則稱為“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
人有眼睛耳朵,天有太陽月亮,這是一樣的,天有晝夜,人也是。帝王是人,也是上天專門設立的人與天的溝通者。
帝王要有所作為,一定要請求上天,否則就會有天災人禍,若是請求之後還是有天災人禍,那就是帝王不符合天命,需要找到受天命之“聖人”,進行禪讓。
這種思想在現在看來就是邪教,用子虛烏有的東西限制人,但這個思想更厲害,限制帝王,並且有些帝王也是相信的。
三、後期在董仲舒和武帝都去世後。
後繼位的昭帝和宣帝在位時,都有人上書請求帝王退位禪讓,皆被帝王殺死,由此可見此思想的深入人心,死罪並不能遏制它的影響力。
後來成帝即位,荒淫無道,而這時的王莽躬行節儉,待人謙卑,無論在朝在野的人都知道他的賢明,“聖人”之位逐漸在人們心中確立。
到兩傳至平帝時,王莽已經是有實無名的皇帝了。
“五德終始說”再次被搬了出來,他用各種賢德的行為征服了各級官員和在野百姓,全國有40多萬人主動請纓賞賜王莽,這些人都不是收買來的,都是王莽的德政換來的。
因此到王莽被禪位立為天子時,根本就沒有篡權一說,就是順其自然的成為了眾人擁戴的“聖人天子”。
四、結語這種思想源於戰國末期,儒家支流的陰陽家鄒衍,影響了近200年的地位更替和人們的思想。
可以說是將“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付諸了行動。